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立
- 作品数:51 被引量:2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洛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应用评估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试条渗透性、固相膜均匀性等技术参数进行试验比较和评价,为此技术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定值的HBsAg质控品和520份血清标本同时测定,再结合物理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GICA检测HBsAg的灵敏度为2ng/ml,ELISA为0·5ng/ml;GICA对HBsAg的检出率为ELISA的98%,两种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前带反应和假阳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论GICA简便、快速、可单份测定,虽灵敏度略低于ELISA,仍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初筛方法。
- 孙宗立任利群谷雷李武威岳玉桃
-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乙型
- 心肺复苏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 (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制作家兔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血浆ET、CGRP、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 动物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即刻血浆ET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血浆CGRP水平降低 (P <0 .0 5 ) ,复苏后 30min血浆ET明显升高 (P <0 .0 1) ,复苏后 12 0min血浆ET、CGRP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CGRP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并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李正斌孙宗立王学廷岳玉桃王建刚
- 关键词:心肺复苏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肺结核患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活性的研究
- 李正斌孙宗立王晓宫耀宇赵麦焕王超刘好
- 该研究组验证了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补体含量、CH_50与CI水平。以辣根过氧化物酶(阳)作抗原测定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CRA,并探索CIC、CRA与患者年龄、体温变化、痰菌存在否与肺结核病变范围...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结核免疫
- 电刺激致心脏骤停复苏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 2002年
- 李正斌王学廷孙宗立岳玉桃王建刚
- 关键词:电刺激心脏骤停血浆ETCGRP含量变化
- 肿瘤拒绝抗原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肿瘤拒绝抗原1(TRA1)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取胃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样本各126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RA1在胃腺癌中表达降低,低表达率为65.39%(83/126)。经Wilcoxon检验,TRA1在胃腺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50,P〈0.01)。TRA1在胃腺癌中的的低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远处转移、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组织型别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的5年生存期和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结论TRA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李文生解燕川谷雷刘益陈丽媛孙宗立
- 关键词:胃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徐继阮林海孙宗立吉晖晖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
-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了解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肝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2 4 5例用ELISA法证实的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分组分析 ,观察各型肝炎重叠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在肝炎病毒二重感染中 ,甲肝合并乙肝占 33.0 6 % ,乙肝合并丙肝占 30 .2 %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以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居高。结论 研究表明 。
- 李正斌孙宗立宫耀宇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 2021—2022年河南省某地区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现状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分析某地区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现状,为合理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无创DNA产前检测的533名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结果异常检出率为2.63%(14/533),14例中,9例接受了电话随访和羊水穿刺,4例确诊异常:21-三体综合征2例、16号染色体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确诊率44.44%(4/9)。174例(32.64%)参与者在预产期年龄超过35岁。妊娠中期孕妇选择无创DNA产前筛查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和唐氏筛查结果异常,分别占32.64%(174例)和32.46%(173例),自主申请仅占14.07%(75例)。无创DNA产前筛查电话随访配合率64.73%(345/533),其中低风险者中, 5.20%(27例)拒绝随访,低于结果异常者中拒绝随访的14.29%(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产妇和异常产前筛查结果是该地区无创DNA产前筛查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自愿申请率较低,需要提高人们对无创DNA检测及羊水穿刺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重要性的认识。
- 李晶晶DAVID Lubasi Nalisa孙宗立
- 关键词:孕妇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患者支原体属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支原体属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7月23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25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作为CIN组,同时选择240例同期年龄分布频率匹配、健康、宫颈光滑的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膜杂交法对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进行HR-HPV感染的检测;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RHPV阳性的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中的解脲脲支原体(Uu)、细小脲原体(Up)的感染情况。结果在HR-HPV阳性的情况下,Uu、Up在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中的感染率分别为70.69%、41.38%;78.12%、43.75%;41.67%、1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Up>1.0×106 cps/g DNA负荷量在宫颈癌组中、CIN组、对照组中的分布为65.85%、68.00%、24.00%;68.00%、76.00%、8.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R-HPV阳性的情况下,Uu、Up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 何涛孙宗立袁红英蔡晓磊
- 关键词:宫颈癌支原体属人乳头状瘤病毒
- 妊娠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特点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了解妊娠糖尿病(GDM)的脂代谢特点。方法分析该院GDM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GDM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血脂、血糖变化,分析血脂与血糖、体重指数及肝酶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NGT组,而胆固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与空腹及糖负荷后1和2 h均显著相关,而胆固醇与孕期血糖变化无显著性相关。血脂与体重指数、肝酶无相关性。结论 GDM脂代谢紊乱以三酰甘油明显升高为特点,高TG血症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利平陈治珉王颖芳谷雷刘益刘鹏孙宗立
-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