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红

作品数:78 被引量:388H指数:12
供职机构:桂林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6篇暴雨
  • 16篇雷达
  • 15篇降水
  • 12篇水汽
  • 9篇强对流
  • 8篇预警
  • 8篇强降水
  • 7篇强对流天气
  • 6篇灾害
  • 6篇气旋
  • 6篇中气旋
  • 5篇急流
  • 5篇桂东北
  • 5篇A/S
  • 5篇CINRAD
  • 5篇冰雹
  • 5篇大暴雨
  • 4篇低空
  • 4篇低空急流
  • 4篇新一代天气雷...

机构

  • 71篇桂林市气象局
  • 12篇广西气象局
  • 5篇广西气象减灾...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海市气象局

作者

  • 72篇李向红
  • 17篇王艳兰
  • 16篇伍静
  • 13篇王娟
  • 10篇唐熠
  • 9篇王军君
  • 8篇郑传新
  • 8篇唐桥义
  • 7篇孙莹
  • 6篇胡静
  • 5篇梁维亮
  • 5篇姚立宏
  • 4篇黄明策
  • 4篇薛荣康
  • 4篇唐伍斌
  • 4篇王婷
  • 3篇廖幕科
  • 3篇蒋丽娟
  • 3篇周文志
  • 3篇刘泽军

传媒

  • 12篇气象研究与应...
  • 8篇广西气象
  • 4篇灾害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第31届中国...
  • 2篇第34届中国...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环境与发展
  • 1篇2007年中...
  • 1篇广西气象学会...
  • 1篇广西省气象学...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春季一次漓江烟雨特色景观的气象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漓江烟雨特色景观的成因,利用桂林市气象局漓江沿岸自动气象站和中国气象局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3月30日桂林一次持续21 h的漓江烟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和大气层结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弱降水对雨雾的形成、维持以及消散至关重要,过程初期小时降水量1.6~1.9 mm的降水有利于雨雾形成,过程中期小时降水量0~0.8 mm的降水有利于雨雾维持,过程后期小时降水量大于1 mm的降水将导致雨雾消散;(2)本次雨雾过程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有:500 hPa南支浅槽、700和850 hPa低空急流和地面低压倒槽;(3)大气为稳定层结,近地面有浅薄逆温层,桂林处于弱切变环境中,湿层深厚,水汽充沛,700 hPa以下均为饱和区。
王娟李向红唐桥义唐晓波李岩王婷
关键词:雨雾特色景观气象条件
基于尺度分离的桂东北一次极端暴雨成因分析
2023年
利用广西降水数据、卫星TBB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原理,从全球大气分析场中分离出天气尺度扰动场,对2022年6月17—21日桂东北极端暴雨过程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充足的水汽供应和有利去稳环境条件下,存在多种不同尺度的上升运动;长时间维持在25°N附近的准静止锋是主要的抬升机制和连续暴雨的主要原因,其南北摆动对应着暴雨带的南北移动,暴雨的强弱变化和锋生扰动一致;造成20日极端短时暴雨的MCC,由锋区内925 hPa和850 hPa气流辐合线所触发和维持;扰动辐合线能很好地指示出降雨中心,暴雨落区位于925 hPa和850 hPa扰动辐合线之间。
庞传伟蒋荣群李向红侯进周希源苏圣华
关键词:极端暴雨静止锋MCC
桂林市暴雨强度公式的推导与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桂林国家气象站1957—2014年的自记雨量记录,采用年最大值法的选样方法,选取每年11个短历时的最大雨量记录,建立暴雨强度公式的统计样本;利用皮尔逊-Ⅲ型(P-Ⅲ型)分布、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3种频率分布曲线对统计样本进行拟合,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牛顿法推导暴雨强度公式,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P-Ⅲ型分布和耿贝尔分布频率曲线拟合效果优于指数分布;基于P-Ⅲ型分布推导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明显优于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利用最小二乘法推导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明显优于高斯牛顿法;暴雨强度区间参数公式精度优于暴雨强度总公式。
王娟李向红唐桥义王婷
关键词:暴雨强度公式
广西秋冬季暴雨天气分型及基本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1980—2016年站点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秋冬季广西暴雨进行天气学分型,并用合成分析方法给出了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秋冬季暴雨可分为台风类、切变类和副高边缘类3类,其中前两类暴雨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发生在9—10月。高低空系统配置显示秋冬季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上层都伴有较强的高空急流,而对流层中低层的影响系统不尽相同;暴雨期间,前两类暴雨副高减弱东退,第三类暴雨副高则加强西伸;3种类型暴雨在水汽、热力、动力及形成机制方面也各有异同,但与汛期暴雨相比,各类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位置稍有差异,无论是水汽条件,还是动力条件,秋冬季暴雨比汛期暴雨要求都高,其中副高边缘类暴雨在不同季节差异最为明显。
伍静李向红李海燕王艳兰何珊珊王娟
关键词:水汽源地
桂林中小河流洪涝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在2013-2015年应用
为了适应气象决策服务的需求,基于气象部门自动站、数值预报和雷达估测降水等多种雨量资料,以及水文部门资料,根据桂林13个县市的上百条中小河流的洪涝级别的普查与经验,确定不同中小河流不同等级洪涝阈值。利用等值线技术,面雨量技...
李向红梁维亮胡静黄明策李国维何华君
文献传递
桂林暴雨天气的螺旋度特征及应用被引量:1
1999年
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对桂林地区1988~1997年10a间的汛期(4~9月)的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螺旋度的峰值出现于02时。螺旋度可以作为一个预报大暴雨天气的新参数加以应用。
李向红
关键词:螺旋度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降水预报
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综合观测数据1°×1°FNL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TBB),对2015年11月广西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8日、11—12日和20日)的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8日和20日暴雨的低层水汽主要来自南海,11—12日连续暴雨的水汽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暴雨前后TBB的分析表明,在暴雨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对流发展到最强,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具有前兆信号特征。暴雨前后TBB时空剖面表明,暴雨发生前孟加拉湾对流有向广西波动传播的特征。模式敏感性实验显示,当关闭孟加拉湾对流2~3 d后,广西48 h累计雨量减小。
李向红陆虹伍静韩慎友庞传伟胡静王军君
关键词:秋季暴雨水汽输送
桂林暴洪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应用
基于气象部门和水文部门自动站雨量实况和多种数值预报雨量,根据桂林的上百条中小河流的洪涝级别的普查与不同等级洪涝阈值经验,及桂林市不同区域地质灾害雨量预警级别。利用等值线技术,面雨量技术实现全市县范围中小河流流域面雨量的计...
李向红唐桥义伍静王娟王存真王军君何华君梁维亮
关键词:暴洪地质灾害预警
文献传递
影响广西强降水超级单体成因与预报技术综合分析
2010年5月31日夜间到6月1日超级强降水多单体风暴在广西的中部造成对流性强暴雨,局部地区1小时雨量达到了98mm,最强24小时累计雨量达到503.9mm。分析表明超级强降水多单体风暴产生于低空急流的暖湿气流中,为发展...
李向红姚立宏伍静黄明策林振敏
关键词:强降水超级单体中气旋
文献传递
CINRAD SA/SB雷达基数据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坐标变换,把极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把桂林200×200km范围内资料网格化,同时,通过确定反射率和垂直液态水含量值的大小和水平阈值来预报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
孙莹王艳兰李向红
关键词:雷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