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魁胜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水热法合成纳米晶NaYF4:Er^3+,Tm^3+,Yb^3+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被引量:20
- 2009年
- 以EDTA为络合剂,用水热法合成了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YF4纳米晶。XRD和TEM的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属于六方晶系。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Tm3+和Er3+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光强与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曲线表明,474,525,539,650 nm的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408 nm的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讨论了样品的协作敏化和声子辅助共振能量传递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 李岳翟海青杨魁胜张月平
- 关键词:水热法纳米晶TM^3+YB^3+
- Yb^(3+),Er^(3+)双掺上转换玻璃陶瓷被引量:5
- 2004年
- 制备了以PbF2 +GeO2 +WO3 +SiO2 +NaF为基质组分的Yb3 + ,Er3 + 双掺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玻璃陶瓷。采用日本产HitachiF 4 5 0 0荧光光度计 ,激发波长为 980nm ,观测到样品在 5 5 0nm处出现较强的上转换发光峰 ,在 5 2 8nm处有一个次发光峰 ,在 6 5 0nm处有一个相对较弱的发光峰 ,讨论了发射光谱的特征 ,建立上转换发光机制 ,并讨论了上转换发光特征 ,以及基质成分、制备工艺参数、稀土离子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中发现c(Yb3 + )∶c(Er3 + )为 5∶1时 ,上转换玻璃陶瓷的熔融温度为 95 0℃、退火温度为 380℃时 。
- 杨魁胜梁海莲张希艳
-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稀土离子玻璃陶瓷
- Yb3+/Er3+双掺氟氧硅酸盐玻璃
- 系用熔融技术制备了Er3+/Yb3+双掺氟氧化物微晶玻璃,通过实验确定了掺稀土离子微晶玻璃的配比、熔化温度和退火温度。采用ACTO-2758光谱仪测得样品的拉曼光谱,并讨论基质成分的声子能对发光效率的影响。采用日本产的H...
- 宋博薛汇丽曾彬郑芳杨魁胜
- 关键词:氟氧化物硅酸盐
- 文献传递
- Y<,2>O<,3>掺杂对BaTiO<,3>陶瓷PTCR特性影响
- 杨魁胜张希艳
- 关键词:陶瓷稀土族掺杂陶瓷
- 100mmY系高温靶材及制备工艺
- 1997年
- 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超导热,各国都相继也开展了高Tc超导体、高Tc超导薄膜的研制。随着超导薄膜应用研究的深入,小面积膜逐步向大面积膜发展。超导靶材是制备超导薄膜材料的溅射源,因此制备出大面积膜的关键技术是制备高质的靶材。100mmY系高温靶材是从解决高Tc超导粉入手,开展大靶材制备工艺研究的。1实验靶材制备工艺如下:原料配比→生料多次预烧→多次研磨→超导粉→压力成型→烧结工艺→超导靶材→测试超导性→制膜。将粉末按严格1∶2∶3(摩尔比)进行配比,在910℃预烧14h,然后进行研磨;在30~50MPa/cm2压力作用下预烧成型,成型坯料在950℃煅烧14h,以一定速度缓慢降至室温,然后测其Tc值。2结果与讨论优质的超导粉是制备各种超导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光滑平整,靶质致密、成分准确、室温电阻小的大尺寸超导靶材依赖于超导粉的准确成分、纯度、粒度及均匀性等影响因素。超导粉制备大尺寸靶材对成型压力、热处理中的温度与时间对大尺寸靶材的影响。适当的压力才能使靶材不易有夹芯,同时具有较大的机械性能,适当的温度也是必要的。3结论采用本文方法制作靶材,Tc稳定在90K以上,Jc在105以上。
- 李艳红李孝恩邢鸿岩刘景和杨魁胜李建立
- 关键词:超导薄膜
- Yb^(3+)/Er^(3+)掺杂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Yb3+/Er3+掺杂的氟氧化物发光微晶玻璃,确定了最佳熔化温度(1 100℃)和退火温度(440℃,480℃)。测定得到基质玻璃的透过率为85%,掺入稀土后,透过率有所下降,并出现了稀土离子的特征吸收峰。980 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发射光谱存在4个明显的发射峰,分别为410,532,546和656 nm,对应于2H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研究了不同Yb3+/Er3+(摩尔分数)和Er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当Yb3+∶Er3+=4∶1、Er3+摩尔分数为1.5%时,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高。根据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上转换发射均为双光子过程。讨论了Yb3+,Er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建立了上转换发光机制。
- 李慧杨魁胜祁宁左周
- 关键词:微晶玻璃上转换发光氟氧化物
- 稀土离子掺杂Ba_(0.65)Zr_(0.35)F_(2.70)上转换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水热法,以EDTA为络合剂制备了Ba0.65Zr0.35F2.70∶Er3+,Yb3+上转换纳米晶。采用XRD、TEM对样品进行物相、结构和形貌分析,确定了样品纳米晶的粒径尺寸,其粒径在20~40 nm之间。当Yb3+∶Er3+物质的量比为4∶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强。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确定了523 nm、546 nm、650 nm的发射峰均属于双光子过程。
- 王学荣杨魁胜王晶晶
- 关键词:纳米晶
- NaGd(WO_4)_2:Yb^(3+),Tm^(3+)纳米粉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性能被引量:7
- 2012年
- 以聚乙二醇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NaGd(WO4)2:Yb3+,Tm3+纳米粉。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和光谱分析对制备的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aGd(WO4)2:Yb3+,Tm3+为四方晶系,晶粒尺寸约为50 nm。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获得了发射光谱,有3个发射峰,发光中心位于455,476和650 nm,分别对应1D2→3F4,1G4→3H6,1G4→3F4的跃迁。讨论了Yb3+,Tm3+能量转换过程和机制。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关系表明,455,476和650 nm的3个发射均属于三光子过程。
- 左周杨魁胜李慧祁宁
-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水热法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结合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特色介绍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定位、设计,并结合多年从事材料物理性能的教学经验,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五种辅助式课堂教学方法,认为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 刘全生候建华杨魁胜张希艳柏朝晖
- 关键词: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 Yb^(3+)和Er^(3+)双掺氟氧玻璃的制备与荧光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为了提高上转换玻璃在蓝绿波段的发光效率,以期望实现蓝绿波段的短波长激光器,以 45PbF2+45GeO2+10WO3 为基质组份,双掺Yb3+和Er3+稀土离子,采用熔融技术,退火温度为 380℃,恒温 4 h以上,制得样品。用V 棱镜测得基质折射率为1 .517,样品折射率为1 .65。同时利用紫外 可见 红外光谱仪在0 .35~2. 5μm的波长范围内测试得到样品的透过率,发现基质玻璃在可见与近红外的透过率大于 73%,而掺入 Er3+/Yb3+ 的上转换玻璃透过率大于50%,并且有稀土离子的特征吸收峰。用日本生产的Hitachi F 4500荧光光度计,激发波长为980 nm,观测激发光谱,样品在545 nm处有一较强的发光峰,在650 nm处有一个相对弱的发光峰。
- 杨魁胜孙浩梁海莲张希艳
- 关键词:熔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