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 作品数:51 被引量:28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腭咽闭合类型对嗓音障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在电子鼻咽镜下不同腭咽闭合类型对于嗓音障碍患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收治的32例患者。按发“a”音时腭咽闭合的分类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腭咽闭合Ⅲ型,另一组为腭咽闭合其他类型。依据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12、嗓音嘶哑分级(GRBAS)的评分和腭咽闭合不全率分析患者存在嗓音障碍的情况。结果腭咽闭合Ⅲ型组的VHI和GRBAS总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组(P<0.05)。在GRBAS 5个方面的评分中,腭咽闭合Ⅲ型组的粗糙度(R)评分更高(P<0.05)。对VHI中情感、功能、生理3个方面的评分比较中,腭咽闭合Ⅲ型组的情感、功能评分更高(P<0.05);生理方面两组比较无差异。腭咽闭合Ⅲ型组较其他类型组表现出更高的腭咽闭合不全率(P<0.05)。结论腭咽闭合Ⅲ型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嗓音障碍,通过电子鼻咽镜观察嗓音障碍患者腭咽闭合类型,为患者嗓音障碍的评估和进行口、鼻共鸣等嗓音言语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 郭志焱庞艺施梁姗姗李增宏黄炳谕李家豪甘凌霄刘莹
- 关键词:腭咽闭合嗓音障碍电子鼻咽镜发音
- 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方式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本文将对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方式进行研究。方法:将接收的80例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患者均处于围手术期,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3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达到正常血糖水平(2.52±0.26)d短于对照组(4.94±0.44)d;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7.2%明显低于22.5%。结论:针对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刘莹
- 关键词:结肠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
- 老年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检测老年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探讨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老年人肝硬化和对照组的血清瘦素、肝功能、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血氨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分析各组间瘦素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人肝硬化组的血清瘦素、胰岛素、FBG、血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血清瘦素和血氨水平在Child -PughA和C级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Child -PughB、C级的BMI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肝硬化组的瘦素与BMI、胰岛素和血氨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老年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并随肝功能的逐渐恶化而升高 ,与BMI、空腹胰岛素和血氨明显相关。
- 林瑶光陈远能陈晖刘莹李素艳韦凤仙
- 关键词:老年人肝硬化瘦素
- 143例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及诊断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霉菌性食管炎是指霉菌侵入食管黏膜造成的食管感染。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但有关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及诊断的报道不多,本文首次对广西地区143例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对霉茵性食管炎的认识,为临床医生开展霉菌性食管炎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陈晖林瑶光罗捷蒋敦科刘莹井洁
- 关键词:霉菌性食管炎
- 老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误诊为缺铁性贫血一例被引量:2
- 2019年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血液病,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本例患者男,61岁,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9年余,腹胀1月,腹痛半月"于2017年10月25日收入院,患者2009年开始反复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伴有颜面、眼睑及双下肢水肿,活动后气促,多次查肝功能均提示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2013年曾于外院行骨穿提示缺铁性贫血,一直按"缺铁性贫血"予反复输血等治疗,腹痛为脐周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改变体位可稍缓解,无它处放射,进食后明显,与排便无明显关系,伴有食欲缺乏、乏力、发热、水肿、消瘦,尿少、解酱油样尿。均拟"贫血性心脏病"及"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欠佳。通过这个病例的分析,我们认为:(1)临床上遇到反复发作的病因不明的或经输血及补铁治疗效果欠佳的缺铁性贫血;(2)贫血伴溶血、黄疸、尿液改变;要考虑PNH的可能。贫血伴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不能排除PNH可能,必要时多次行尿含铁血黄素、三溶试验及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排查。
- 蓝华井洁黄雪姜海行陈晖张君红刘莹张湘莲
