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平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今后腕舟骨骨折诊疗方案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腕舟骨骨折的100例患者,并按期就诊顺序和自我意愿分为采用传统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50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腕部力量以及患部的灵活程度,然后采取Krilnlner腕关节功能评分法对手客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从临床治疗效果方面,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的观察组临床痊愈率为95.3%,采用传统石膏固定治疗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为84%。两组比较,无论是在外固定时间、患者治疗周期,还是在固定效果、骨不连及骨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方面,均以观察组较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案对临床伴有腕舟骨骨折的患者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
- 袁凯平萧艳珊谢广中
- 关键词:空心螺钉腕舟骨骨折生活质量
- 手外伤患者术后各关节活动范围及力量对其手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术后各关节活动范围及力量对其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手足外科100例手术治疗的手外伤住院患者,观察其手功能恢复情况,分析评估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拇指对指功能及握力和捏力,采用Jebsen手功能测试量表评估手功能,开展相应的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拆线时间(12.61±2.89)d,拇指对指功能评分(4.29±0.47)分,握力(12.64±2.43)kg。写字时间和拇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拇指对指评呈负相关(P<0.05);翻纸牌时间和拇指TAM呈负相关(P<0.05);拣小物时间和拇指TAM、食指TAM、中指TAM、环指TAM及拇指对指评分呈负相关(P<0.05);模拟进食时间和食指TAM及中指TAM呈负相关(P<0.05);叠棋子时间和食指TAM、中指TAM及拇指对指评分呈负相关(P<0.05);拿起大的轻罐子时间和拇指TAM、中指TAM及前臂旋前呈负相关(P<0.05);拿起大的重罐子时间和拇指TAM呈负相关(P<0.05)。拇指活动范围和指评分、握力及捏力呈正相关(P<0.05);食指活动范围和握力及捏力呈正相关(P<0.05);中指活动范围和握力呈正相关(P<0.05);环指活动范围和对指评分以及握力呈正相关(P<0.05);小指活动范围和对指评分及握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的手功能恢复可受各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力量的影响,对指功能以及拇指活动度是其术后康复恢复的重点,同时合理的力量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各指关节活动范围。
- 梅林军陈绵刘淦良谢广中袁凯平
- 关键词:手外伤手功能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 人造血管和自体血管移植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人造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用于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80急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血管移植材料的不同分组,分成人造血管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健侧大隐静脉或其他静脉显微吻合,人造血管组给予人工血管显微吻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3个月移植物通畅率。结果人造血管组移植吻合时间与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造血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随访3个月人造血管组移植物通畅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7.50%(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结论在创伤引起的血管损伤救治中,应用人造血管移植方式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移植物通畅率高。
- 袁凯平杨业辉谢广中梅林军陈绵刘淦良萧艳珊
- 关键词:创伤救治血管损伤血管移植人造血管自体血管
- 足背并联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为足背并联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及临床应用依据。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对足背动、静脉系统进行解剖学研究,红色乳胶灌注新鲜成年足标本20侧,解剖观测足内侧区、第1跖背区、足外侧区的血供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外径、吻合支及其伴行静脉。结果足背并联皮瓣足内侧区皮瓣的轴心血管是内踝前动脉及跗内侧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4±0.3)mm和(1.1±0.4)mm;足背并联皮瓣的第1跖背区皮瓣的轴心血管是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外径(1.5±0.9)mm;足背并联皮瓣的足外侧区的皮瓣的轴心血管是外踝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4±0.3)mm和(1.7±0.3)mm。结论足背并联皮瓣足内侧区、第1跖背区、足外侧区皮瓣各轴心血管走行及皮支恒定,口径大小适宜行足背并联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
- 谢广中苗存良陈文雄梅林军丁白海郭垂淙刘治军袁凯平王湘伟陈绵
- 关键词:足背动脉跗外侧动脉游离皮瓣显微解剖
-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在四肢骨折治疗中采取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93,P=0.0329);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52±3.21)周、住院时间为(5.00±1.30)天,均短于对照组的(25.30±5.00)周、(9.73±1.76)天;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为(3.62±1.10)分,低于对照组的(6.65±1.48)分,组间具有差异(t=6.6084,P=0.0001;t=9.6675,P=0.0001;t=7.3484,P=0.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的50.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5.5480,P=0.0181);生活质量水平(SF-36)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效果优于外固定支架,稳定性更高,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袁凯平萧艳珊谢广中梅林军杨业辉
-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并发症
- 探讨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 2021年
- 目的分析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采用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对可能影响其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共计有10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5.00%。10例患者共计检出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比60.00%(6/10)和40.00%(4/10)。年龄因素、性别因素、损伤部位因素、合并基础性疾病因素以及受伤原因因素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无显著关系(P>0.05),但是就诊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皮瓣面积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P<0.05)。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就诊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皮瓣面积(P<0.05)。结论导致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就诊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皮瓣面积,临床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并且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尽可能的降低其术后感染风险。
- 梅林军陈绵刘淦良谢广中袁凯平
- 关键词: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术后感染影响因素
- 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1东莞市厚街医院骨三科行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术的39例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皮瓣、植皮均成活,切口甲级愈合,创面Ⅰ期均愈合。随访(12.5±7.6)个月(范围:5~2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显著色素沉着。患指外形及供足外形恢复理想,未发生溃疡,亦未见皮肤破溃和明显瘢痕挛缩,以及感觉异常等并发症,行走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对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患者应用足背并联皮瓣修复,具有皮瓣质地好、美观、成活率高等优点,效果肯定,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王湘伟谢广中陈文雄袁凯平
- 关键词:游离皮瓣
- 真皮脂肪瓣和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面部凹陷性瘢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真皮脂肪瓣移植修复和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两种方法各修复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头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92例头面部凹陷性瘢痕病例经修复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在成活率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创面收缩率和复合皮表皮层形成分化方面均优于自体刃厚皮组。真皮脂肪瓣和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修复面部凹陷性瘢痕方面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面部凹陷性瘢痕稳定性、创面收缩率以及愈后恢复效果方面均较真皮脂肪瓣好,供区二次损伤的概率低,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袁凯平萧艳珊谢广中
- 关键词:真皮脂肪瓣脱细胞真皮基质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实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4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2组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567,P=0.0014);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20±0.29)月、出血量(321.22±56.63)ml、手术时间(2.00±0.20)小时,均比对照组理想(6.98±0.55)月、(432.55±57.78)ml、(5.72±0.62)小时,组间具有差异(t=19.9953,P=0.0001;t=6.1539,P=0.0001;t=25.5370,P=0.0001);观察组并发率20.00%,低于对照组60.00%,组间对比具有差异(x2=6.6667,P=0.0098).结论: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折固定稳定性更高,且也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减少出血量,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
- 袁凯平萧艳珊谢广中梅林军杨业辉
- 游离足背三叶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4例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足背部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血管分支设计三叶皮瓣,应用此皮瓣对4例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了解手指功能、外观等情况。结果4例三叶皮瓣均成活,手指功能、外观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足背三叶皮瓣是修复手部多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 秦金桥谢广中李敬矿梅林军陈文雄刘治军袁凯平
- 关键词:游离皮瓣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