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一强
- 作品数:42 被引量:15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牙槽窝种植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本实验应用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种植树科植入广西恒河猴新鲜拔牙牙槽窝,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生物陶瓷植入后45天至18个月的组织学变化。随着生物陶瓷植入时间的延长,生物陶瓷与牙槽骨之间的结合逐渐地由初期的纤维性变为骨性界面。机体局部组织呈现出对生物陶瓷溶解、取代反应。本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止牙槽骨萎缩的方法。
- 罗莉陆旭光蒋一强陈若泽
-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组织学观察
- Bcl-2、Ki-67和PCNA联合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ROC分析
- 2016年
- Bcl-2,Ki-67和PCNA联合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三者联合诊断BUC的价值进行研究。
- 胡斌杨霞张鑫刘柳熊天华蒋一强陈罡
- 关键词:BCL-2KI-67PCNA膀胱尿路上皮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霉菌感染的病理研究
- 1990年
- 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常并发霉菌感染。有关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据我们所知未有报导。现对10例恶组并发霉菌感染情况作回顾性探索,以求了解它的合并感染率及病理变化特点。
- 何如昆蒋一强李凡(纟采)
- 关键词:组织增生症病理真菌
- 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培养被引量:1
- 2006年
- 马劼程鹏蒙健军吴长贵邓远华蒋一强
- 关键词:临床教师
- 诱捕受体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诱捕受体3(DcR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BUC患者154例,尸体解剖收集正常膀胱46例,构建组织芯片,均经病理检查确诊。BUC中男131例、女23例;年龄27~96岁,平均61.5岁。病理分级低级别95例、高级别59例;非肌层浸润60例、肌层浸润94例;无淋巴结转移146例、淋巴结转移8例;73例采用电话进行随访6~40个月,其中死亡11例,复发54例。
- 蒋一强钟腾飞党裔武陈罡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尸体解剖组织芯片病理分级
- 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及在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探索bc1 - 2 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N H L) 的发生及演变中的作用,以bc1 - 2/ Ig H 重排为克隆标志,建立敏感的检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方法:多聚酶链反应( P C R) 检测bcl- 2/ Ig H 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9 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中, Su - D H L- 4, Su - D H L- 6 有bc1 - 2/ Ig H 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 ∶105 。29 例 N H L 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中,共检出6 例有bc1- 2 基因重排,其中滤泡型 N H L( F- N H L) 4 例(36 .4 % ) , 弥漫型 N H L( D- N H L) 2 例(18.2 % ) ,全部在 B 细胞性 N H L 中检出。16 例 F- N H L 患者中,4 例外周血和骨髓中同时检出bc1 - 2/ Ig H 基因重排,化疗达 C R 后依然存在。结论:bc1-2 基因重排主要与低度恶性的 B 细胞性淋巴瘤有关,重排方式以bc1 - 2( M B R)/ Ig H 为主。bc1 - 2 基因重排的检测为滤泡性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对疾病的分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
- 蒋一强陈燕李慧玉
- 关键词:NHL淋巴瘤基因重排微小残留病变BCL-2/IGH
- 胃粘膜P53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 姜海行韩萍杨定华蒋一强冯振博梁秀就胡翠娥
-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癌,为提高早期诊断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PCR·SSCP及PCR·RFLP技术,对胃癌与胃粘膜癌前病变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做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胃粘膜P53蛋白表达为高度特异的恶性指标。P...
- 关键词:
- 关键词:免疫诊断胃癌P53蛋白肿瘤标志物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被引量:1
- 2000年
-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来源于骨髓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功能,因其表面有众多树突状突起而得名。DC于1973年由Steinman和Cohn首先发现,近年研究表明DC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就其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树突状细胞表型的研究人DC表达甘露糖/岩藻糖膜植物血凝素,通过此糖受体可特异结合并内吞甘露糖/岩藻糖为末端糖蛋白,参与病原体的非特异性吞噬。体外实验中。
- 蒋一强
- 关键词:免疫表型免疫耐受免疫调控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
- 血管生成与胃癌浸润关系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6例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 ,分析 VEGF和 MVD表达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76例胃癌组织中 VEGF表达阳性率为 38.2 % (2 9/ 76 ) ;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 MVD明显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高水平的 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具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VEGF和 MVD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刘志明姜海行韩萍蒋一强葛莲英肖强
- 关键词:胃肿瘤新生血管化内皮生长因子
- 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一例尸检报告
- 1989年
- 第一胎双胎早产新生儿(孕33W,出生时体重1,600g),女,存活22天。出生后第18天患儿双下肢硬肿,不吃,少动。人院第2天从胃内抽出咖啡样物2ml,经抗菌、保温等处理不见好转,患儿硬肿波及全身,皮肤粘膜及胃内出血加重死亡。临床诊断:(1)早产婴,低出生体重儿;(2)新生儿硬肿症;(3)新生儿肺炎,DIC。
- 刘俐敏蒋一强
- 关键词: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尸检肿瘤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