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银香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8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劳动关系学》综合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提出了高校《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突破传统思维,确立立体化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考核方式。
- 徐银香
-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 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责任共担”机制的探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但也有很多共同特征。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发挥高校、企业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同趋势。
- 张兄武徐银香
-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人才
- 责任共担视角下的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体系
- 2018年
- 大学生实习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涉及政府、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一种规范、系统的常规化制度。实习生在劳动过程中会遇到权益保障的问题,如何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从责任共担的视角,分析一下相关主体应如何保障大学生的实习权益。
- 徐银香张兄武
- 关键词:权益保障体系社会工程社会组织合法权益
-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当前部分企业员工群体凝聚力不强、人浮于事、人才隐性流失严重等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完善和有效执行激励机制,增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 徐银香
- 关键词:企业激励机制绩效管理
- “责任共担”视角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还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借鉴国外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责任共担"为视角系统分析,作为利益获得者的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和家庭等应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利益获得情况和自身优势采用不同的方式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义务。
- 张兄武徐银香肖建
-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义务
- 合格评定程序壁垒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合格评定程序并不当然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合格评定程序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国际贸易,《TBT协议》也对其进行了规制。但是,一些发达国家过于严格而又繁多的合格评定程序已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重大壁垒,因此需要研究应对合格评定程序壁垒的策略。
- 王平徐银香
- 关键词:合格评定程序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 顶岗实习生劳动权益及其法律保障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重要实习方式被广泛推广应用。由于对顶岗实习生身份、与实习单位关系的认识尚存争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救济制度的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顶岗实习生的劳动权益屡受侵害。文章在深入理解顶岗实习生劳动权益内涵、科学分析顶岗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实习生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对策建议。
- 徐银香张兄武
- 关键词:顶岗实习实习生劳动权益法律保障
- “责任共担”视野下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1
- 2016年
- 立法、司法的滞后与缺陷是大学生实习权益受损严重的重要原因。维护实习的合法权益,当务之急是建立能够保障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体系。本研究以"责任共担"为视角,在分析不同社会主体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从明确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身份、完善法律法规确认大学生实习权、执行大学生实习协议制度、推行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健全实习维权救济制度以及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管理与支持等六方面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体系的主要路径。
- 徐银香张兄武
- 关键词:法律保障体系
-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企业的功能探究
- 2015年
- 近年来,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缺乏企业等不同培养主体的参与是影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拥有高校所缺乏的人才培养优势。提高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功能。
- 徐银香
-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
-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够是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实施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求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入创业教育。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入创业教育,需要从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变革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
- 张兄武连达军徐银香
- 关键词:专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