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勇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6篇白细胞介素
  • 4篇基因
  • 4篇杆菌
  • 4篇大肠杆菌
  • 3篇真核
  • 3篇真核细胞
  • 3篇核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素
  • 2篇融合蛋白
  • 2篇生成素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粒细胞
  • 2篇克隆
  • 2篇狼疮
  • 2篇集落

机构

  • 19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0篇袁勇
  • 16篇马大龙
  • 13篇张颖妹
  • 8篇狄春辉
  • 8篇宋泉声
  • 7篇王玉刚
  • 7篇刘红涛
  • 4篇王露
  • 4篇王应
  • 2篇冯丹
  • 2篇李世荫
  • 2篇杨高云
  • 2篇姜学义
  • 1篇吴易元
  • 1篇张友会
  • 1篇袁岚
  • 1篇遇珑
  • 1篇陈章国
  • 1篇敬保迁
  • 1篇梁建平

传媒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枸橼酸酐对原核表达重组GM-CSF的修饰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根据枸橼酸酐对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进行化学修饰后可使蛋白质溶解度提高的原理,以大肠杆菌表达的人重组GM-CSF为模型,研究了枸橼酸酐修饰对含凝血酶识别位点的融合蛋白的作用,发现用微量枸橼酸酐修饰的重组GM-CSF变性、复性更容易,溶解度明显提高,并对凝血酶的消化更为敏感,使凝血酶用量降低100倍.GM-CSF活性测定结果证明枸橼酸酐修饰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这些结果为枸橼酸酐修饰法在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纯化中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冯丹袁勇张颖妹冯岚范慧狄春辉宋泉声马大龙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起始密码下游序列与16srRNA3′端序列的匹配性对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起始密码下游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局部序列间的匹配关系对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方法 :我们一方面对人IL_2、人IL_8、人IL_6 ,人GM_CSF、人G_CSF、人IL_1ra、人IL_9等全长cDNA序列及 5′末端局部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序列进行匹配性进行分析 ,寻找序列匹配性与表达效率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 ,对人IL_6、人GM_CSFcDNA 5′端序列进行沉默突变 ,增强其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序列间的匹配性 ,并克隆入pKpL4表达型质粒载体 ,通过大肠杆菌进行表达 ,实验验证序列匹配性与基因表达效率的关系。结果 :分析发现起始密码下游局部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核酸匹配性越好 ,则目的蛋白表达效率越高 ;目的基因编码区内与 16srRNA 3′ +146 9——— +1482间的最大匹配区域越靠近 5′末端 ,目的蛋白表达效率越高。通过对人IL_6、人GM_CSFcDNA 5′末端序列进行沉默突变 ,改善其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序列的匹配性后 ,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均呈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 :提高起始密码下游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局部序列间的匹配性 ,可增强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
敬保迁袁勇
关键词:目的基因基因表达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组织中白介素10 mRNA的表达被引量:1
1997年
我们对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穿刺标本及4例正常人对照的肾组织标本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以探讨白介素10(IL-10)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致病作用。一、资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2岁,为我院1995年SLE专科病房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均为刚入院患者。肾穿刺标本均经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系确诊为狼疮性肾炎。正常人对照组4例,男2例(外伤肾摘除1例,外伤死亡肾穿刺1例);女2例(车祸死亡肾穿刺1例,脑出血死亡肾穿刺1例),取材均得到家属同意,经免疫荧光及普通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无肾脏病史。
杨高云姜学义袁勇李世荫梁建平马大龙
关键词: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0
提高人重组IL-6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新途径被引量:3
1996年
