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向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SBAS-InSAR技术在特大型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滑坡易发区域进行时序变形监测是研究滑坡机理和预防灾害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SBAS-InSAR技术对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灾害进行时序变形特征分析,基于2018—2021年光学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磨里滑坡所在区域的变形分布图和时序变形特征,再结合其他勘查成果资料验证变形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证明SBAS-InSAR技术在特大型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磨里滑坡滑坡平面形态呈“长舌状”,滑动方向最大长度1 500 m,滑坡体上窄下宽,平均宽度240~530 m,面积53×10^(4)m^(2);(2)磨里滑坡前部变形速度大于中后部,前缘局部形变速率最大可达140 mm/a;(3)磨里滑坡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形,应进一步加强变形监测,做好应急避险和搬迁避让的措施。研究可为该地区特大型滑坡复活破坏机制和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 郭一兵翟向华翟向华姜鑫郭富赟丁保艳
- 关键词:滑坡灾害
- 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14
- 2022年
- 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堆积体滑坡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强降雨、地震等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多数属于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其发生机理与稳定性,以舟曲县江顶崖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滑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出发,分析滑坡的概况与成因;其次,基于传统传递系数法划分滑坡计算模型,提出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变坡法;最后,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对江顶崖滑坡自然工况下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传统及改进算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地形坡度、地层岩性条件以及活动断裂、历史强震作用是滑坡发生的内因,外因是连续强降雨作用使岩土体力学强度降低以及暴雨导致滑坡前缘的白龙江水位上涨、流速加快,冲刷坡脚导致前缘失稳,滑坡中后缘发生牵引式滑动;(2)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折线形滑坡稳定性时,滑面倾角变化值大于10°会导致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应用改进的“等分均匀变坡法”可以减小误差,以江顶崖滑坡为计算实例并结合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3)自然工况下模拟发现,滑体的前缘主要表现为水平滑移,滑体的中后部局部主要表现为垂直下沉,而滑坡前缘则主要表现为隆起,因此,滑坡部分区域出现了较大的位移,存在局部滑动的可能性,但是其他区域位移量较小,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研究成果可供大型高位堆积体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参考。
- 丁保艳丁保艳张卫雄翟向华白志杰
-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传递系数法
- 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措施被引量:22
- 2020年
- 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是一类受工程地质条件、降水或地震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滑坡类型,研究其滑坡成因及治理方法对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舟曲县江顶崖滑坡为例,通过历史资料调研和现场地质勘察、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该滑坡的成因和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地形地貌、松散的岩土体是引发滑坡的内在因素,而连续降雨以及江水对滑坡前缘冲刷是滑坡失稳的外在因素。在对滑坡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抗滑桩护壁结构、率先应用装配式框架支护,结合坡面裂缝整治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该滑坡的变形。该滑坡的综合治理措施可为类似的高大边坡工程以及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治理提供参考。
- 张卫雄张卫雄丁保艳翟向华张国华
- 关键词:滑坡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
-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不同类型的废弃矿山表现出的被破坏和污染问题不同,差异化的采取多元化的治理模式是进行矿山生态有效修复的关键。本文探讨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过程中常用的地质公园模式、园林景观模式、工程绿化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优缺点;研究了不同类型矿山土地复垦的侧重点及其方法的选择。旨在为我国各类破坏废弃的矿山及其土地生态治理与修复提供一些参考。
- 翟向华
-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土地复垦
- 兰州九州石峡口边坡综合防治方法及效果初探
- 2009年
- 选取适宜在兰州地区生长的乡土地被植物:拧条(Caraganaspp.)、黑麦草(Lolium pe-renne)、骆驼篷(Peganum harmal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为恢复植被材料,总用量30 g/m2,组成比例为拧条:黑麦草∶骆驼篷∶高羊茅∶红豆草=2∶3∶2∶1∶2,对兰州市九州开发区石峡口公路边坡进行防治。结果显示,岩石高边坡喷射施工15 d,草种全部发芽破土;30 d植被覆盖度达95%,植物生长良好,两个月植被盖度达100%。经过一年的生长,边坡均未出现植被混凝土脱落等现象,原来的石质坡面已被覆盖,边坡绿化效果显著,适合在兰州及其周边区推广应用。
- 张卫雄翟向华荔海晟
- 关键词:边坡绿化
-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等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的应用——以渭源县寺沟门泥石流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针对目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流域调查效率低、轻整体及重局部的问题,结合渭源寺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实例,利用3Dmax软件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相结合方法,绘出泥石流灾害调查流域内拟布设工程三维数据模型和调查区航测组合图,其能够反映出治理工程和周围地形情况及二者间关系,为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的精确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基于依托工程实例,提出了利用"V"型槽方案解决泥石流沟道堆积和流通区内受地形影响水体不易下渗及疏流动力不足的问题。
- 郭一兵郭树清张卫雄翟向华姜鑫梁雨东
-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
- 不同浓度镉处理对金盏菊生长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探究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设定0(CK)、10、30、50、100 mg·kg^(-1) 5个Cd浓度梯度,分析金盏菊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形态变化、耐性、Cd转移系数和积累特征。结果显示,金盏菊植株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良状况,株高及生物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Cd浓度30 mg·kg^(-1)时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CK (P <0.05),100 mg·kg^(-1)与CK无显著差异(P> 0.05);每个处理下金盏菊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而地上部富集系数均大于1,金盏菊对重金属Cd的积累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00 mg·kg^(-1)时每株正常生长的金盏菊对Cd的积累量达到908.21μg。研究结果表明,金盏菊对Cd胁迫具有较好耐性,Cd浓度较高时能起到良好的富集效果。因此,金盏菊在Cd污染浓度较高的土壤上有一定应用潜力。
- 胡云龙张卫雄翟向华张琼鲁晋刘金荣
- 关键词:金盏菊污染镉胁迫耐性
- 藏西北阿里地区措勤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浅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介绍藏西北阿里地区措勤县的地质背景、地貌环境、气候条件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措勤县地处西藏中西部、阿里地区东南、冈底斯山中段北侧。在特殊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环境下,该县境内泥石流、崩塌及冻土冻融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 翟向华陈宇
- 关键词: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