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喜
- 作品数:45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义务之惑的思想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哲学践行是为了解惑,惑的主题是普通理性人都可以参与和思考的,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义务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主题。人们关于义务的困惑源自信念冲突,信念冲突具体表现为义务规范不同层面的冲突。对义务之惑的思想分析就是在澄清"义务与责任,义务与义务感,义务感的应有、能有与实有的三个层面,作为类和作为个体的义务"的基础上,对义务规范冲突的不同层面进行重新诠释,从而引导人们分析自己的信念体系,考察是否有不合理信念,进行信念的重新建构,消除错误认知造成的不一致,达到一定的释然。
- 杨宏秀王克喜
- “汉语‘是’的形而上之谜”之谜——兼与肖娅曼先生商榷
- 2004年
- 文章对汉语的“是”与西语的“tobe”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认为不能把汉语的“是”简单地比附为西语的“tobe” ,二者不论在哲学传承上还是在语言自身的发展上都大相径庭 ,更不能说汉语的“是”发展成为判断词的秘密在于“它自产生之日起就与西语tobe相当 ,集形而上学之本在、存在、存在者三个核心观念于一身。”汉语的“是”没有进入中国哲学的范畴 ,也没有什么本在、存在、存在者的意义 ,研究汉语的“是”之所以发展成为判断词必须立足于汉语语言发展的实际 。
- 王克喜
- 关键词:西方语言逻辑学判断词存在者
- 逻辑与语言——古代汉语与关联性思维的推类被引量:3
- 2003年
-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
- 王克喜
- 关键词:逻辑语言古代汉语
- 论辩对印度因明和中国名辩学的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治中国逻辑史的学者更多关注语言、数学、政治制度等对中国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而对论辩在因明和名辩学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不够充分。对比论辩在因明与名辩学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实际论辩情况以及对因明与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的走向等方面,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以供研究中国逻辑史和因明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 王李蟠王全权王克喜
- 关键词:论辩因明名辩学
- 论辩与语言分析在佛教逻辑产生中的意义
- 2011年
- 逻辑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逻辑的产生一定是对既有的思维实际和语言实际的研究而产生的,正是因为如此,逻辑才会具有多种形态,才会具有亚里士多德逻辑、佛教逻辑和中国逻辑的异彩纷呈。基于这样的认识,认为佛教逻辑的产生是与论辩和语言分析密不可分的。古代印度的论辩实际和语言分析的成果是佛教逻辑产生的重要条件。
- 王克喜
- 关键词:佛教逻辑论辩语言分析
- “推类”模式之拓展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围绕"推类"逻辑形式问题形成了狭义"推类"、广义"推类"与折中策略三类观点,并分别有相应的"推类"模式刻画。折中策略意识到狭义"推类"观与广义"推类2"观是在不同维度对"推类"进行的研究,因而并非对立关系,但折中策略依然未能完全刻画"推类"模式。从整个"推类"思想史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中国逻辑的特色,可知"类"不仅是种属关系的集合,同样也包含非种属关系,而"类"的判定对象范围也能从可具象化事物拓展到不可具象化的情境与情感。"类同"原则除了以相同属性为标准外,相似属性也应成为其判断标准。基于以上条件,进一步拓展"推类"模式便可使之表现出"推类"的特有性质。
- 何洁王克喜
- 关键词:推类逻辑形式
- 汉语单字句的语用逻辑探究
- 2017年
- 塞尔和范德维肯等人设想并构建了一个可用于具体言语行为形式化的语用逻辑系统,然而,他们对于言语行为以及语用力量的分类却存在着含混、互相包含的缺陷。从汉语中单字句的独特语言现象的视角重新审视语用逻辑体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单字句的言语行为的关注与研究,弥补了只以句子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不足,提出了新的研究对象,极大地扩展了塞尔等人所倡导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视野以及研究领域。(2)许多单字式行为式动词并不仅仅对应着一个确定的语用力量,相反,它们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类。(3)通过单字句可以看出实际认知过程中语用力量的七种要素的重要程度不尽相同。
- 陈晨王克喜
- 关键词:语用逻辑言语行为
- “推类”问题散论被引量:6
- 2016年
- 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推类"问题是关乎中国传统逻辑的性质、特征、风貌的重要问题,很多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问题是从这个问题分蘖出来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本文在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原著以及前贤关于"推类"的研究基础上对"推类"做了重新界定,进一步丰富了"推类"的实际表现形式,特别是提出了与"推类"密切相关的概念——"关联性",对"推类"的内在推理机制进行了重新阐释,并与因明三支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研究。
- 王克喜
- 关键词:推类
- 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被引量:3
- 2008年
- 贾可·辛提卡是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创建了博弈理论语义学,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刻画命题理解,从而判定命题的真值。博弈理论语义学对命题的真值判断标准是符合论的,这与维特根斯坦前期的"图象论"如出一辙,而这种符合关系的建立则直接源自于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通过语义博弈建构图象与世界图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是辛提卡博弈论语义学的直接思想来源。
- 董高伟王克喜
- 关键词:博弈论语义学逻辑哲学
- 论逻辑与文化被引量:6
- 2006年
- 本文立足逻辑学发展的历史,认为逻辑学作为一种科学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定民族文化发展引申的结果,因此一定文化土壤孕育的一定的逻辑学不能超越一定的文化,它必然要受到一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逻辑学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学科,一经形成就会对相应的文化现象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和制约。在逻辑东渐和文化大融合已有时日的今天,探讨这种影响和制约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王克喜
- 关键词:逻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