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毅
- 作品数:83 被引量:1,04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从源到藏---成熟盆地烃源灶评价方法
- 通过辽河盆地烃源层有机地球化学评价研究,建立了高成熟勘探开发盆地烃源灶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盆地已知油气藏油气成因类型细化分析,结合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甄别各油气藏主力烃源层;在已钻井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烃源岩质...
- 赵长毅胡国艺胡英杰徐建斌李宗亮杜庆国吕晓兰何媛媛李永新
- 关键词:油气藏地球化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自上而下包括上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统姜巴斯套组和东古鲁巴斯套组。本文通过分析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指出石炭系上统烃源岩岩性以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
- 吴会永赵长毅王志勇金颖吴晓智
-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丰度
- 文献传递
- 西北中生界烃源岩中木柱质体特征、演化与烃类生成被引量:4
- 1996年
- 西北中生界煤系烃源岩中普遍含有木栓质体,它来源于植物周皮的木栓化细胞壁。在株罗系煤的显微组分中,如仅以木栓化细胞壁计,木栓质体一般占2%以下,若与充填在细胞腔中的四块镜质体同计,则最高可达20%左右。在Ro为0.35%~0.70%的热演化阶段,木栓质体光性变化明显,但形态、数量没有显著变化,反映在低成熟阶段木栓化细胞壁中明显失去木栓质和蜡质,而作为细胞壁格架的纤维素、木质化纤维素变化不大。随热成熟作用加深,木栓质体光性逐渐向结构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演化,至Ro达0.90%已难分辨。木栓质体具有低成熟度成烃特点,但在西北中生界烃源岩中,由于其含量较低,并非是最重要的生油组分。
- 何萍王飞字赵长毅秦匡宗
- 关键词:煤系生油层烃源岩
-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被引量:158
- 2005年
- 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是指成气过程中生气母质的转换和生气时机与贡献的接替。有两层含义:一是干酪根热降解成气在先,液态烃和煤岩中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成气在后,二者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方面构成接力过程;二是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的液态烃只有一部分可排出烃源岩,形成油藏,相当多的部分则呈分散状仍滞留在烃源岩内,在高—过成熟阶段会发生热裂解,使烃源岩仍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这一理论的提出,回答了我国热演化高-过成熟地区勘探潜力问题与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机理问题,对拓搌勘探领域有重要意义。
- 赵文智王兆云张水昌王红军赵长毅胡国义
- 关键词:勘探领域
- 显微组分荧光机理及其应用被引量:11
- 1996年
- 运用分子轨道理论并引入能带理论,从分子统计学角度,提出了显微组分的荧光机理。指出分子游离相内生荧团与生荧团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及生荧团与大分子网络相之问能量传递效率决定了显微组分的荧光性质;显微组分荧光变异机理则受3个因素的制约,即温度效应、光氧化效应及“游离”效应。进而从显微组分荧光机理出发,对吐哈盆地煤成烃显微组分生油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基质镜质体、木栓质体和角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
- 赵长毅
- 关键词:煤成油荧光显微组分油气勘探
- 川东地区侏罗系石油地质特征与致密油形成条件
- 四川盆地侏罗系目前的勘探发现集中在川中地区,而川东地区侏罗系具有与川中相似的油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较大,整体勘探程度低,是川中侏罗系之外的又一个原生油藏潜在发育区。四川侏罗系发育大面积非常规储层和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两者上...
- 张志杰李军赵长毅谢芬周学先
- 关键词:侏罗系石油地质特征
- 文献传递
- 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被引量:33
- 1997年
-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显微组分组成显示了“碎、小、薄”和过渡组分含量高的特点。结合显微和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分析,在显微组分层次生烃组分主要为基质镜质体,碎屑类脂体、薄壁角质体、木栓质体和小孢子体在煤成烃中也有一定的贡献;超微层次生烃组分主要表现为分布于基质镜质体中的超微类脂体。煤中基质镜质体的高含量弥补了其单位生烃潜力低的不足。
- 赵长毅程克明王飞宇
- 关键词:吐哈盆地煤成烃显微组分油气成因油气藏
-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特征
- 石炭系地层在三塘湖盆地广泛发育,沉积了巨厚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包括上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统姜巴斯套组和东古鲁巴斯套组,共发育哈尔加乌组、巴塔玛依内山组、姜巴斯套组三套源岩。通过对烃源岩...
- 吴会永赵长毅郝治朝王志勇
-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化学特征
- 煤中烃类分子与煤孔隙表面相互作用机理及煤成油排驱
- 本文分析了煤的物性特征及烃类与煤中各级孔隙相互作用机理。指出烃分子与煤孔隙表面质点相互作用是煤成油排驱的主要制约因素。煤孔隙分布特征及生烃潜力是制约煤成油排驱的内在因素,构造挤压剪切应力是煤成油排出母体的外在动力。煤成油...
- 赵长毅
- 关键词:煤成油初次运移孔隙表面化学
- 川中须家河组致密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被引量:3
- 2018年
- 致密气成藏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天然气在致密储集层中能否大规模运移是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天然气地球化学角度,以川中须家河组典型致密气藏为研究对象,用天然气组分参数对川中须家河组致密气进行地球化学示踪研究,来回答天然气能否在致密储集层中发生大规模运移的问题。川中须家河组气藏平面上大面积断续分布,纵向多个独立气藏互相叠加。研究表明,在横向上,川中须家河组相邻气田之间,相同层系的天然气组分参数有明显差异,天然气没有发生横向运移现象。在纵向上,须家河组内上、下气藏之间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符合天然气运移分馏规律,说明天然气也未发生明显的垂向运移。换言之,须家河组致密气是原地或近距离聚集成藏,天然气没有经过大规模运移。
- 秦胜飞李金珊袁苗杨春杨雨赵长毅
- 关键词:川中须家河组运移地球化学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