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伍
- 作品数:41 被引量:66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唐山矿瓦斯赋存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结合唐山矿的地质特征及瓦斯资料,研究了控制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地下水活动及煤层顶板岩性等。结果表明:正断层有利于瓦斯逸散,逆断层有利于瓦斯的保存,尤其是推覆构造对瓦斯的赋存有重要的影响;随埋深增大,煤层瓦斯压力增大,煤可吸附更多瓦斯;煤层瓦斯含量与顶板砂泥岩比呈反比;地下水的封堵作用利于瓦斯的保存,使得开平向斜北西翼的唐山矿瓦斯含量较同深度的南东翼瓦斯含量高。
- 王猛朱炎铭王怀勐李伍
- 关键词:唐山矿瓦斯赋存埋深地下水顶板岩性
- 开平煤田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6
- 2012年
- 基于对开平煤田瓦斯地质特征的研究,采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开平煤田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开平向斜除NW翼大部地区煤层经历一次生气过程外,其它地区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和岩浆侵入的影响,发生了二次生气作用;区域上构造发育的不均一性导致瓦斯赋存的差异性,NW翼由于逆断层和水力的封堵作用,使得瓦斯保存条件较好;SE翼由于正断层和水力的逸散作用,使得瓦斯大量散失;开平煤田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的构造等对煤层的非均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煤层在局部变质程度、变形破坏特征等不同,进而孔-裂隙特征不同,使得局部含气性不同。
- 王猛朱炎铭王怀勐李伍
- 关键词:瓦斯赋存
- 镜质组大分子生烃结构演化及其对能垒控制机理
- 叠合盆地受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导致煤系受热历史呈非连续的阶段性发展,引发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需要开展创新性探索。本论文力求较全面地揭示和描述镜质组的二次生烃过程、迟滞性显现特征,从分子结构层面上解读二次生烃中存在的“能垒”...
- 李伍
- 关键词:镜质组大分子结构二次生烃煤化作用
- 应用分形理论评价唐山矿南五区构造复杂程度被引量:16
- 2012年
- 利用分形理论对唐山矿南五区的断裂网络复杂程度进行了评价,即所算得的分维数越高,则构造越复杂,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就会增大。研究表明:从5#煤层至9#煤层,断裂迹线分布程度从集中到相对分散;构造复杂区主要位于区域北部及南偏东位置,而该区中部偏东位置和西南角的构造简单,相对稳定。
- 张旭朱炎铭陈尚斌张建胜李伍周友
- 关键词:分形分维唐山矿
- 瓦斯抽放主管路防静电的研究及防范措施被引量:5
- 2013年
- 矿井在打钻现场出现管路释放静电现象,经观察此处瓦斯抽放管通过弯头法兰盘与PVC钢丝软管连接,PVC钢丝软管通过钢管连接放水器。在弯头两端与瓦斯抽放管和PVC钢丝软管连接法兰处,PVC钢丝软管和钢管连接法兰处均出现放电现象。
- 李伍
- 关键词:瓦斯抽放管路静电处理
- 上扬子区龙马溪组页岩中黄铁矿成因被引量:13
- 2019年
- 黄铁矿作为页岩的特征矿物,其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构成草莓状黄铁矿集合体的微晶在生长过程中受限于周围环境,可将其作为评判沉积环境水体环境的指标。因此,草莓状黄铁矿结构对还原古海洋沉积水体相有着重要意义。以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黄铁矿样品为基础,基于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成像技术,对图像中草莓状黄铁矿集合体粒径,微晶粒径进行测量。结合龙马溪组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硫含量数据,对黄铁矿成因和形成环境方面指示意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研究区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最大粒径(MFD)和集合体平均粒径与微晶平均粒径比值三者均偏小,分析沉积环境为闭塞硫化还原环境,草莓状黄铁矿微晶粒径对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具有指征意义。②草莓状黄铁矿形成于同生-准同生阶段;简单成因自行晶状黄铁矿形成于同沉积时期,复杂成因黄铁矿形成于成岩时期。③龙马溪组页岩中孔隙类型发育,黄铁矿周围伴有大量晶间有机质孔和铸模孔,黄铁矿有助于改善储层孔隙。深水陆棚相页岩中黄铁矿与有机质关系密切,对页岩气成藏开发有积极影响。
- 韩盛博李伍
- 关键词:黄铁矿微晶沉积环境页岩
