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4篇动脉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术后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斑块
  • 2篇显像
  • 2篇小鼠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斑块
  • 2篇18F-FD...
  • 2篇APOE-/...
  • 2篇并发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德阳市第六人...

作者

  • 12篇李建
  • 5篇李海燕
  • 2篇王国位
  • 2篇陈洪艳
  • 2篇刘宏斌
  • 2篇张锦明
  • 2篇马丹丹
  • 2篇王晓娜
  • 1篇孙志军
  • 1篇朱秀琴
  • 1篇蒋搏
  • 1篇史亮
  • 1篇顾倬云
  • 1篇田淬
  • 1篇桂春伟
  • 1篇齐妍
  • 1篇邱晓珏
  • 1篇宋超群
  • 1篇李晓霞
  • 1篇刘芳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THE 22...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改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方法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减轻局部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35例住院行PCI后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采取在患者腹部两侧用2种方法注射的自身对照法,右侧使用常规注射法,左侧使用改良注射法,每例患者腹部两侧各皮下注射了4次,2种方法交替使用,各完成540针次,比较2种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注射疼痛感、皮下硬结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注射组比较,改良注射组出血和疼痛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出血和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注射法可以明显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皮下硬结形成,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及减少不良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海燕朱秀琴刘芳马丹丹李建齐妍
关键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对156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皮下血肿8例(占5.1%),穿刺部位出血2例(占1.3%),迷走神经反射3例(占1.9%),严重心律失常1例(占0.64%),心绞痛1例(占0.64%),假性动脉瘤1例(占0.64%)。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士应加强责任心,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有目的进行观察及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曹广红李海燕李建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18F-FDG放射性自显影对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显像的初步研究
王晓娜刘宏斌张锦明李建王国位
全胃肠道外营养与胆石症的关系被引量:1
1989年
完全胃肠外营养可致胆囊结石形成,其原因主要在于长期TPN治疗使患者基本上处于空腹状态,CCK分泌减少,胆汁郁积。同时,TPN治疗可使胆汁中胆红素及钙离子浓度增加,TPN配方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剂均有明显减少胆盐分泌的作用,为胆囊结石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TPN治疗期间定期静注胆囊收缩素和定期行肝胆B超检查可预防和早期诊断此并发症。胆囊结石一旦形成,应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并尽可能恢复经口饮食更好的非手术疗法有待研究。
李建顾倬云
关键词:胆结石胃肠道营养TPN
1例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护理被引量:2
2009年
李海燕陈洪艳马丹丹李建李丹
关键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护理患儿慢性炎症学龄儿童
组织工程肺血管化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应用大鼠肺间充质干细胞(Lr-MSCs)、内皮祖细胞(EPCs)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作为种子细胞,以Matrigel为支架,通过慢病毒转染Lr-MSCs过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
史亮李建戴钰吴珍陈良安
关键词:慢病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化
18F-FDG放射性自显影对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显像最佳显像时间的确定
刘宏斌王晓娜张锦明李建王国位
层级护理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2015年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病区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对护士的心理状况、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于2013年同期进行对比。结果在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等护理质量评分与2013年相比显著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有明显下降(P〈0.05)。护理人员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袁(SDS)评分较2013年显著下降(P〈0.05)。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消化科病区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SAS及SDS评分,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李冰李建
关键词:层级护理消化科护理模式护理质量
医院感染诺如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对不明原因腹泻医院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原因和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查阅病历和感染现场调查,描述其传播过程和不同接触方式与感染发病的关系。结果诺如病毒感染患者9例,与其接触共52例,罹患率17.31%,发病潜伏期和病程符合该病特点。结论医院感染首例传染源为输入性;无防护近距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住院患者和陪床家属是高危人群。
李海燕蒋搏孙志军陈洪艳李建
关键词:诺如病毒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EA)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出院指导等相关环节的护理。结果21例EA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术后3个月Eckardt评分为(1.8±1.2)分,LES压力为(21.4±8.6)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9.8±1.3)分和(58.1±13.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4.384,15.069;P〈0.05),且与术前相比患者平均体重增加(6.1±2.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2,P〈0.05)。术后发热发生率为52.3%,胸痛发生率为76.1%,颈胸部皮下气肿发生率为9.5%,气胸发生率为4.7%,无一例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POEM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完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疾病复发,从而极大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邱晓珏桂春伟李建
关键词:护理贲门失弛缓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