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颖

作品数:18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市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病毒
  • 5篇腹泻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荧光定量PC...
  • 3篇诺如病毒
  • 3篇轮状
  • 3篇轮状病毒
  • 3篇病原
  • 2篇疫情
  • 2篇市售
  • 2篇麻疹
  • 2篇麻疹抗体
  • 2篇耐药
  • 2篇结核
  • 2篇抗体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机构

  • 8篇宁波市江北区...
  • 7篇浙江省宁波市...
  • 6篇宁波市疾病预...
  • 4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5篇蔡颖
  • 13篇徐奋奋
  • 8篇陈美芬
  • 7篇裘立晓
  • 7篇金晓霞
  • 4篇徐景野
  • 4篇王滢滢
  • 3篇黄亚琴
  • 3篇宋启发
  • 2篇谢蕾
  • 2篇金涛
  • 1篇蔡一飙
  • 1篇赵凤敏
  • 1篇陆毓剑
  • 1篇金涛

传媒

  • 9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波市江北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婴幼儿腹泻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腹泻患儿粪便265份,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6种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H7、致病性气单胞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快速检测粪便样本中轮状病毒,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轮状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并检测轮状病毒。结果:在265份样品中,检出肠道致病菌2株,致病菌感染率为0.75%。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样本分别为86株和84株,阳性率分别为33.21%和31.70%,两者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AGE法结果显示均为A组轮状病毒,未发现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现象,而2岁以下腹泻病人,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8.57%。结论:轮状病毒是江北区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且以轮状病毒A组为主,2岁以下儿童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腹泻儿童轮状病毒的监测。
徐奋奋徐景野裘立晓陈美芬金晓霞蔡颖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肠道致病菌
MIRU技术在结核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基因分型法,应用于突发疫情结核病原的分型检测。方法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1年保存的结核菌株,对其进行MIRU分型,同时对2011年一起学校结核突发疫情的病原进行分型检测,比较成簇性,分析传播的危险性。结果 29株江北区2009-2011年菌株MIRU分型结果分为22种不同的MIRU基因型,成簇性低;而一起学校结核突发疫情6份样本MIRU基因型分型结果为同一种MIRU基因型,成簇性高,传播危险性大。12个MIRU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表明各位点有较大区别(h值为0.67~0.87之间)。结论 MIRU分型方法简单快速,其数字化结果清晰可靠,是一种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方法。应用于突发疫情病原分析,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徐奋奋蔡颖宋启发金晓霞陈美芬裘立晓
关键词:结核杆菌基因型突发疫情
江北区2011-2012年临床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流行,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近几年,江北区临床感染性腹泻病例也在逐年增多,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原的组成与流行状况,指导相关疾病防控,对2011-2012年江北区各医疗机构临床相关病例进行监测与分析。
徐奋奋王滢滢金晓霞蔡颖陈美芬金涛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
2013-2015年宁波市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腹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2013-2015年宁波市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诺如病毒(norovirus,N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方法 2013-2015年(以5~10月为主)采集宁波市10家医院(儿童医院3家,综合性医院7家)门诊就诊的食源性腹泻患者样本2 129份(与病原菌监测共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2 129例腹泻患者按不同年龄分组检测RV和NV型别。结果检出RV和NV核酸阳性165份,总阳性率为7.75%,其中RV阳性率为2.44%,NV阳性率为5.31%;2013-2015年连续检测显示R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V阳性率呈波动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6,P=0.000);<5岁组患者感染率高于>18岁组人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0,P<0.05);RV和NV感染高发季节分别在11~12月和11月至次年的3月,具有季节性。结论 RV和NV在流行特征上有许多相似点,首先是全年各月份均可检出,以秋冬季为感染高峰,NV感染高峰更长;其次均感染<5岁年龄组人群(P<0.05),重症时危及生命。3年检测提示NV已成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宁波市处于随时有引起暴发疫情的可能性,应引起关注,加强检测,以减少疾病的流行。
蔡颖谢蕾徐景野
关键词: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宁波市江北区市售海水产品中检出诺如病毒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市售海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因子污染状况,主要是诺如病毒的携带情况,有效预防控制相关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2011年-2012年两年间每月采集江北区各集贸菜市场销售的部分海水产品5份,共计124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诺如病毒。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甲肝病毒,用常规细菌培养法检测6种肠道致病菌。结果 124份海水产品中检出诺如病毒11份,阳性检出率8.9%,其中牡蛎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3.1%,检出的诺如病毒均为Ⅱ型。而HAV检测均阴性,检出的肠道致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结论宁波市江北区市售海水产品中携带诺如病毒Ⅱ型,应加强平时监测,避免因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徐奋奋金晓霞裘立晓陈美芬王滢滢蔡颖
关键词:诺如病毒
