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黎
- 作品数:62 被引量:2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疾控机构履行《食品安全法》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 2018年
- 《食品安全法》直接或间接的赋予了疾控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食品检验、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及跟踪评价等多项职责。在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厉行法治的新时代背景下,疾控机构如何切实履行《食品安全法》所赋予的法律义务值得探讨。通过分析疾控机构目前在履行《食品安全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为疾控机构要履法到位,需在强化法律认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配合、提升技术能力、改进管理水平等方面做出努力。
- 程刚林黎兰真
- 关键词:疾控机构食品安全法法律义务
- 2014—2020年四川省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14—2020年四川省在农村宴席中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信息监测系统,整理和分析2014—2020年四川省发生在农村宴席中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结果2014—2020年四川省共上报农村宴席相关食源性疾病共85起,发病人数1725人,无死亡病例。农村宴席暴发高峰时间在7—8月份,占36.5%;肉与肉制品是主要原因食品,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27.1%和29.4%;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58.8%和67.8%;储存不当和加工不当是主要的污染环节,报告事件数分别占40.0%和36.5%,中毒人数分别占41.0%和40.5%。结论四川省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主要原因食品为肉与肉制品,主要致病原因是细菌性微生物,主要的污染环节是储存不当和加工不当。建议针对以上流行病学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及监督管理,切实有效地预防农村宴席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林黎蒋恩霏陈文张誉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 2010—2020年四川省餐饮服务场所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0—2020年在餐饮服务场所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2010—2020年四川省餐饮服务场所食源性疾病事件,所收集数据采取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四川省2010—2020年上报的餐饮服务场所食源性疾病511起,发病7868人,死亡人数7人,死亡病率为0.1%。餐饮服务场所暴发的高峰时间是6—9月,报告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51.5%和52.2%。明确的原因食品中,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和蔬菜与蔬菜制品,报告事件数分别占15.7%和13.5,发病人数均占16.4%。已知病因事件中,由微生物引起的事件最多,报告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44.2%和62.3%,7例死亡病主要由毒蘑菇、亚酸盐和乌头碱引起。主要的引发因素为加工不当和储存不当,报告事件数分别占21.7%和20.0%,发病人数分别占18.4%和22.2%。结论餐饮服务场所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主要原因食品为肉与肉制品蔬菜与蔬菜制品,主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引起死亡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亚酸盐和乌头碱。主要的引发因素为储存不当和加工不当。建议针对以上流行病学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及监督管理,从而减少餐饮服务场所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蒋恩霏林黎陈文张誉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 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 2022年
- 目的 评估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连续实施6年后对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 以“计划”实施第1年(2012—2013学年)7~15岁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作为基线水平,分析“计划”实施6年后(2017—2018学年)7~15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贫血率的改变情况,采用SAS 9.4进行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ɑ=0.05。结果 2012—2013学年四川省7~15岁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35.6 cm、134.9 cm,平均体重分别为31.7 kg、31.0 kg;2017—2018学年平均身高分别为138.7 cm、137.9 cm,平均体重分别为33.8 kg、33.2 kg,较2012—2013学年数据相比,7~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3.1 cm、3.0 cm,平均体重分别增加了2.1 kg、2.2 kg,但与2014年全国水平相比,各年龄段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7—2018学年四川省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分别为6.1%和12.8%,比2012—2013学年分别下降了6.4%(χ^(2)=4 214.3,P<0.001)和0.7%(χ^(2)=32.5,P<0.001);2017-2018学年超重肥胖率为12.0%,比2012—2013学年增加了2.2%(χ^(2)=378.2,P<0.001);中小学生贫血率由2012—2013学年的38.9%下降到2017—2018学年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2,P<0.001)。结论 “计划”实施6年后四川省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超重肥胖率有所增加,学生营养问题存在双重负担,未来在持续营养改善的同时,应加大合理膳食指导,鼓励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 张洁怡孙谨芳杨依锦林黎刘祖阳马梦婷
- 关键词:营养改善
- 2009-2011年四川省食物中毒现况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食物中毒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四川省共报告食物中毒115起,总病例3 092人,死亡23人。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占63.48%,微生物性危害导致的食物中毒占39.13%。结论家庭及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微生物性危害在较长时间内将仍然是四川省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
- 许毅吴婷吕宇林黎
-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 2014年四川省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方法 2014年在四川省21个监测点采集了4大类1 122份食品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防腐剂、着色剂、护色剂和甜味剂的检测。结果熟肉制品中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超标率分别为0.51%、5.08%;流动街头餐饮的肉制品亚硝酸钠超标率3.06%;流动街头餐饮米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中铝的残留检出率为71.97%;着色剂在葡萄酒和果酒、玉米粉、小米及小米粉以及街头流动餐饮的肉制品中有检出;甜味剂在葡萄酒和果酒中有检出。结论四川省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存在超标与超范围使用的问题,应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健康,确保食品安全。
- 郭艳马梦婷陈文张誉兰真林黎
-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铝着色剂甜味剂
- 四川省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 及时掌握2010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监测网中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探讨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三间分布及流行趋势。结果 2010年四川省食物中毒共报告61起,中毒1 372例,死亡11例,病死率0.80%。食物中毒事件起数较多的市州是德阳、泸州和遂宁,发病人数较多的是德阳和乐山,死亡人数较多的是泸州和凉山;食物中毒事件的时间呈单峰负偏态分布,责任单位以家庭和饮食服务单位为主;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为主,发病人数也以细菌性最多,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2008~2010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都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5~7月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明显高于往年。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较长时间内将仍是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近几年来四川食物中毒事件有逐渐升高趋势,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
- 吕宇刘祖阳兰真许毅林黎吴婷
-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细菌性
- 2009-2011年四川省食物中毒现况分析
- 目的 分析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食物中毒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9-20...
- 许毅吴婷吕宇林黎
-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 文献传递
- 2011-2017年四川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微生物性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全省共报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94起,发病3 464人,死亡1人。致病因素以沙门氏菌为主占42. 27%,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占25. 26%。蛋与蛋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分别是沙门氏菌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引发环节和引发因素,分别占52. 44%、36. 70%和6. 17%。水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交叉污染分别是副溶血性弧菌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引发环节和引发因素,分别占46. 94%、22. 02%和6. 94%。有一起死亡1人的事件,原因食品为豆与豆制品,致病因素为肉毒毒素,共发生2起原因食品来源场所为送餐(包括网店)的事件。结论建议消费者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不食用未经检测的自制的蛋与蛋制品和豆谷类制品,订购有送餐许可证的外卖商家的食品。
- 陈文林黎张誉
-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
- 四川省新生儿血便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23年
- 了解新生儿血便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血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四川省6家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选取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和对照各138人,按照1:1的比例进行匹配,对病例和对照分别开展调查。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开展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再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95%CI。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入院后1天使用抗生素是新生儿血便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 CI分别为4.264(1.008~18.050)、9.798(3.322~28.903)和4.820(1.070~21.707),入院前1天使用抗生素是新生儿血便的保护因素,OR值和95% CI分别为0.322(0.108~0.960)。结论 有必要加强对养育者的健康教育,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卫生保健防感染,以降低新生儿血便发生几率。
- 陈文许毅蒋恩霏林黎
- 关键词: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