为提高IL-6在真核系统中的表达效率,我们在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6的基础上,用表达载体pCI中的CMV启动子和下游所带的β-球蛋白的第一个内含子,置换了pcDNA3中的CMV启动子,构建了一种新的表达载体,使IL-6的表达水平提高了7.5倍。此外,我们还研究了pAdVAntage共转染对IL-6表达的影响,使之表达水平提高了3.6倍。以上结果为细胞因子在真核系统中的高效表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刘红涛袁勇张颖妹王应狄春辉马大龙
关键词:真核细胞基因转染细胞因子
腺病毒和腺伴随病毒基因元件提高白细胞介素6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
1998年
目的:构建高效真核表达载体以提高细胞因子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两个新的白细胞介素6(IL6)真核表达载体pAdCIIL6和p335CIL6。将它们瞬时转染COS7细胞后,利用IL6依赖株7TD1对上清中的IL6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新建载体分别能提高IL6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5.5和3.4倍。结论:腺病毒的病毒相关Ⅰ和ⅡRNA(virusasociatedⅠandⅡRNA,VAⅠandVAⅡ)和腺伴随病毒(adenoasociatedvirus,AAV)的倒转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terminalrepeat。
刘红涛袁勇张颖妹狄春辉王应马大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腺病毒分子克隆真核细胞
IL-2与HBV前S抗原融合蛋白的真核细胞分泌表达被引量:2
1998年
为使完整的HBV前S抗原 (preSAg)能在真核细胞中分泌表达 ,构建了新型真核表达克隆 ,以人白细胞介素_2 (IL_2 )的前导序列为分泌信号肽 ,在IL_2C端与preS1AgN端之间以高亲水性氨基酸片段相连 .由此构建的质粒转染COS_7细胞能分泌表达IL_2preS融合蛋白 ,其表达效率与表达天然IL_2分子一致 .从而成功地克服了 preS1Ag分泌滞留效应 .这一结果为设计与构建抗HBV持续感染的特异性基因疫苗药物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也为蛋白质分泌表达的调控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陈章国马大龙王晶张颖妹袁勇韩文玲刘洪涛
关键词:基因疫苗前S抗原融合蛋白蛋白疫苗
Magic/WizardDNA纯化试剂盒的再生利用被引量:1
1998年
DNA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的常规操作,美国Promega公司推出的Magic/Wizard试剂盒大大简化了这一烦琐、费时的工作,但试剂盒一次性使用的价格使多数国内实验室难以承受,摸索出一种简单的试剂盒再利用的方法,使再生试剂盒的纯化效果与原装试剂盒无显著差别,在方便了研究工作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袁勇宋泉声刘红涛狄春辉王玉刚
关键词:DNA提取试剂盒再利用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9对白血病细胞株TF-1的刺激效应
1995年
发现人红白血病细胞株TF-1可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9(IL-9)刺激下长期生长达5个月,ILL-9可抑制TF-1细胞的DNA片段化,抗GM-CSF抗体可抑制IL-9刺激的TF-1细胞增殖,从而提供了IL-9的一个新生物学效应。
张颖妹马大龙王露袁勇宋泉声王玉刚狄春辉冯丹
关键词:白血病白细胞介素-9免疫药理学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其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为提高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recombinant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的稳定性和活性,对rhG-CSF进行改造和体内、外活性研究。方法利用定向点突变技术,将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第17位游离的半胱氨酸编码序列突变为丙氨酸序列,DNA序列分析证明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突变蛋白。利用G-CSF依赖细胞株NFS-60,对在不同温度及在人血浆中保存的G-CSF蛋白(G-CSF-Ala17)和野生型的G-CSF进行活性测定。腹腔注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其体内生物学活性。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17位半胱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G-CSF-Ala17。纯化的突变蛋白对NFS-60细胞具有刺激活性;与野生型G-CSF相比,在各种温度储存的突变蛋白保留更高的活性,与人血浆孵育50小时后突变蛋白仍保持活性;小鼠一次性体内注射突变蛋白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野生型G-CSF。结论G-CSF突变体(G-CSF-Ala17)较野生型的G-CSF具有更高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造血刺激活性。
李芳莫晓宁张颖妹袁岚饶严范中玉袁勇曹志敏马大龙
关键词:定点突变生物学活性
细胞凋亡的机理及其与宿主防御的关系
1995年
细胞凋亡在个体发育与维持自身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宿主防御的角度探讨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机理,希望能为揭示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袁勇马大龙
关键词:细胞死亡宿主病毒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