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谷
- 作品数:18 被引量:4,3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被引量:3858
- 2011年
- 本文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方面,而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积极突破制约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的限制条件,有效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产业转型与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经济波动
-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
- 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论却并不完全一致。本文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式,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并对两者在传统衡量方式上进行改进...
-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
-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经济波动
- 文献传递
-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化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我国1978~2006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 郑若谷
- 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8
- 2011年
- 本文借鉴多国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通过静态结构分解技术将产业结构效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三部分,并利用投入产出表对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51个产业的关联状态及其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的溢出效应、乘数效应和反馈效应的重要性呈依次递减的特征。对于我国产业的发展而言,提升产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优化产业关联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的根本。针对产业关联效应的提升,本文也提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并从创新的推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企业间竞争合作的压力以及政府放松管制等方面阐述了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
- 余典范干春晖郑若谷
- 关键词:结构分解技术乘数效应
- 不完美信息、供给者诱导需求与医疗服务质量被引量:26
- 2007年
- 医疗费用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学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医患信息不对称是否会带来供给者诱导需求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文章研究了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供给者诱导需求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并加入了患者的不完美信息对于诱导需求的影响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医生的努力程度/服务水平。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 干春晖周习郑若谷
- 关键词:不完美信息服务质量
- 中国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被引量:13
- 2010年
- 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方面呈现了明显的产业特征;各产业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三方面的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战略时也应当根据产业的特点进行规划;但是在整体上,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基础环境并不是很好,同时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偏低。
- 郑若谷
- 关键词:产业自主创新
- FDI、国际外包承接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 利用中国1998-2008年11年间生产中间产业的31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和国际外包承接对于中国产业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和国际外包承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产业的收入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FDI...
-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
- 关键词:经济建设外商直接投资收入分配
- 中国工业生产绩效:1998-2007——基于细分行业的推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被引量:44
- 2009年
- 文章利用推广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1998-2007年3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估计了我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市场化程度的经济制度、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低的能源消耗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效率是存在波动的,而且行业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全要素生产率是在波动中增长的,2003年是其峰值;行业规模与生产效率表现出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而与全要素生产率却呈反方向变化;总体上,我国工业TFP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但各行业TFP增长的源泉差异巨大。
- 干春晖郑若谷
- 关键词: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
-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及其产业分解被引量:65
- 2010年
- 本文借鉴泰尔熵的原理,构造了一个泰尔指数,用以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已演变为倒"N"型,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从产业角度看,地区经济差距由产业内差距和产业间差距两部分组成。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内差距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体,产业间差距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各种差距都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着地区经济差距如何变化,并且这种影响相当复杂,在各个时期明显不同。但长期看来,地区经济差距变化主要源自产业成长性的不同,产业结构影响微弱,产业结构调整只在短期内对地区经济差距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干春晖郑若谷
-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被引量:326
- 2009年
- 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本文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本文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要素的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资本的产业间转移却并不满足结构红利假说。反而存在"结构负利"。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 干春晖郑若谷
-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产率增长结构红利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