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万海

作品数:47 被引量:246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病毒
  • 11篇细胞
  • 11篇感染者
  • 9篇抗体
  • 9篇肝炎
  • 8篇艾滋病
  • 8篇HIV感染
  • 7篇缺陷病
  • 7篇免疫缺陷
  • 7篇免疫缺陷病
  • 7篇免疫缺陷病毒
  • 6篇人类免疫
  • 6篇人类免疫缺陷
  • 6篇人类免疫缺陷...
  • 6篇艾滋病病毒
  • 6篇HIV感染者
  • 5篇毒性肝炎
  • 5篇阳性
  • 5篇丙型
  • 4篇性行为

机构

  • 32篇郑州大学第一...
  • 9篇复旦大学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北京市朝阳区...
  • 5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郑州职业技术...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海口市疾病预...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运城市疾病预...

作者

  • 43篇王万海
  • 16篇明亮
  • 13篇张晓燕
  • 10篇孟宪春
  • 9篇常谦
  • 8篇明亮
  • 6篇张晓曦
  • 6篇徐建青
  • 6篇王梅芬
  • 6篇姜树林
  • 6篇杨若男
  • 5篇贺付成
  • 5篇王庆芳
  • 5篇阚全程
  • 4篇张世杰
  • 4篇高楠
  • 4篇张凤民
  • 3篇朱庆华
  • 3篇黄凯达
  • 2篇叶亚菲

