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德

作品数:51 被引量:31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14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地质
  • 8篇三叠
  • 6篇长江
  • 5篇地层
  • 5篇三叠世
  • 5篇化石
  • 5篇环境地质
  • 4篇震旦
  • 4篇震旦系
  • 4篇三叠系
  • 4篇生物群
  • 4篇晚三叠世
  • 4篇南水北调
  • 4篇关岭生物群
  • 4篇层序
  • 3篇地质调查
  • 3篇牙形刺
  • 3篇岩溶
  • 3篇经济带
  • 3篇长江经济

机构

  • 28篇宜昌地质矿产...
  • 18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浙江省水文地...

作者

  • 48篇陈立德
  • 12篇陈孝红
  • 10篇陈州丰
  • 10篇王传尚
  • 9篇汪啸风
  • 6篇李志宏
  • 5篇黄照先
  • 5篇彭轩明
  • 5篇邵长生
  • 4篇刘广宁
  • 4篇邵长生
  • 4篇李旭兵
  • 3篇张振来
  • 3篇李云
  • 3篇周权平
  • 3篇段万军
  • 3篇苏晶文
  • 3篇孟繁松
  • 3篇牛志军
  • 3篇陈辉明

传媒

  • 10篇华南地质与矿...
  • 5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地质通报
  • 3篇中国地质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人民长江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华东地质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巫山地区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通过对岩石组合、基本层序、沉积相和古生物的系统研究及野外露头层序界面的识别和追索,初步将本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划分为7个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的三级层序,归并为2个层序组,据沉积层序演化特征编制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可与扬子地台其他地区及国外进行对比。
黄照先李志宏陈立德张开明段万军
关键词:层序地层中三叠世早三叠世
长江三峡地区特列奇期生物组合及其对比被引量:7
1999年
通过对研究区志留纪纱帽组牙形石、三叶虫、头足类、腹足类等生物地层的综合研究,指出该区纱帽组自下而上可分为Orthodochimioceras-Michilinoceras和Pterospathodus celloni-Apsi-dognathus tuberculatus两个生物组合,与川北陕南、黔东北石阡、四川南江、岳池等地相当层位生物群相比,前者的地质时代为特列奇期中期,后者为特列奇期中晚期。生物化石组合表明,鄂西宜都梯子口、建始三道岩志留纪纱帽组发育较完全。
李志宏黄照先牛志军陈立德段万军张开明
关键词:生物组合志留纪
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5
2015年
在九江地区开展断裂活动性调查中,发现了一些第四纪剖面中发育丰富的地裂缝。本文选择三个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出露剖面为研究材料,通过野外实测展开对剖面的地层序列、地裂缝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及地裂缝与区域断裂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有以下4点发现:1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地裂缝形态特征多样,多呈"V"型,"倒V"型,"Y"型,"扫帚"型和"直线"型等;2地裂缝内均有充填物,充填物多呈灰白色、浅灰色条带,宽度不等,多呈上窄下宽,向上渐尖灭,向下未见底。地裂缝内充填物具有劈理化、压扁、挤压、拖拽等受力流变现象;3平面分布上,地裂缝出露剖面PM1位于九江-德安断裂NE末端,PM2位于襄樊-广济断裂SE末端,PM3位于城门山-范家铺断裂带中部,地裂缝出露剖面位置与九江地区区域性断裂展布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都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PM1、PM2和PM3三个剖面的主要地裂缝走向分别为NE、NW和NEE,与其高度相关的断裂走向也分别一致;4PM3剖面发育一条第四纪断层,断层产状为145°∠68°,显示正断性质,最大错据可达1m。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发育是受区域性断裂和地震震中控制的,地裂缝的形成是区域性断裂活动和古地震事件在地表的响应。九江地区第四纪地裂缝的发现,给该区的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也为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齐信陈州丰邵长生陈立德
关键词:地裂缝活动断层古地震
堵河上游顺向结构岸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堵河流域岸坡变形强烈,由此引起的浅层滑坡发育。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野外自然露头所观察到的顺向岩质岸坡变形现象,在对岸坡变形过程解剖的基础上,将堵河上游顺向结构岸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分为:(1)伴随着卸荷裂隙...
陈立德彭轩明
文献传递
据牙形石论鄂西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形成时代被引量:5
