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希涛

作品数:23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乳腺
  • 13篇乳腺癌
  • 13篇腺癌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烟酰胺磷酸核...
  • 3篇预后
  • 3篇乳腺肿
  • 3篇术后
  • 3篇糖基转移酶
  • 3篇转移酶
  • 3篇核糖
  • 3篇癌组织
  • 3篇表达及临床意...
  • 3篇超声
  • 2篇原位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乳腺疾病

机构

  • 16篇连云港市第一...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长春市心理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20篇高希涛
  • 13篇周军
  • 11篇李淑琴
  • 10篇王培顺
  • 9篇毕铁强
  • 8篇沈俊
  • 6篇王昭昕
  • 6篇王岩
  • 6篇汪瑞
  • 4篇盛薇
  • 4篇董天赋
  • 3篇张倩
  • 2篇王学彩
  • 2篇梁文学
  • 2篇樊林
  • 2篇车向明
  • 2篇单涛
  • 2篇刘毅
  • 1篇杜宏道
  • 1篇王光辉

传媒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磁共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采用乳腺钼靶摄片和乳腺B超发现肿块的病例76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分析MRI检测的符合率。结果:MRI检测乳腺增生符合率为92.00%,乳腺良性腺瘤符合率80.00%,乳腺癌符合率为97.56%。扫描成像显示所有肿瘤形态为团块状,"毛刺症"和内部信号不均匀是主要诊断特征,其中,6例(14.63%)病灶曲线为I型,9例(21.95%)为Ⅱ型,26例(63.41%)为Ⅲ型;5例(12.20%)患者的肿块为分割样强化,20例(48.78%)花边样强化,10例(24.39%)为片状强化,6例(14.63%)为均匀强化。结论:MRI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在临床推广。
汪瑞周军沈俊董天赋王培顺高希涛李淑琴
关键词:核磁共振乳腺癌动态增强扫描钼靶检查超声
一种用于乳腺手术的术后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手术的术后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主体,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侧肩带与右侧肩带,所述右侧肩带位于左侧肩带的一侧,所述左侧肩带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乳胶防滑垫,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的内侧固...
高希涛
文献传递
VEGF-C、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生成、乳腺癌的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中VEGF-C、CXCR4的表达。结果 7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CXCR4的表达率分别为76.4%、58.3%,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CXCR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管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VEGF-C、CXCR4在介导乳腺癌细胞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协同作用。
杜宏道盛薇高希涛张倩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与术后感觉异常的关系
目的 评价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与术后感觉异常的关系.方法 110例Ⅰ、 Ⅱ期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保留ICBN 58例(A组),未保留ICBN 52例(B组),对两组患者本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术...
王岩周军王学彩王昭昕高希涛
关键词:肋间臂神经乳腺癌
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荧光组(n=120)及染色组(n=120),其中以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为荧光组,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为染色组,两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术后,行I、II水平腋窝淋巴清扫,比较术后两种示踪剂检出率、假阴性率及前哨淋巴结(SLN)检出个数,比较S型与M型淋巴引流的患者比例差异。结果:荧光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9.7%(116/120),染色组为93.3%(112/120),与染色组相比,荧光组检出率提高,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组假阴性率为5.2%,染色组假阴性率为8.4%,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荧光组(4.4±1.5)枚,染色组(4.2±1.6)枚,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检出率高于染料法,更适合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示踪剂。
汪瑞周军毕铁强董天赋沈俊王培顺李淑琴高希涛王岩王昭昕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示踪剂
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c-erbB-2表达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 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 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在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FISH检测结果与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为89.2%。在I HC检测c-erbB-2()时,FISH结果与其一致性较差,符合率仅为35.3%。结论I HC可以作为初步筛查c-erbB-2表达的首选方法;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与FISH有良好的一致性。因I HC检测c-erbB-2表达()时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类患者在应用赫赛汀治疗时应做FISH确诊。
盛薇车向明单涛樊林李萌张倩高希涛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TI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乳腺癌生存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正常乳腺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80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TIMP-2的表达,分析其在浸润性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分组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120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分析其对乳腺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TIMP-2在乳腺正常组织(25.0%)、不典型增生组织(28.6%)、原位癌组织(60.0%)、浸润性癌组织(66.3%)中表达阳性率依次增高,在乳腺原位癌与不典型增生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性乳腺癌TIMP-2的表达在部分组织学分级分组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月经状态、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状态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原位癌TIMP-2表达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性乳腺癌TIMP-2表达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与表达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IMP-2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在乳腺癌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预后价值。
王虎霞王光辉高希涛盛薇宋张骏韩丕华陈楠杨晓民
关键词:乳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TIMP-2
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的价值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的价值比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得80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分成PICC组(284)例,与VPA组(520)例。分别实施化疗,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VP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9%。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化疗者,推荐使用VPA法,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淑琴周军毕铁强高希涛
关键词:乳腺癌植入式输液港PICC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与术后感觉异常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与术后感觉异常的关系。方法:110例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保留ICBN 58例(A组),未保留ICBN 52例(B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4%和69.2%,其中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2.1%和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王岩周军王学彩王昭昕高希涛
关键词:肋间臂神经乳腺癌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化疗增敏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的表达并确定Nampt抑制剂FK866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化疗增敏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amptmRNA表达水平,并用MTT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mpt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和对其化疗增敏的作用。结果乳腺癌组织内Namp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00);FK866干预细胞48h和72h后,FK866即对MCF-7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3;P=0.001);FK866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相邻干预浓度的2组间(0.3nMvs 0nM;3nMvs0.3nM;30nMvs3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2、0.014、0.02)。且FK866能增加5-FU对乳腺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结论Nampt抑制剂能影响乳腺癌细胞生长,其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毕铁强周军李淑琴高希涛
关键词:乳腺癌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细胞生存化疗增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