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明
- 作品数:63 被引量:34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流程重组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针对国内企业流程重组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利用协同商务的协同性、动态性与灵活性等特征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协同企业利益共赢为目标,从企业内部运作和内外部的联系与对接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个较全面、完整的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流程重组模式。
- 方玲李朝明
- 关键词:协同商务企业流程重组
- 知识管理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正在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在分析企业知识管理形式的外因和内因基础上 ,提出企业构建知识管理的目标 ,并且基于 L otusNotes R5平台 ,探讨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
- 李朝明
-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企业管理
-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一瞥
- 2003年
- 数字城市是指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 (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 )的虚拟对照体,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目前,一些先进的、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福建等,已经描绘出数字城市建设蓝图,做了详尽的规划,并在实践中取得重要进展.
- 李朝明
- 关键词: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网络化
- 企业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被引量:5
- 2007年
-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电子商务与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促进和交叉、渗透发展的关系。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的概念,论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企业电子商务中的知识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商务概念,并探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知识管理策略。
- 李朝明
-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电子商务
-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下获取和保持其动态能力的主要手段。对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流程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可用于指导企业的协同知识创新实践。
- 李朝明杜宝苍林惠娟
- 关键词:动态能力协同知识创新
-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利益模型浅析
- 2008年
- 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摇篮,近年来其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种共同发展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密切相关。本文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产业集群各个层次知识共享的特征,以及知识共享对于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利益模型,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
- 黄利萍李朝明
-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博弈分析
-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模式
- 2015年
-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由产学研协同创新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合作问题日益尖锐复杂,因此寻求适合的知识产权合作模式对于促进其协同创新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对企业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总结了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种不同合作模式对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合作模式的选择建议。
- 李朝明邱君
- 关键词:知识产权合作
-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分析了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利益冲突的产生及其形式,并使用利益冲突曲线对其进行形象描述;通过分析与总结AIM联盟在协同知识创新利益协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借鉴相关领域对协调机制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合理、可操作的利益协调机制。
- 刘静卜李朝明
- 关键词:协同知识创新利益协调机制
- 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体系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在分析协同创新环境、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过程、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产权归属方式及利益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体系的理论框架,为企业协同创新活动提供知识产权合作的理论指导依据。
- 邱君李朝明
- 关键词:协同创新知识产权
- 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知识创新体系结构模型被引量:4
- 2011年
- 在分析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内涵、开展系统需求问卷调查及分析国内外相关系统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由5个层次组成,具有层次结构清晰、分工明确、上下层之间目标与支持配合作用明显、系统集成性好和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强等特点,可强化协同知识创新各主体的协同作用和新知识的螺旋创造效果,从而有效提升核心企业与协同链整体的动态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为我国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型。
- 李朝明黄利萍杜宝苍
- 关键词:动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