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朔

作品数:24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食品
  • 5篇教学
  • 4篇课程
  • 3篇食品专业
  • 3篇微波
  • 3篇教学改革
  • 3篇甘薯
  • 2篇淀粉
  • 2篇饮料
  • 2篇天葵
  • 2篇紫背天葵
  • 2篇响应面
  • 2篇课程教学
  • 2篇黄酮
  • 2篇活性
  • 2篇复合饮料
  • 2篇板栗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学习
  • 1篇大学生学习兴...

机构

  • 2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2篇郭朔
  • 8篇许瑞
  • 8篇刘素稳
  • 5篇赵希艳
  • 4篇邹静
  • 3篇崔蕊静
  • 3篇高海生
  • 3篇孟军
  • 3篇李凤英
  • 3篇杜连起
  • 3篇常学东
  • 2篇张建才
  • 2篇李汉臣
  • 2篇刘畅
  • 2篇李军
  • 1篇康维民
  • 1篇刘绍军
  • 1篇朱京涛
  • 1篇申淑琦
  • 1篇肖月娟

传媒

  • 4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农产品加工
  • 1篇中外企业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酿酒科技
  • 1篇园艺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教师
  • 1篇新校园(上旬...
  • 1篇科教导刊
  • 1篇求知导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动力学模型建立及风味分析
2025年
为获得较好的桑葚干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热风、自然、冷冻、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对桑葚进行处理,分析桑葚的干燥特性,建立其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微观结构、感官和有机风味物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桑葚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存在恒速、加速和减速3个阶段。微波功率对干燥速率和特性的影响最大。桑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单项扩散模型。冷冻干燥和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处理的桑葚保持了原有结构,微观结构特性优于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风味发现,热风干燥所得桑葚的风味物质缺失严重,自然干燥桑葚的乙酸含量较高,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桑葚与新鲜桑葚更接近,但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会使桑葚中的糠醛的浓度升高。综上,与热风和自然干燥方式相比,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在感官和风味上有较好的优势,是一种优良的桑葚干燥方法。
郭朔李玥隋茜茜刘素稳刘素稳
关键词:桑葚动力学模型风味分析
一种甘薯菠萝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菠萝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甘薯,经水洗、切成条或块、护色、预煮、冷却、打浆、过滤、糊化备用;取菠萝榨汁,将甘薯汁与菠萝汁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以此加入白砂糖、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钠辅料充分溶...
高海生刘绍军郭朔刘素稳
文献传递
《食品工艺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年
本文中以《食品工艺概论》课程为例,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教学辅导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许瑞赵希艳郭朔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6年
近年来,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微课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本文通过梳理微课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重在探讨微课之余,分析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途径,为食品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许瑞赵希艳郭朔
关键词:食品专业教学改革
双孢菇微波膨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确定适宜的双孢菇膨化干燥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对双孢菇膨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初始含水量(X1),切片厚度(X2),微波功率(X3)3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对膨化度(Y1)、感官得分(Y2)指标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推论出描述这2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得出了双孢菇优化膨化工艺。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540 W、双孢菇片厚度为8 mm、双孢菇初始含水率为38%的条件下,膨化率达到195%,感官指标为9.5。
刘素稳郭朔刘畅常学东李军高海生
关键词:双孢菇微波膨化响应面
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被引量:3
2012年
以红枣和枸杞为主要原料,按照浑浊型饮料的加工工艺确定了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枣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枣质量的8倍,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3.0 g/L,在45℃下提取4 h。红枣-枸杞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的体积分数为0.50,枸杞汁的体积分数为0.50,蔗糖的质量浓度为80 g/L,柠檬酸的质量浓度为1.5 g/L。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的质量浓度为0.40 g/L,CMC的质量浓度为0.60 g/L,瓜尔豆胶的质量浓度为0.40 g/L。按最佳配方制作的红枣-枸杞复合饮料色泽橙黄,口感细腻,具有浓郁的枸杞和枣的复合香气,酸甜适口。
郭朔孟军杜林雪
关键词:复合饮料稳定性
微波辅助提取苹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被引量:15
2010年
以苹果渣为原料,探讨微波辅助化学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微波-碱法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液料比1︰65,pH 11.5,微波功率480 W,微波辐射时间120 s,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0.98%。微波-酸法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液料比1︰65,pH 1.5,输出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100 s,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9.84%。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辅助能大大加快组织的水解,使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时间由60 min缩短为2 min。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微波对苹果渣纤维表面的微结构有破坏作用。
刘素稳郭朔刘畅李军高海生
关键词:微波苹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
猪血亚硝基血红蛋白半干固体色素制备工艺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充分利用猪血资源,并为肉制品提供色泽优良、富于营养的着色剂,该试验以新鲜猪血为原料,分离得到血红蛋白溶液后,不必先制备血红素,而以维生素C作还原剂,亚硝酸钠作发色剂,直接制备半干固体亚硝基血红蛋白(HbNO)。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测定发色率,确定亚硝酸钠添加量、维生素C添加量、加热时间最佳范围;然后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为:血红蛋白溶液中所含血红素∶亚硝酸钠∶维生素C的摩尔比为1∶3∶12,加热温度为85℃,保温时间为15min,所得半干固体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发色率为90.42%。
郑立红肖月娟李凤英李汉臣郭朔任发政
食品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被引量:4
2022年
结合学院食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食品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及实践教学的相关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现状提出了未来改革的建议和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更新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弹性制”课程设置及校企合作课程安排;适当开设软件应用类课程,并将其与创业创新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实际应用技能的同时,不断开拓其就业创业局面。实验教学方面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细化学位论文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食品专业毕业生。
郭朔刘素稳周洁芳邹静许瑞
关键词:食品专业课程体系
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及利用师生互动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郭朔许瑞刘素稳杜连起
关键词: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效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