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博娟
- 作品数:35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宜昌市不同年龄段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 2018年
- 目的:了解宜昌市不同年龄段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促进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更好地应用于宫颈癌筛查。方法:通过微点样基因芯片法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4 025例标本HPV感染阳性构成比为35.51%,HPV高危型阳性构成比为28.80%,HPV低危型阳性构成比为12.14%,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HPV感染主要为单一型别的感染,高危型别主要为16型的感染,低危型别主要为54型的感染。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HPV感染具有差异性,可根据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的特点进行宫颈癌筛查。
- 王清唐立华胡余昌胡余昌郎博娟陈路张丁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 501例活体损伤法医鉴定分析
- 2004年
- 通过对 5 0 1例活体损伤案例的分析 ,对受伤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法、后遗症、损伤程度以及伤残评定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
- 王琼郎博娟孟祥志王恩银
- 关键词:活体损伤法医鉴定伤残评定后遗症
- 小肠系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伴盆腔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1例小肠系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行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其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排列成束状、漩涡状或弥漫成片,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嗜酸性,核卵圆形或长梭形,染色质空泡状,可见双核或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约3个/10个高倍镜视野,间质见较多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聚集。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21、CD23、CD35、D2-40、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生长抑素受体2a(SSTR2a)、Vimentin阳性。分子病理结果为EBER-CISH(-),病理诊断为小肠系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至中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该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尚不确定。
- 吴琪郎博娟税晓莉刘宇飞
- 关键词:小肠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盆腔转移免疫表型
- 脑胶质瘤组织中CD163的表达变化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组织中CD16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脑胶质瘤组织(96例份)、正常脑组织(26例份)中的CD163进行检测,并分析CD163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正常脑组织CD1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26.9%,两组比较,P<0.05。CD163表达与脑胶质瘤KPS评分、生存时间、复发时间、WHO分级有关(P均<0.05)。9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访中,7例失访;另89例患者中,CD163阳性(40例)及阴性(49例)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38.8±3.7)、(54.9±2.8)个月,两者比较,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CD163阳性表达率高,与脑胶质瘤KPS评分、生存时间、复发时间、WHO分级有关,CD163阳性患者预后差。
- 郎博娟马金阳胡余昌唐立华陈路
- 关键词:脑胶质瘤KPS评分
- 9例外伤性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查确诊,4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弹簧圈栓塞,其中1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假性动脉瘤,弹簧圈一次性同时栓塞A2段载瘤动脉。结果 9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面部感觉异常。9例术后随访1~8年未再出现鼻腔出血等。结论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上多表现为反复的鼻腔或口腔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 马金阳郎博娟张晓磷王雄伟汪雷董元训胡火军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栓塞
- 空肠孤立性粒细胞肉瘤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女性,34岁,2001年7月3日夜间无明确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不适,累及双侧腰部,于次日早晨出现恶心呕吐,最初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凝块,无明显畏寒、发热、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遂到医院门诊就诊,静滴"氨曲南、泮托拉唑、654-2"后腹痛症状明显好转,但随后两天解两次褐色稀便。为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7月5日收入院。体检:左下腹可触及可疑活动性包块,压痛明显,余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尚好,移动性浊音阴性。
- 郎博娟胡余昌陈路高艳
-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空肠病例报道
- 三种测量尸温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在家兔死后 0 h、1/2 h、1h、2 h、3 h、4h、6h、8h、10 h、12 h、14 h、16h和 2 4h测其肛温、肝温和耳温 ,并在 0~ 4h、4~ 2 4h两个时间段内 ,比较了三种尸温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 ,死亡时间的推断在 4h内 ,以测尸体的肛温较为准确 ;4h~ 2 4h之间 ,测尸体的肝温较可靠。
- 郎博娟王琼孟祥志
- 关键词:死亡时间动物模型
- Cyclin D1、CD10和Bcl-2在毛母细胞瘤和基底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Cyclin D1、CD10和Bcl-2对毛母细胞瘤(TB)和基底细胞癌(B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的19例TB和50例BCC进行Cyclin D1、CD10和Bcl-2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其在肿瘤周围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B中Cyclin D1全部阴性,高于BCC的阴性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2 5,P<0.01);CD10在TB和BCC中表达率分别为89.5%和36%,差异有显著性(χ2=15.750 9,P<0.01);Bcl-2在TB和B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2%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3 7,P<0.01)。对TB和BCC的鉴别,单个标记物中,Cyclin D1(-)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CD10(+)敏感性较高,Bcl-2(+)有较高的特异性;三者联合检测在两者的鉴别中诊断特异性高达94%。结论:Cyclin D1、CD10和Bcl-2在TB和BCC周围间质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有鉴别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该三项指标可提高TB和BCC鉴别诊断的特异性。
- 郎博娟唐立华刘宇飞马金阳王琼张丁
-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毛母细胞瘤CYCLINCD10BCL-2
- 子宫内膜癌组织her-2/neu过表达临床及病理意义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癌her-2/neu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及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4年2月关于"her-2/neu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相关性"的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用Rev Man5.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60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根据her-2/neu表达的阳性率,her-2在子宫内膜癌与非癌内膜组[RR=3.61(95%CI:1.99,6.57),P<0.0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RR=1.97(95%CI:1.47,2.63),P<0.00001]、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RR=0.51(95%CI:0.27,0.99),P=0.05]以及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组[RR=0.64(95%CI:0.48,0.86),P=0.003]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润深度>1/2和浸润深度≤1/2组[RR=0.71(95%CI:0.33,1.56),P=0.4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在子宫内膜癌中过表达,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临床Ⅲ-Ⅳ期及组织学中低分化等特征密切相关,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郎博娟马金阳胡余昌胡海燕王晓璐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META分析免疫组化
- 肝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 目的探讨肝 MALT 型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MALT-MZL)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肝 MALT 型结外边缘区 B 细巴瘤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
- 胡余昌陈路罗代珍郎博娟唐万英张兆祥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