水中诺如病毒浓缩与应急检测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适合于基层实验室开展的水中诺如病毒浓缩与应急检测的方法,评估钙离子法对水体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效果及检测灵敏度,为水源性诺如病毒突发疫情的病原检测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指示病毒(GⅡ型诺如病毒)加入到不同水样中,用钙离子法进行富集,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根据富集前后的病毒浓度,评估方法的回收率;根据不同梯度的检测值,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同时制备不同的模拟水样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钙离子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1.6%,检测灵敏度为模拟样本中病毒浓度为10 copy/μl。而10份不同模拟水样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9份。结论钙离子法浓缩水样中的诺如病毒,回收率与灵敏度均较高,操作简单;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开展水体中诺如病毒的应急检测。
徐奋奋蔡颖黄亚琴裘立晓陈美芬王滢滢
关键词:诺如病毒荧光定量PCR
母婴麻疹抗体46对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和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情况,为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北区流动、常住人口36孕周孕妇102人,其配对婴儿4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麻疹IgG抗体。收集江北区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江北区麻疹发病以婴儿、成人为主,分别占28.0%、47.0%;婴儿中又以6-8月龄为主,占82.5%。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高低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为0.752。102名孕妇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0.9%,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6.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725.6。配对的46名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901.3,其中1、6、8月龄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3%、0%。[结论]江北区近年来麻疹发病以小月龄婴儿为主,6-8月龄婴儿抗体水平很低,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提高母传抗体水平,对婴儿提前实施初次免疫,是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的主要措施[1]。
徐奋奋蔡颖裘立晓陈美芬金晓霞罗晓蓉
关键词:孕妇麻疹抗体
18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流动人口结核耐药菌株的基因型,为探讨流行病学传播规律,正确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江北区流动人口分离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22株,先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再对耐药菌株进行MIRU基因分型,同时对12个MIRU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随机抽取的22株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阳性18株,MIRU分型结果有18种MIRU基因型,12个MIRU位点的h值为0.73~0.88之间,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h>0.6)。结论:江北区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菌株MIRU基因型呈"唯一性",说明发病以内源性、散发为主。MIRU分型简单快速有效。
徐奋奋蔡颖宋启发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串联重复序列
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主要病原,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0年(1~7月)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病例,比较两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聚集性疫情等特征。采集2010年40份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10年(1~7月)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240.32/10万,2009年同期发病率为101.6/10万。两年病例分别覆盖辖区所有街道与乡镇,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庄桥、洪塘、甬江),以散居儿童为主。两年的发病高峰从16周开始,28周以后逐渐下降。2010年RT-PCR检测样本EV71阳性率为61.3%,CoA16阳性率为25.8%,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为12.9%。结论江北区手足口病发病全年均有,夏秋季为流行高峰,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2010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徐奋奋蔡颖陆毓剑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
2007年-2010年宁波市江北区感染性腹泻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情况,血清分群、产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2010年江北区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粪便或肛拭样本,按照GB/T4789.7-2008进行分离鉴定;用标准血清进行分群;运用PCR技术进行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溶血毒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采用W S/T125-1999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81份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93株,检出率为12.2%;分属于4个血清群,分别为0:3群142株,占73.6%、0:4群13株,占6.7%、0:2群9株,占4.7%、0:5群29株,占15.0%、193株副溶血性弧菌的tdh毒力基因阳性52株,占26.9%,trh毒力基因均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都有耐药株出现,其中耐多药菌株逐年增多。近四年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宁波市江北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血清分群以0:3群为主,菌株带有一定的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耐药株逐年增多,并出现多重耐药的特点。
徐奋奋蔡颖金涛徐景野宋启发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毒素基因耐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