- 重庆綦江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与页岩气赋存关系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通过高压压汞实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氩离子抛光一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对重庆綦江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储层表征,并结合分子势能理论揭示了龙马溪组孔隙与页岩气赋存的关系。研究表明:①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中以小于100nm的孔隙最为发育,比表面积主要由半径小于8nm的孔隙提供,且纳米级孔隙以有机质孔为主,孔表面普遍存在不光滑性,具有分形特征,大孔孔壁叠合成诸多小孔。②有机质孔中甲烷分子与孔壁距离小于2nm时,二者间具有较强相互作用力;大于2nm时,二者间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甲烷分子呈游离状态。③龙马溪组储层孔隙中吸附气体积随孔径的增大而减少,当半径大于30nm时,吸附气体积可以忽略;游离气体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半径45nm附近达到顶峰。在10nm附近游离区域体积开始大于吸附区域体积;1-75nm孔隙中吸附区域占此孔径范围内孔隙总孔容的66%-71%。
- 刘宇夏筱红李伍李家宏
- 关键词:龙马溪组孔隙
- 赵各庄煤矿瓦斯赋存的地质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针对赵各庄煤矿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运用瓦斯地质的方法分析了赵各庄矿区域构造组合形态、构造煤、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变化、断层等地质因素对瓦斯动力现象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煤层形成后,受多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造成井田内构造极为复杂,逆冲、压扭性断层发育,形成良好的封闭条件,局部地区形成高瓦斯区,同时也造成构造应力的集中和煤体结构的破坏,减小了煤抵抗突出的能力,增加了煤层突出的危险性。
- 张建胜朱炎铭李伍赵伟伟
- 关键词:瓦斯地质瓦斯赋存
- 煤有机大分子碳结构石墨化机制被引量:10
- 2023年
- 煤化作用和石墨化作用共同控制煤的形成和演化,因煤物质成分、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和石墨化作用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煤大分子结构热演化过程非常困难。为了探索煤化过程和石墨化过程中的大分子结构变化特征,通过煤质分析、固体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黄金管热模拟等实验技术和Amsterdam Modeling Suite (AMS)量子化学计算技术,对不同煤阶煤和煤系石墨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从大分子量子化学角度构建不同煤阶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以揭示煤的有机质大分子碳结构演化及石墨化机制。(1)随着成熟度升高,煤大分子结构中芳香结构的占比逐渐增大,脂肪结构含量逐渐减小,芳碳率在无烟煤阶段达到0.9以上;(2)低煤级煤和中煤级煤大分子中2×2、3×3尺寸的芳香条纹含量占比最大,随着成熟度的升高优势方向(75°、90°和105°)条纹占比由26.47%增至50.10%,在无烟煤和高级无烟煤阶段出现芳香条纹堆叠现象;(3)利用构建的三维大分子结构模型开展热解模拟计算,发现随着模拟温度升高,芳香层片间距有规律的减小,从0.400 nm降至0.318 nm,这与低煤阶煤到高煤阶煤芳香层片层间距从0.467 5 nm降到0.368 0 nm的结果是一致的;(4)分析评价了煤石墨化过程中大分子结构体系的变化规律,初步认为杂原子和脂肪结构的脱除是煤芳香结构向晶簇转化的原因,并探讨了煤大分子石墨化机制,初步揭示煤化作用和石墨化作用过程中,碳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演化机理。
- 李伍杨文斌战星羽李锦
- 关键词:煤大分子结构煤化作用石墨化热解
- 煤中金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被引量:3
- 2010年
- 煤中金因其可异常聚集而日益受到重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又为该贵金属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详细分析了前人对煤中金研究的相关文献,就煤中金的丰度、分布、成因及其工业前景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并重点讨论了煤中金异常聚集的地质机制,认为存在河流或大气降尘带入泥炭沼泽、同沉积过程中有机物质吸附富集和后生成因等3种主要的富集机制,且当煤被灰化后灰分中金会进一步富集,其富集度可以高出原煤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达到工业利用价值。深入揭示金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迁移、聚集的机制,发展煤中金的提取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前瞻性的工作,也是进行煤中伴生金地质经济评价的基础。
- 朱炎铭陈尚斌王道华曹新款李伍
- 关键词:煤痕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