-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稳定性。方法: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0%DSS组、2.5%DSS组和3.0%DSS组。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2.0%DSS组、2.5%DSS组、2.5%DSS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0%DSS、2.5%DSS、3.0%DSS溶液3个周期(即第1~5、第11~15、第21~25天,其余时间给予蒸馏水,共30d)。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第30天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算组织学评分。结果:2.0%DSS组、2.5%DSS组和3.0%DSS组均有明显的UC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组织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DSS组、2.5%DSS组和3.0%DSS组造模后第2天DAI评分上升,第6天DAI评分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第10天又逐渐上升,至第14天开始下降,至第20天时接近正常水平;第20天后再次上升,至第24天开始下降(P<0.05)。结论:2.0%DSS、2.5%DSS、3.0%DSS均能成功诱导慢性UC小鼠模型,以2.5%DSS小鼠死亡率低,模型稳定性较好。
- 赵闪闪黄雪覃蒙斌张君红刘莹井洁蓝华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葡聚糖硫酸钠疾病活动指数
- 老年人三重癌一例被引量:2
- 2006年
- 患者男性,75岁。1999年发现左大腿皮下肿块,初为黄豆大小,无明显不适,未予处理;2002年3月皮下肿块增至花生大小,无红肿疼痛,在外院行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CD68(+),VIM(+),MggLobiim(±),Des(-),HMB45(-)。X线胸片及肺CT检查结果为:左肺占位性病变。在我院复查CT示:左肺下叶背段周围型肺癌。遂行全麻下左下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理化抑癌术,术后病理示:鳞癌2级,6枚肺门淋巴结中1枚有癌转移。
- 赖铭裕韦良宏林瑶光刘莹
-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清扫肺门淋巴结肺占位性病变皮下肿块肺下叶背段
- 胃癌前病变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不同病理类型胃活检组织中MVD的表达,观察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MV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GFR的关系。结果 MVD在正常对照组、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数分别为35.500±7.348、59.765±6.987、78.600±18.669和108.063±22.210,呈逐渐增加趋势,各组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也呈逐渐增加趋势,MDV与EGFR值呈正相关(r=0.772,r<0.01)。结论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MVD和EGFR存在过度表达,两者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前病变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 李素艳林瑶光蒋建坤刘莹蒋敦科李萍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血管密度免疫组化
- IL-6通过STAT3/Notch信号通路调控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株对硼替佐米的化疗敏感性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耐药细胞株对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的化疗敏感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BTZ耐药MM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样本,体外培养人KM3和KM3/BTZ细胞,ELISA法检测MM患者外周血、KM3和KM3/BTZ细胞中IL-6的含量,CCK-8法检测KM3和KM3/BTZ细胞对BTZ的药物敏感性。将KM3/BTZ细胞分为KM3/BTZ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48 h),IL-6中和抗体Anti-IL-6组(500 ng/ml Anti-IL-6处理细胞48 h),BTZ组(300 ng/ml BTZ处理细胞48 h),BTZ+Anti-IL-6组(300 ng/ml BTZ和500 ng/ml Anti-IL-6处理细胞48 h)。采用CCK-8法检测KM3/BTZ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KM3/BTZ细胞周期分布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KM3/BTZ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KM3/BTZ细胞IL-6、Notch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KM3/BTZ细胞IL-6、Notch1、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BTZ耐药MM患者外周血中IL-6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KM3/BTZ细胞中IL-6含量显著高于KM3细胞(P<0.05)。KM3/BTZ细胞对BTZ的敏感性显著低于KM3细胞(P<0.05),耐药指数(RI)为19.62。Anti-IL-6和BTZ均可抑制KM3/BTZ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P<0.05);与单一药物处理相比,Anti-IL-6和BTZ联合处理对KM3/BTZ细胞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且显著下调KM3/BTZ细胞IL-6、Notch1、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拮抗IL-6可以增加BTZ的化疗敏感性,IL-6可能通过STAT3/Notch信号通路降低MM细胞对BTZ的敏感性。
- 刘莹隋靖喆朱丽华戴益蕫海群程鹏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化疗敏感性
-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对大肠癌转移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对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 60例大肠癌患者根据局部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远处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每组各30例。另选正常大肠粘膜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和免疫组学法分别检测血清中s ICAM-1水平和肿瘤组织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CEACAM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中s 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中s 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 CEACAM1是防治大肠癌及其浸润转移的有效靶点,与大肠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检测血清s ICAM-1的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肿瘤的转移情况。
- 蒋敦科刘莹
-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