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颖
- 作品数:30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
- 2009年
- 梳理老工业基地与新农村建设互动的相关理论,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实现二者互动的制度环境,并提出老工业基地与新农村建设互动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与协调机制。
- 于颖商克金
-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制度环境
- 从企业关系网络视角看辽宁产业集群的成因
- 2011年
- 企业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运用企业关系网络这一理论框架,分析辽宁产业集群的成因,探索其发展的特殊性,为辽宁产业集群乃至社会发展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于颖
- 关键词:社会资本产业集群
- 论企业中的人
- 2007年
-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视角,分析构成企业行为主体的人不仅仅是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经济人,同时还是道德人和社会人。提出只有在作了这样的补充和"修正"之后,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才能更进一步地逼近真实的世界和更好地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
- 于颖
- 关键词:企业经济人道德人社会人
- 制度变迁:中国传统纺织手工业包买制的演进被引量:1
- 2015年
-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下,以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纺织手工业发展中包买制的出现与兴起为典型范例,进一步证实生产组织制度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内在关联性。考证包买制的起源,回顾鸦片战争前包买制在丝织业中的萌芽与发展,重点考察清末民初乡村棉纺织业中包买制的兴起,从中揭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乡村工业化的动力所在,即除市场化和技术进步的因素之外,制度变迁尤其是包买制的兴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 于颖
- 关键词:经济发展棉纺织业手工业
- 振兴辽宁的体制机制障碍成因探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出发,搜寻全面振兴辽宁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方面的主要障碍因素,揭示辽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及形成体制机制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辽宁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决策依据。
- 于颖
- 关键词:经济体制
- 浅析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
- 2008年
- 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根据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以往的情况看,分别就老工业基地改造或新农村建设的探讨比较多,而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分析相对薄弱。因此,本文试图转换分析角度,将两者视为工农和城乡之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过程,并着重分析这一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和产业结构的互动。
- 于颖
-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协调发展
- 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思想及其发展
- 2005年
- 比较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三位伟人关于富民强国的思想和实践,孙中山是最早倡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之一,他用民生主义解释社会主义。毛泽东的功绩在于其率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在富民强国的道路上却没能走远,这一历史使命是由邓小平付诸实践的。回首这一沧桑历程,我们愈发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求富求强的决心。
- 于颖
- 关键词:近现代史孙中山
- 人际资本与企业组建
- 2004年
- 于企业的性质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已经给出了许多解释 ,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人际资本的观点分析企业的性质 ,提出企业是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企业之所以会较为长久地存在下去 ,一方面是利用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 ,即人际关系资本 ;另一方面 ,企业自身的存在就是一个不断地使某种交易成本资本化为人际资本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 ,企业在本质上就是利用、生成人际资本的过程。
- 于颖
- 关键词: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
-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被引量:14
- 2006年
- 笔者旨在分析中国乡村工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关联性,以增强对制度变迁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回顾了中国乡村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分析了廉价劳动力资源、农业剩余积累和市场环境等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制度变迁对中国乡村工业增长与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为中国乡村工业化乃至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 于秋华于颖
- 关键词:乡村工业农业剩余
- 企业组织内的科层制与关系网络被引量:5
- 2007年
- 在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的基础上,分析科层制的特征及其反功能,探讨现代企业组织内部科层制关系与关系网络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企业效率的重要性。
- 王询于颖
- 关键词:科层制反功能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