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时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叶酸
  • 2篇壳聚糖
  • 1篇毒性
  • 1篇药物
  • 1篇叶酸靶向
  • 1篇叶酸受体
  • 1篇受体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药
  • 1篇肿瘤药物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细胞摄取
  • 1篇米粒
  • 1篇纳米粒
  • 1篇抗肿瘤
  • 1篇抗肿瘤药
  • 1篇抗肿瘤药物
  • 1篇给药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柳时
  • 2篇项光亚
  • 1篇周小菊
  • 1篇罗智
  • 1篇徐喆
  • 1篇张奇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叶酸靶向的给药系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综述叶酸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评价这种技术应用的得与失。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外研究叶酸靶向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叶酸受体(FR)是肿瘤选择性药物输送的特异性靶点。与其他肿瘤标记物相比,FR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天然配体是维生素叶酸。结论将叶酸与小分子,大分子药物或其他输送工具偶联,使治疗药物到FR阳性的肿瘤细胞的输送大为增强。
张奇柳时周小菊项光亚
关键词:叶酸叶酸受体叶酸靶向给药系统
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制备叶酸偶联的壳聚糖纳米粒。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结果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比为2∶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比大致为每个壳聚糖分子上偶联3个叶酸分子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316 nm,表面电位为(24.85±1.14)mV,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
柳时徐喆罗智项光亚
关键词:叶酸壳聚糖纳米粒
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随着肿瘤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各种各样的抗肿瘤药物和疗法层出不穷,但大部分药物和疗法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有或多或少的杀伤作用,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抗肿...
柳时
关键词:壳聚糖阿霉素细胞摄取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