2001年
鄂西二叠纪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粘土层中产丰富的牙形石 ,计有 3属 3种 2未定种 ,标本色泽和被磨损特征等显示它们均为再沉积产物。通过对上述牙形石属种的演化特征、地质时限及产出层位的研究 ,认为该古岩溶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Wordian晚期—Capitanian早期 (M .aserrata带上部—M .postserrata带 )。
李志宏牛志军陈立德黄照先
关键词:二叠纪茅口组牙形石
湖北建始黄岩及邻区二叠系大隆组生态地层
2009年
湖北建始黄岩及邻区二叠系大隆相区产丰富的菊石、双壳类、鱼类以及少量的壳薄体轻的腕足类和遗迹化石等底栖生物。根据建始黄岩和巫山纸厂沟剖面上化石的埋葬特征,以化石的形态功能分析为基础,将建始黄岩、巫山纸厂沟二叠纪大隆组—大冶组底部的生物群分为9个群落,根据群落对沉积盆地中游离氧的示踪,将区内群落划分为浮游微生物群落、游泳漂浮群落、底栖表生群落和底栖内生群落四种类型。在群落生态分析及群落带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建始黄岩及邻区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古地理演变特点。
陈立德
关键词:生态地层群落类型含氧量大隆组二叠系
大宁河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陈立德陈州丰李旭兵邵长生霍志涛王丽娟
该项目基本查明了测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和基本特征,发现了白鹿泥石流沟潜在的重要灾害体;并对大宁河、堵河流域引水线路区岸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段评价。研究了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活动断裂对引水路线工程的...
关键词:
“双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双溪堆积体"是大宁河上游广泛发育的、钙质胶结的碎石土堆积体,其成因与大宁河流域新近系不同时期发育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宁河沿岸的双溪、中坝、神基坪一带,志留系泥岩粉砂岩等易风化软弱碎屑岩构成斜坡下部相对较缓的部位,二叠系或三叠系相对坚硬的灰岩则形成斜坡上部高陡的崖坡,坡脚则广泛分布着这种钙质胶结的"双溪堆积体"。
陈立德陈州丰邵长生
湘西震旦系留茶坡组炭质宏化石初步研究被引量:18
1999年
初步研究表明,留茶坡组中部黑色页岩中化石呈炭质压膜状保存,主要包括长绳状或带状宏观藻:Chenlidenella spiralis gen.et sp.nov.,Longifuniculum dissutum Steiner,Erdtmann and Chen,1992, Longitaenina triphyllus gen. et sp. nov., L. rhodina gen. et sp. nov., L. laceolatus gen. et sp. nov.;直立不分枝的管状宏观藻Longfengshania elongata Duan et Du,1985, L. elliptic-ulum sp. nov, Paralongfengshania oblong sp. nov. Miaohenella hunanensis(Steiner, Erdtmann and Chen,1992), M. rhomba Ding,1996, M. taenina sp. nov., Cystoculum catenuatus gen. et sp. nov.;末端存在二歧式分叉的丝状宏观藻:Sectoralga bibarbatus sp. nov., S. typica Hu,1996,S. capillaceus sp. nov., S. umbellulata Hu,1996和水母状化石Taoyuania ovatoides gen. et sp. nov., Liaonanella giganta sp. nov., Wulingshania canopse gen. et sp. nov.及蠕虫状化石 Wenshanwania simplex gen. et sp. nov.等。从地层对比上看,上述化石可能与伊迪卡拉动物群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晚震旦世晚期留茶坡组中类水母化石的出现是我国晚震旦世生物演化史上一次重要事件,以类水母等软躯体动物和高分异度的宏观藻类?
陈孝红汪啸风王传尚李志宏陈立德
关键词:晚震旦世
贵州关岭生物群研究的进展和存在问题(代序)被引量:20
2003年
德国被誉为三叠系的故乡,因为三叠系这个术语来自德国的日尔曼盆地,其中三叠统壳灰岩素有化石库之称。然而,关岭生物群的发现和在生物群的时代、组合特征、产出层位、分布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研究的进展表明:关岭生物群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化石库或化石矿床,其化石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数量之多,远远优于德国的壳灰岩。对这个珍稀生物群的综合研究不仅为创新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和软骨鱼等化石的分类、演化、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分区的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于解决与此有关的重大问题、建立中国甚至全球拉丁阶和卡尼阶界线层型剖面、发展生物超常规保存及埋藏环境理论和重建“三叠纪公园”均具有重要意义。
汪啸风陈孝红陈立德王传尚
关键词:关岭生物群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牙形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