传媒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山东医药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2014年河...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阳性者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近年来,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HIV感染率显著上升;同时,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开展,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延长,MSM中累积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量将不断增加。从控制传染源可以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角度,分析MSM中HIV感染者的行为学特征,如无保护肛交行为、商业性行为及多性伴行为等,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实施行为干预措施、防止二代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王万海张晓燕明亮姜树林张晓曦徐建青邵一鸣阚全程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行为特征HIV阳性者HIV感染者HIV感染率男男性行为者
北京男男性接触HIV感染者合并病毒性肝炎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with men,MSM)人群由于非保护性性交、多性伴、商业性行为等而处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险之中,已成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易感的三大核心人群之一。近年,MSM人群与艾滋病/性传播疾病(STD)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王万海马燕姜树林杨烨张晓曦邵一鸣张晓燕张凤民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男男性接触人群中HIV-1流行亚型的变化趋势及HIV阳性人群特征的研究
背景: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但特定人群中呈现高流行的态势,尤其是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面临着HIV传播流行的严重威胁,年度HIV新发感染中MSM人群的...
王万海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性肝炎HLA等位基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与髓源性抑制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自身的持续免疫活化程度是决定疾病进展的关键。过度免疫活化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亢进,多种免疫细胞功能改变。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在HIV-1感染者中,MDSC显著增多且与CD4+T细胞绝对数等疾病进展指标有关。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实施,MDSC也发生相应变化。疫苗诱导的MDSC对保护性细胞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提示阻止MDSC的诱导可能提高HIV疫苗的有效性。因此,了解MDSC在HIV-1感染者中功能的改变有利于进一步探究HIV-1感染者免疫活化状态的成因,为HIV-1的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新思路。
常谦王万海孟宪春杨若男明亮
关键词:HIV疫苗
2010~2012年某一综合性大医院住院患者中HIV-1抗体初筛结果的分析
目的 了解某一综合性大医院住院患者人群中HIV抗体初筛阳性率及其变化和科室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5月在本院住院中的部分患者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 共对24463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HIV抗体初筛...
王万海任春锋郭小兵张世杰明亮
HIV感染者中B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2011年
HIV感染引起了免疫系统慢性持续的活化而造成免疫细胞亚群的异常及其功能的耗竭(包括B淋巴细胞),使得宿主二次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增加。B细胞的异常不仅出现在其表型及亚群上,更体现在功能的改变。伴随着B细胞的多克隆活化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出现,B细胞还表现出了对外源抗原无反应性及产生抗体的异常等功能缺陷方面的特征。对此,深入了解HIV感染过程中B细胞异常的致病机制,以期为今后通过改善HIV患者的体液反应来预防其机会感染的发生并为以抗体为基础的HIV疫苗研究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万海徐建青张晓燕
关键词:HIVB淋巴细胞免疫活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条带常见模式分析及在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的常见条带模式及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为阳性的460例患者和结果为不确定的16例患者的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在3个基因编码的3组HIV特异性抗体中,env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抗体gp160、gp120和gp41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9.35%和96.30%;pol基因编码的核酸内切酶及聚合酶抗体p66、p51和p31的检出率分别为92.61%、86.96%和91.96%;gag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抗体p55、p39、p24和p17的检出率分别为56.30%、13.26%、100.00%、87.17%。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共检测到34种条带模式,最常见的条带模式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1/p24/p17(p39缺失,占41.74%),其次为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p55和p39缺失,占23.70%),全条带模式占11.30%。对16例免疫印迹法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检测含包膜蛋白抗体条带的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HIV抗体均转为阳性。HIV感染者首诊科室共涉及到28个临床科室,其中有66.31%就诊于内科相关科室。结论 HIV感染者的免疫印迹法条带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首诊的临床科室众多,医疗机构应重视HIV检测,避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被误诊和漏诊。
王万海孟真杨若男高楠王庆芳张磊王梅芬明亮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印迹法条带模式随访
男男性接触HIV患者中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状况研究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由于非保护性性交、多性伴、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而处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险之中。为了更全面了解HIV+MSM人群中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
王万海张晓燕马燕阳凯邓素英孟庆来邵一鸣 杨晔姜树林张晓曦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血清学诊断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无创肝纤维化检测结果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无创肝纤维化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程度区分、病情监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纤维化无创检查、血常规检测及肝功能检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根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判定的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将46例患者按肝纤维化程度由轻到重分为S0、S1、S2、S3、S4组,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标(APRI)及基于4个因素的纤维化指数(FIB-4)。结果:对46例患者分析发现肝纤维化无创检查所测肝脏硬度值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判定肝脏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03,P<0.05),且肝脏硬度值在不同纤维化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度及以上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意义较好。对不同肝脏纤维化程度患者APRI、FIB-4的比较显示FIB-4在轻度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在不同程度纤维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同肝脏纤维化程度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及硬化组,APRI、FIB-4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及硬化组,FIB-4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R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无创检查较APRI、FIB-4指标对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诊断、程度区分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对于患者的病情监测及个体化治疗进行此项检查更能反映出疾病的进展情况,且能减少病患做有创穿刺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高楠杨若男孟真王万海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不同感染时间与感染途径的HIV-1感染者全基因组CTL免疫反应比较研究
2011年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感染时间和不同途径感染HIV/AIDS感染者覆盖全基因组的CTL应答特征。方法 将75例HIV/AIDS感染者分为3组,血液感染1~2年组(10例)、血液感染〉10年组(43例)和性接触感染1~2年组(22例);以HIV—lB亚型构建全基因组17个肽库作为抗原,采用ELISpot检测各组HIV特异性CTL应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计数;采用实时定量tit—PCR检测各组HIV病毒载量。结果血液感染1~2年组、血液感染〉10年组和性接触感染1~2年组感染者对HIV—B亚型17个肽库的平均应答频率分别为40%、65%、23%,经单向方差分析,3组感染者对HIV·1B亚型17个肽库的应答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6,P〈0.01);3组感染者对HIV—B亚型17个肽库总应答强度范围分别为0~5835SFCs/10。PBMC、0~7225SFCs/10。PBMC、0~9740SFCs/IO。PBMC,且3组感染者对HIV—B亚型17个肽库的应答强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H=101.90,P〈0.01);此外,3组感染者对HIV—lB亚型17个肽库的应答广度分别为7(2—11)个、11(9—14)个、4(2—6)个,5组感染者应答广度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34.75,P〈0.01)。3组感染者应答频率、应答强度和应答广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血液感染〉10年组、血液感染1—2年组、性接触感染1~2年组。不同感染时间和不同感染途径的感染者对Nef肽库和Gag肽库的应答百分比和应答强度均高于其他肽库。cD。计数〈200/~1、CD。计数为200~500/~1和≥500/~15组感染者对17个肽库的总应答强度范围分别为0~18475SFCs/10。PBMC、350~34095SFCs/10。PBMC、490~21550SFCs/IO。PBM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93,P=0.23);3组感染者CTL应答广度分别为3(0~8)个、10(2~17)个、10(1~17)个,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72,P〈0.01),cD4计数〈200/~1的感染者CTL应答广度�
邱趁丽黄相刚卫军乔晓春仇超万延民王万海张晓燕徐建青
关键词:HIV感染HIV-1基因组免疫酶技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