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

作品数:6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文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诗》
  • 11篇外传
  • 11篇韩诗外传
  • 11篇《韩诗外传》
  • 10篇诗学
  • 9篇经学
  • 7篇汉代
  • 6篇文化
  • 5篇渊源
  • 5篇《诗》说
  • 4篇以意逆志
  • 4篇诗说
  • 4篇诗学观
  • 4篇齐诗
  • 4篇微生物
  • 4篇消毒
  • 4篇鲁诗
  • 3篇组件
  • 3篇文学
  • 3篇教育

机构

  • 58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8篇李华
  • 10篇杨桂文
  • 8篇陈蕾
  • 1篇陈松林
  • 1篇王凌云
  • 1篇张玉婷
  • 1篇刘欣
  • 1篇王磊

传媒

  • 3篇时代文学(上...
  • 2篇连云港师范高...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兵团教育学院...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作家
  • 1篇文艺评论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水产学报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管子学刊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8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女性在《世说新语》中的陪衬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在《世说新语》中,有近十分之一的内容(散见于26篇中)涉及到女性。这部分内容尽管所占的分量不大,但基本涉及到全书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内容在《世说新语》中的作用:多数女性作为陪衬人物出现,对魏晋士人的描写和刻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华
关键词:《世说新语》女性
孟子诗学观在汉代的影响——以《韩诗外传》对孟子“迹熄《诗》亡”观的承传为例
2010年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把《诗》视为承载王道政教的政治教科书,这也是汉《诗》经学特点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特点,又以《韩诗外传》表现最为突出。不过追根溯源却会发现,汉代诗学的这一经学特点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甚至可以说,孟子的"迹熄《诗》亡"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汉诗解经释旨的诗学方向。
李华
关键词:诗学观汉代《韩诗外传》
邹韬奋与中国近代新文化
该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就邹韬奋对中国近代新文化的贡献做一探讨.一、邹韬奋的文化观.该部分分析了邹韬奋文化观的产生和转变的过程.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忧国忧民、爱国敬业等入世思想,五四大潮的洗礼又为他的文化观注入了'民主'与'科...
李华
关键词:邹韬奋大众化
文献传递
《孟子章句》与“以意逆志”——孟子诗学观对鲁诗学者影响的个案分析
2011年
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李华
关键词:《孟子章句》以意逆志诗学
一种针对PM2.5微生物气溶胶的智能消毒机器人
一种针对PM2.5微生物气溶胶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收集瓶,在壳体上连接有分级采集组件,在采集管道上设有荧光反应组件,在壳体上还设有消毒组件,在壳体的顶部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医院科室的环境...
于观留李华陈蕾杨桂文宋志成
文献传递
论《孟子》对文本之《诗》王道政教意义的赋予被引量:1
2011年
孟子对孔门诗教意义的生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诗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孔子至孟子时,《诗》正经历着由与乐舞结合走向分离的过程。把这一背景纳入考量范围就会发现,在《诗》学巨变过程中,孟子在《诗》的政教意义的最终赋予上具有其他诸子难以企及的贡献。孔子之时,诗乐舞尚未分离,《诗》教即是乐教,换而言之,孔子并没有赋予《诗》之文本以独立的政治教化意义;而《诗》三百脱离乐舞之后、其独立教化意义的赋予则多赖孟子之力。而这正是孟子于《诗》教发展的最大贡献,汉人解《诗》无不脱离乐舞而单从《诗》之文本入手,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汉代诗学的经学化进程正是赖此而开;汉代乃至后世的《诗》的经学化阐释路径,也主要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李华
关键词:《诗》
孟子与齐鲁文化
本文是对先秦散文作家孟子与区域文化关系的研究。不深入了解孟子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就很难合理解释孟子的散文、思想、人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然而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欲立足于原始资料,从齐鲁文化对其生平思想...
李华
关键词:齐鲁文化先秦散文文学特征
文献传递
稷下学风与孟子之“辩”被引量:1
2010年
"好辩"是孟子语言的主要风格,在纵横论辩之风盛行的战国时代,孟子即因其善"辩"而卓然自显。人们多把孟子的"好辩"归因于战国时代的纵横风气,却忽略了作为文化中心的稷下学宫对孟子的影响:稷下的文化重心地位满足了孟子起而"辩"的需求;稷下盛行的"议论"风气促成孟子采取"论辩"的形式;而稷下"相生相灭"的辩驳特色,又影响了孟子的论辩风格。
李华
论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险俗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对鲍照诗的“险俗”特征的评价为历代评论家所认同,而在鲍照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中亦有体现:其“险”表现在构思之险、视角之险、结构之险等;其“俗”表现在文体之俗、抒情之俗、语言之俗等方面。
李华
“镜子”与女性艺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中的自我凝视
女性艺术是性别意识倡导下的一大艺术景观。本文尝试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通过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作品中“女性与镜子”图像所隐含的社会性别观和艺术创作的内在含义,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和女性图像进行文化解读,从中透视女性艺术...
李华
关键词:艺术风格文化心态女性艺术家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