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髓灰质炎
  • 5篇病毒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脊髓灰质炎病...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流行性
  • 2篇急性弛缓性麻...
  • 2篇监测分析
  • 2篇弛缓性
  • 2篇弛缓性麻痹
  • 1篇野病毒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 1篇疫苗
  • 1篇疫苗衍生脊髓...
  • 1篇应急
  • 1篇应急能力
  • 1篇腮腺炎
  • 1篇腮腺炎病毒

机构

  • 1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鄂尔多斯市疾...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1篇闫真
  • 7篇闫绍宏
  • 6篇徐冬冬
  • 3篇范耀春
  • 2篇李澄
  • 2篇李彬
  • 1篇南晓伟
  • 1篇张双一
  • 1篇左素俊
  • 1篇田晓灵
  • 1篇杜山
  • 1篇海岩
  • 1篇白国辉
  • 1篇卢爱桃
  • 1篇武贵森
  • 1篇顾苏仪
  • 1篇刘颖

传媒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éSyndrome,GB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GB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4年报告的214例<15岁儿童GBS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GBS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出现在6~10月;1~4岁组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4.3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6∶1;从13例病例中分离到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6.07%;25.23%的病例在60 d随访时有残留麻痹。结论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GBS在夏秋季高发,发病以小年龄组居多,一定比例的病例有残留麻痹。应加强对GBS病例的管理,降低致残率。
闫真赵润毛徐冬冬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发病率
内蒙古自治区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健康携带者的调查及处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健康携带者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对发生的VDPV健康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个案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个案所在地及相邻地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结果经过自治区专家诊断组诊断,该个案为VDPV健康携带者,从该健康携带者分离到脊灰Ⅰ型病毒株,VP1区发生10个碱基变异,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核苷酸变异率为1.1%。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乌审旗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闫绍宏闫真张双一徐冬冬郭忠梅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急性弛缓性麻痹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健康人群脊髓病毒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阳性病毒分离情况。方法对2008-2011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分析。结果从822份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检出脊灰病毒9例,检出率1.09%,其中Ⅰ型3例,Ⅲ型4例,Ⅱ+Ⅲ混合型2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14例,检出率1.70%。结论 15岁以下健康儿童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为内蒙古自治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
徐冬冬闫真范耀春武贵森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情况,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源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内鉴定,确定血清型别后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117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83株。21株脊灰病毒中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其余20株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闫真徐冬冬刘颖赵燕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内蒙古自治区199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199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乙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乙脑病例26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9/10万;死亡34例,年平均死亡率0.008/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2.98%。全区12个盟(市)有10个盟(市)报告了乙脑病例。其中,通辽市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86例,占病例总数的70.99%;7-12月共报告257例,占总病例数的98.09%。整体上乙脑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人群,农民发病数最多为106例,占40.46%。结论乙脑防控策略效果良好,建议考虑为成年人接种乙脑疫苗。
范耀春闫真李澄闫绍宏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2005-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5年共报告AFP病例847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0/10万,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出现在7月和10月;0-5岁组居多,占病例总数的61.98%;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3∶1;从19例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疫苗病毒((Poliovirus,PV),从32例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病例主要疾病谱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脊髓炎、神经炎和短暂性肢体麻痹等。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夏秋季高发,男性多于女性,AFP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良好。
闫真徐冬冬闫绍宏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
内蒙古自治区1991~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流脑病例1085例,年均发病率为0.2339/10万;死亡106例,年均死亡率为0.0229/10万,年均病死率为9.68%;全自治区12盟市均有流脑病例报告。0~岁组发病数最多。全区流脑发病主要集中于上半年,3、4月份发病最多。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为315例,占总数29.03%。结论该区流脑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脑预防策略有效。流脑监测工作水平提高。今后要加强对该区儿童、农民、工人和东部区人群流脑预防免疫工作。
范耀春李澄闫真闫绍宏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分离鉴定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填补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原学监测工作空白。方法采集内蒙古通辽市一起腮腺炎暴发疫情中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型别鉴定。结果 1份咽拭子标本腮腺炎病毒分离阳性,经序列分析病毒分离株鉴定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结论该次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流行腮腺炎病毒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
顾苏仪田晓灵闫绍宏李彬闫真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基因型病毒分离
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现存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应急能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各级疾控机构自填与现场抽样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应急建设、队伍建设、应急保障、应急处置等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117家盟(市)及旗(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进行评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地区各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总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盟/市)=3.432,P=0.041;F_(旗/县)=6.642,P=0.00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盟(市)级东部地区卫生应急能力总分高于中部地区,旗(县)级东、中部地区卫生应急能力总分均高于西部地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组织建设覆盖率低,各地区卫生应急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尤以西部地区和旗(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问题显著,需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水平,对维护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李晨星海岩海岩左素俊左素俊白国辉白国辉闫真王仙南晓伟南晓伟杜山杜山
关键词: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2016年
目的评估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制定相应对策。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风险评估方案,对内蒙古自治区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鄂尔多斯市32分,乌兰察布市和兴安盟均为28分,评为高风险地区;锡林郭勒盟21分,巴彦淖尔市20分,阿拉善盟18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均为16分,赤峰市15分,评为中风险地区;乌海市10分,呼伦贝尔市5分,评为低风险地区。结论高风险地区应针对常规免疫薄弱地区及时开展补充免疫活动,加强疫情监测,其他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防控工作。
闫真李彬闫绍宏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风险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