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跃
- 作品数:16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Tristetraprolin对体外血管生成的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tristetraprolin(TTP)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可以超表达TTP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内皮细胞后进行体外三维血管生成检测。结果:在体外三维血管生成模型检测中,超表达TTP组从第1天开始就明显地促进血管生成,在之后的几天维持并且加大了这种趋势。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这种促进作用基本是通过促进血管出芽来实现的,而至少在早期对血管芽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结论:TTP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通过促进出芽而不是促进血管芽生长来实现的。在血管生成过程中TTP迅速下调,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 温泉李淑锋吴凌云李强张晓琦张敏跃
- 关键词:血管生成腺病毒TRISTETRAPROLIN锌指蛋白
- 刺激中缝背核调制小脑间位核神经元电活动
- 1996年
- 刺激中缝背核(dorsalraphenucleus,DR)可以引起小脑间位核(interposednucleus,IN)神经元抑制、兴奋和双相(抑制-兴奋和兴奋-抑制)3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其中以抑制反应为主(76.0%);大多数细胞的反应潜伏期<30ms。IN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为5-120Hz,自发放电频率高的神经元群体对DR刺激的反应率却比自发放电频率低的群体低。静脉注射5-HT2/IC受体阻断剂methysergide可以阻断IN细胞对DR刺激的抑制反应(85.7%)。这些结果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可能通过对小脑深部核团细胞电活动的调制作用参与小脑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
- 王建军陈文雁张敏跃余启祥
- 关键词:中缝背核神经元电活动
- 用基因嵌合和定点突变法定位甲酰肽受体的结合结构域
- 1999年
- N-甲酰肽fMet-Leu-Phe(fMLP)是来源于细菌的化学趋向性小肽。已知fMIP是活化中性颗粒白细胞的强激活剂,因此阐明fMLP受体(FRP)结合fMLP的结构域对控制炎症的发生、中性白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具有重要意义。用改进的方法构建了FPR的5个嵌合体及2个突变体,并鉴定了他们结合fMLP的亲和性,取得以下结果:(1)和其他G蛋白偶联性受体不同,FPR的细胞外氨基端结构域(残基1~26)对fMLP结合的重要性不显著。(2)FPR在细胞外的3个环区(loop)对配体的结合是关键性的,其中环区1和环区3尤为重要。(3)FPR的跨膜结构域(TMD)中某些点突变能导致FPR不能和它的配体fMLP充分结合,表明FPR的跨膜结构域也参与对配体的结合。这些结果有助于设计新的FPR颉抗剂。
- 朱剑琴张敏跃陆军施晓青朱德煦
- 关键词:炎症
- 中缝背核对猫小脑浦肯野细胞电活动的影响
- 1992年
- 在麻醉并麻痹的猫上观察到:刺激中缝背核(DR)可引起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PC)兴奋或抑制(主要是抑制);由被动性腕关节屈伸运动刺激引起的外周本体传入可以增强或减速PC对DR刺激的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中缝-小脑5-HT能纤维的传入活动可以调制PC的放电活动,并与外周传入有相互作用。
- 王建军吴劲梓张敏跃陈均陈文雁余启祥
- 关键词:浦肯野细胞中缝背核
- 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实践被引量:9
- 2015年
- 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学校生物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就如何处理分子生物学与其他传统生物学专业课的关系、确立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类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优化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完善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方式、提高生物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
- 郑伟娟沈燕臧宇辉张敏跃张冬梅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实践
- HepG2肝癌细胞STAT3与β-catenin形成复合物及其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STAT3与 β 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细胞的免疫组化双色染色和蛋白免疫沉淀的方法探讨STAT3与 β catenin是否形成复合物。利用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的方法研究STAT3与 β catenin功能上的相互影响。 结果 HepG2细胞中STAT3和β catenin在位置上存在共同分布。STAT3与野生型、突变型的 β catenin均可在HepG2细胞中形成复合物。在研究复合物功能时发现 ,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 ,STAT3与野生型 β catenin形成的复合物含量减少。但STAT3对 β catenin转录激活活性未发现明显的影响。结论 STAT3与β catenin形成复合物的结果表明STAT3信号途径与β catenin信号途径之间很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赵东红温传俊薛斌杨润林张敏跃周开亚李朝军
- 关键词:STAT3Β-CATENIN免疫沉淀肝癌细胞HEPG2
- 米非司酮对JAR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 1999年
- 米非司酮是一类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药物,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早孕的终止.发现米非司酮能抑制人滋养层瘤细胞(JAR)的生长.药物处理使细胞形态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被处理细胞的DNA经琼脂糖电泳呈凋亡细胞特有的云梯状条带.原位凋亡检测也证实了凋亡细胞的存在.临床样品分析证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人绒毛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凋亡.说明米非司酮诱导流产的机制除了对子宫蜕膜的作用外。
- 张敏跃程霓姚军程霓姚军朱剑琴
- 关键词:米非司酮JAR细胞凋亡
- 结合激光微切割与cDNA芯片技术筛选胃癌进展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结合激光微切割(LMD)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从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LMD技术,从1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获取高纯度的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肿瘤细胞。用基因芯片比较其中2例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半定量RT-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并在另15份标本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发现49个基因的表达在胃癌原发灶肿瘤细胞中比淋巴结转移灶明显上调,37个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mRNA水平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同时,筛选出4个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3个基因(OPCML,RNASE1和YES1)的表达规律与肿瘤抑制基因相似,即正常黏膜中表达最高,肿瘤原发灶次之,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最低;而另一个基因(AKC1)的表达规律则与癌基因相似。结论:采用LMD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胃癌进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生和转移的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张晓琦李强孙喜太吴凌云温泉张丽华仇毓东邹晓平徐肇敏陈隆典于成功张敏跃丁义涛
- 关键词:基因芯片胃癌
- 一种高通量组织特异基因克隆系统在前列腺特异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该研究运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通过比较前列腺和其他组织mRNA的表达形式,以发现前列腺专一性表达的EST序列.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把该实验室的两项技术:1)基因表达式的快速检测方法(RapidScan);2)独特的cDNA...
- 张敏跃
- 巨细胞网状核5-HT能纤维投射对小脑浦肯野细胞电活动的影响
- 张敏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