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书生

作品数:34 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玉米
  • 9篇抗病
  • 7篇茎腐
  • 7篇茎腐病
  • 7篇抗病性
  • 5篇玉米穗
  • 5篇玉米穗粒腐病
  • 5篇穗粒
  • 5篇穗粒腐病
  • 5篇田间
  • 4篇锈病
  • 4篇药效
  • 4篇玉米茎腐病
  • 4篇条锈病
  • 4篇苹果
  • 4篇小麦
  • 4篇镰刀
  • 4篇镰刀菌
  • 4篇抗性
  • 4篇过氧化物酶

机构

  • 2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陕西省农科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陕西省农业科...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宝鸡市植保植...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郑州市蔬菜研...
  • 1篇富平县农业技...

作者

  • 34篇龙书生
  • 10篇李亚玲
  • 9篇马秉元
  • 8篇张宇宏
  • 8篇时春喜
  • 7篇李亚玲
  • 6篇王炜
  • 4篇李强
  • 3篇曹远林
  • 3篇康振生
  • 3篇李多川
  • 2篇谢芳琴
  • 2篇李恩才
  • 2篇肖恩时
  • 2篇刘红亮
  • 1篇李武高
  • 1篇陈玮
  • 1篇王晓鸣
  • 1篇何月秋
  • 1篇宋凤景

传媒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第四届中国植...
  • 1篇第一届全国玉...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多·霉威SC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试验被引量:9
2004年
试验结果表明,25%多·霉威SC300~40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600倍的防效,与50%速克灵WP1000倍的防效相当,使用安全,是一种对番茄灰霉病经济有效的杀菌剂。
李亚玲龙书生时春喜张宇宏王炜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药效试验
蟋蟀危害苹果树初报及其防治试验被引量:3
2000年
胡想顺龙书生相建业
关键词:苹果树
194份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和白粉性评价及抗病基因检测
2025年
条锈病和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明确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陕西、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小麦主栽和区试品种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分别利用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和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流行小种对194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及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有81份(41.80%)小麦材料对Pst混合小种表现抗性,33份(17.00%)对Bgt混合小种表现抗性;成株期分别有137份(70.60%)及111份(57.20%)小麦材料对Pst和Bgt混合小种表现抗性。利用Genotyping by Targeted Sequencing(GBTS)液相芯片技术对194份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携带Yr17、Yr26、Yr29、Yr30、Yr75、Yr78、Yr80、Yr82、YrAK58、YrSP和Pm21基因的材料分别有16、9、68、62、31、88、3、5、16、9和1份,携带QYrsn.nwafu-1BL、QYrsn.nwafu-2AS、QYrqin.nwafu-2AL、QYrhm.nwafu-2BC、QYrsn.nwafu-3DL、QYr.nwafu-4BL、QYrsn.nwafu-6BS等抗条锈QTL位点的材料分别有85、30、145、47、8、78和89份,未检测到Yr18、Pm2a、Pm5e和PmV抗性基因。本研究为小麦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迪李岩佳蔡奇昌黄洁李莹王保通龙书生李强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子检测
菜病清杀菌谱及田间药效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菜病清对低等病原菌具有显著杀灭作用,EC50<100;最佳浓度400~1200倍;对高等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是一种较广谱的防治蔬菜病害的药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菜病清对黄瓜霜霉病、角斑病,番茄灰霉病,芹菜斑枯病等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稀释200~400倍,防病效果达85%~90%以上,综合防病增产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杀菌剂。
时春喜龙书生王保通郭云忠谢芳琴
关键词:杀菌谱田间药效
玉米茎秆糖分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抗性的关系被引量:15
2003年
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作为土传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在当今抗病育种工作中因缺乏可操作的抗病育种指标,往往是品种育好后才交植保部门作抗病性鉴定,于是往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育成的丰产优质品种不抗病而通不过审定.
龙书生李亚玲张宇宏马秉元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抗病育种生化指标
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抗性的生化反应被引量:6
2005年
在抽雄期用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抗病品种陕单931和感病品种西农11号,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受镰刀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快,活性强,且形成两个活性高峰,高活性时间持续长;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且只形成一个峰,高活性持续时间短。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低,且抗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时间长,感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短。研究还表明,植株原生的木质素对玉米的抗性贡献不大,而诱导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无论抗、感品种,其组织诱导提取液对镰刀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李亚玲龙书生张宇宏李强王炜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抗性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生化反应抗性苯丙氨酸解氨酶茎腐病过氧化物酶感病品种
陕西省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及示范效果被引量:6
1991年
1985—1989年,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土壤接种,鉴定玉米自交系、杂交种37份,抗茎腐病材料占62.1%。经2年以上重复鉴定的抗病材料12份,其中获白、武109、陕单9号等,经3—4年鉴定,均表现抗病。杂种一代发病率接近双亲发病率平均值,属数量遗传性质。土壤中施K可减轻茎腐病发生,同时推迟发病期,平缓病情发展;施N和N K复施发病率低于对照。在陕西关中地区采用种植抗病品种、施足肥料、适量增施K肥、适期播种等农业栽培综合措施,防治区平均发病率3.7%,大田对照发病率21.8%,综合防治效果83.02%。
马秉元李亚玲龙书生季亚民
关键词:玉米秆腐病抗病性
25%嘧菌酯水悬浮剂对作物主要病害的杀菌谱测定被引量:7
2005年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25%嘧菌酯SC对所供试15种不同作物的病原菌均有较显著的抑制效果,EC50值均低于5.0μg/g,EC90值也仅为50μg/g左右。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各供试病菌的菌落生长速率差异十分明显,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对病菌抑制作用显著增加,充分表明了25%嘧菌酯SC抑菌活性的广谱性。
时春喜龙书生俞征邹刚
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强致病力的玉米尾孢目前分布的北界。玉米灰斑病已经在中国15个省份发生,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南海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玉米尾孢从云南西部进境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到达四川、陕西的西部,亦可能经种子携带途径进入湖北恩施,形成一个新的病害扩散源并传播至重庆、陕西安康和商洛以及河南西部山区。未来,在季风的作用下,源自西南的玉米尾孢灰斑病可能进入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并进而逐渐向北偏东方向扩展,对中国春玉米主产区构成重大威胁。【结论】确认玉米尾孢在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引起玉米灰斑病,河北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已突破秦岭和巴山的阻隔,扩散至陕西西部、南部和河南西部,从西南玉米生产区进入了北方玉米生产区;夏季季风以及种子带菌是该种灰斑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未来玉米尾孢灰斑病将在季风作用下继续缓慢向北方玉米区扩散,在无灰斑病发生区域引发病害并可能在已有玉蜀黍尾孢灰斑病发生的区域形成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赵立萍王晓鸣段灿星龙书生李晓李洪连何月秋晋齐鸣武小菲宋凤景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
蔗糖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病性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
2003年
就玉米茎秆蔗糖含量与玉米对由禾谷镰刀菌 ( 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茎腐病 ( cornstalk rot)的抗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的含量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抗病的玉米杂交种的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蔗糖含量与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含量可作为选育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杂交种的生化指标。
龙书生李亚玲时春喜李恩才张宇宏李鸣雷
关键词:蔗糖玉米镰刀菌茎腐病抗病性生理成熟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