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煜

作品数:20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5篇疗效
  • 4篇老年
  • 4篇关节
  • 3篇腰椎
  • 3篇支原体肺炎
  • 3篇儿童
  • 3篇肺炎
  • 3篇RNA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荧光
  • 2篇远端
  • 2篇实时荧光
  • 2篇突出症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椎弓

机构

  • 20篇大庆市人民医...
  • 4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20篇高煜
  • 9篇任晖
  • 8篇周继承
  • 7篇董充慧
  • 5篇李磊
  • 5篇张向臣
  • 4篇沈健伟
  • 3篇杨永山
  • 3篇任媛媛
  • 3篇张喜晶
  • 3篇田强
  • 2篇白莉
  • 2篇沈建伟
  • 2篇韩喜全
  • 2篇夏小红
  • 1篇丁伟业
  • 1篇邹春杰
  • 1篇魏洪妍
  • 1篇顾少兰
  • 1篇杨奎芳

传媒

  • 10篇中国伤残医学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4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9年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大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全部患者随访18个月,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2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折方面都能达到满意的固定并促进骨折愈合,都能使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但是PFNA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任晖董充慧孙睿姝周继承高煜张喜晶
关键词:解剖型锁定钢板PFNA
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0例,全部采用PFNA微创治疗。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45,80分钟。术中出血量40—20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11~30天。经6~12个月随访,无1例死亡。骨折均1期愈合,无伤口感染、髋内翻、骨不连、内固定切出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参照Harris评分标准:优21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93.3%。结论: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理想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值得推广应用。
任晖李磊高煜张向臣董充慧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曾在大庆市人民医院住院并采用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和6月复查X片,术椎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100%。对全部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随访,伤口均1期愈合,无并发症,患者的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0%。结论: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加前路钛板内固定术目前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和公认的首选方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沈健伟任媛媛田强杨永山高煜周继承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
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控制对策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1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结合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和临床实际诊治经验,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5岁以下儿童在所有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占比达到88.09%;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中以夏季人数最多,占比58.33%,秋季次之,占比28.57%,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低,占比均不足10.00%;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后患儿会在手部、口腔、足部和臀部等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多以口腔为首发部位,同时患儿均伴随有发热症状。其中也有很多患儿伴随发生咳嗽、恶心、呕吐症状,少数患儿伴随易惊症状。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应采取加强小儿手足口病社会宣教,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学校等幼儿集中地区的病情预防;加强医院急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等措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王爱虹张井兰邹春杰姜伟艳高煜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症状预防控制对策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大庆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观察以下几项内容:(1)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2)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骨水泥渗漏率;(3)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4)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3)术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评分均比术前明显降低,但是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后凸矫正率、椎体增加高度及1年椎体丢失高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建立椎体稳定的力学结构,稳定性好,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任晖高煜周继承孙睿姝董充慧夏小红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
普瑞博思在下段脊柱骨折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2003年
韩喜全高煜
关键词:脊柱骨折药物辅助治疗普瑞博思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年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庆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普通解剖钢板法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2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统计2组患者的最早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最早负重时间以及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最早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最早负重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统计均为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极大缩短了骨折的愈合时间。
任晖董充慧高煜周继承孙睿姝夏小红
关键词:锁定加压接骨板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结合玻璃酸钠治疗4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共52膝)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结合玻璃酸钠治疗,选取同一时间段内的40例(共45膝)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不注射玻璃酸钠。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4.2%,有效率96.2%。对照组优良率77.7%,有效率93.3%。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经卡方检验,2组优良率比较P<0.01,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沈健伟任媛媛周继成高煜杨永山田强
关键词:关节镜膝骨关节炎玻璃酸钠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随访6—24个月,伤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没有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现象,无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病例。Cobb角由术前平均24°(14°~36°)改善为6.2°(0°~9°),脊髓功能基本获得1—2级恢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能较好改善胸患者的症状,脊髓功能的恢复较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任晖董充慧张向臣高煜李磊张喜晶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改良后入路治疗3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改良后入路治疗3踝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踝骨折患者82例.按照其选择术式分为2组.其中采用改良后入路法治疗者4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传统后入路法治疗者4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半年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t=8.4817,P〈0.001),术中出血量小(t=2.5814,P=0.006),临床效果好(x^2=7.9272,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259).结论:改良后入路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更加契合手术骨折复位的视野及操作要求,术后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周继承倪梦迪高煜顾少兰王丽娟
关键词:踝关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