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六伢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2篇低肺功能
  • 2篇治疗贲门失弛...
  • 2篇失弛缓症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贲门失弛缓
  • 2篇贲门失弛缓症
  • 2篇细胞
  • 2篇连枷
  • 2篇连枷胸
  • 2篇开胸
  • 2篇肋骨
  • 2篇肋骨骨折
  • 2篇骨折
  • 2篇肥胖
  • 2篇肺癌
  • 2篇肺功

机构

  • 7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张六伢
  • 6篇孟小鹏
  • 6篇陈维
  • 4篇李远静
  • 4篇郑国平
  • 2篇谢宗涛
  • 2篇王志强
  • 1篇顾丹凤
  • 1篇王振军
  • 1篇刘传信
  • 1篇郑国平
  • 1篇陈维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铁蛋白(SF)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S)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肺癌及30例呼吸内科非肿瘤...
张六伢郑国平陈维
关键词:肺癌血液检查细胞角蛋白19片段铁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创伤性连枷胸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手术和保守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创伤性连枷胸58例分为两组,其中手术组35例,保守组23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少于保守组(P<0.05),而机械通气比例、疼痛时间、拔管时间、吸氧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存在肺炎和(或)肺不张的比例较保守组低,胸腔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出院4个月后随访手术组在胸廓畸形、骨折延迟及不愈合方面明显低于保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创伤性连枷胸采取积极手术治疗能立即稳定胸廓形态,消除反常呼吸,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等方面,以及远期避免胸廓畸形、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均优于保守组。
张六伢李远静陈维孟小鹏
关键词: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开胸与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传统开胸及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收集39例行改良Heller手术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开胸手术(开胸组)16例,胸腔镜下手术(胸腔镜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食管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末端pH值,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有效率等。结果39例均手术成功,无术后食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开胸组及胸腔镜组有效率分别为93.8%和91.3%。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直径、LESP、食管末端pH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腔镜组术后食管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胸腔镜下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孟小鹏郑国平张六伢陈维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胸腔镜HELLER手术
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连枷胸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连枷胸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连枷胸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6~62岁[(49.8±10.3)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非手术组(28例)和手术组(32例)。伤后3,6个月摄胸部CT片,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肺膨胀不全、胸廓畸形、骨折延迟愈合、肺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伤后3个月比较,胸部CT肺膨胀不全、胸廓畸形、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下降,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增加,SF-36各观察指标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个月,除胸廓畸形手术组6例(19%)与非手术组11例(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胸部CT、肺功能、SF-36各观察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组内伤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胸部CT、肺功能、SF-36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组内伤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胸廓畸形伤后3个月就基本固定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膨胀不全、骨折延迟愈合、肺功能及SF-36各观察指标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连枷胸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胸廓畸形,较非手术治疗更早改善生活质量,虽然6个月后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生活质量评价差异不明显,但胸廓畸形仍有明显差异。
张六伢郑国平陈维孟小鹏李远静
关键词:连枷胸肋骨骨折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23例腹型肥胖伴低肺功能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术后1周内心肺并发症,术前2 d,术后第3、7天,1.5、3、6个月行肺功能检查及登楼试验,评价心肺功能。结果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39.1%(9/23)。术后第3天较术前FVC[(1.83±0.45)L vs.(2.70±0.68)L,q =7.936,P <0.05]、FEV 1.0[(1.05±0.29)L vs.(1.75±0.25)L,q =9.745,P <0.05]、FEV 1.0/FVC[(53.3±7.6)% vs.(70.2±6.0)%,q =9.902,P <0.05]、MVV[(55.3±14.9)L /min vs.(86.8±16.5) L /min,q =9.279,P <0.05]、FRC[(1.50±0.27)L vs.(2.25±0.35)L,q =8.920,P <0.05]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较术前FVC[(2.07±0.53)L vs.(2.70±0.68)L,q =5.747,P <0.05]、FEV 1.0[(1.35±0.31)L vs.(1.75±0.25)L,q =5.568,P <0.05]、FEV 1.0/FVC[(57.6±7.4)% vs.(70.2±6.0)%,q =7.382,P <0.05]、MVV[(66.3±15.8)L /min vs.(86.8±16.5) L /min,q =6.038,P <0.05]、FRC[(1.68±0.35)L vs.(2.25±0.35)L,q =6.779,P <0.05]下降明显;术后第7天与第3天比较,FEV 1.0[(1.35±0.31)L vs.(1.05±0.29)L,q =4.176,P <0.05]、MVV [(66.3±15.8)L /min vs.(55.3±14.9) L /min,q =3.240,P <0.05]有统计学差异,在短期内恢复;术后1.5月较术后第3、7天 FVC、FEV 1.0/FVC、MVV 明显好转(P <0.05),与术后3、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肺功能趋于稳定;FVC、FEV 1.0、FEV 1.0/FVC、MVV 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表明肺功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登楼试验显示术后第7天仅2例(8.7%)�
张六伢李远静陈维孟小鹏
关键词:腹型肥胖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低肺功能
腹型肥胖对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观察腹型肥胖对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准入条件选取周围型肺癌且有胸腔镜手术指征的患者36例,将体质量指数(BMI)> 35 kg/m2,男性腰围>95 cm,女性腰围>90cm的18例设为腹型肥胖组,BMI< 25 kg/m2,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的18例设为正常体质量组,均采取4孔法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查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比较二组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二组术前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腹型肥胖组自身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较正常体质量组PaO2明显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aO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前用力肺活量(FVC)、(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腹型肥胖组自身比较,除FEV/FVC外,FVC、FEV1、最大通气量(MVV)、功能残气量(FR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降低,较正常体质量组比较,FVC、FEV1、FRC、DLCO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组术后较自身FVC、FEV1、MVV、FRC、DLCO分别下降了25.8%,27.8%,20.4%,32.1%,39.1%,而较正常体质量组术后FVC、FEV1、FRC、DLCO下降更明显,分别为31.8%,37.2%,30.2%,30.6%;腹型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增多.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腹型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有效控制肥胖对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张六伢李远静陈维孟小鹏
关键词:胸腔镜肺切除术呼吸功能试验人体质量指数
雌二醇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保护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17b-雌二醇(17b-E2)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急性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兔在体心肌I/R模型(心肌缺血40 min,再灌注3 h);采用抽签法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对照组:心肌缺血前静脉注入1 ml乙醇;实验组:心肌缺血前静脉注入10μg/kg 17b-E2。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于心肌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注1 h、2 h和3 h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缺血过程中,实验组TNF-α较对照组降低(F=0.007,P=0.001),而IL-6变化不明显(F=0.616,P=0.095);再灌注过程中,实验组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p38MAPK的活性和心肌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07%±2.73%vs.61.25%±2.41%,t=-15.398,P=0.000;11.21%±3.85%vs.22.02%±4.49%,t=-6.332,P=0.000)。结论 17b-E2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凋亡途径减轻心肌I/R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p38MAPK的抑制而实现的。
王振军谢宗涛王志强刘传信张六伢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炎性因子P38MAPK
开胸和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比较传统开胸及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中及术后结果.方法 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接受改良Heller手术.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其中开胸Heller手术组(开胸组)16例,胸腔镜Heller手术组(胸腔镜组)23例,比较术前和术后食管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末端pH值,以及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有效率.结果 39例均手术成功,无食管穿孔等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开胸组及胸腔镜组有效率分别为93.8%和91.3%.两组术后食管直径、LESP、食管末端pH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胸腔镜组在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胸腔镜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孟小鹏郑国平张六伢陈维
关键词:胸腔镜贲门失弛缓症HELLER手术
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机理研究
目的: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肺保护措施、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经提高了肺移植术后的短期生存率,但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为表现的慢性移植排斥反应仍严重影响病...
郑国平裘关关张六伢徐建国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肺移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锻炼的意义被引量:10
2011年
临床工作中常遇见食道癌可行手术切除,但肺功能较差的高龄患者.开胸术对肺功能要求高,手术中创伤大,术中、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大.而相对扩大手术适应证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手术前后肺功能锻炼,肺功能测定常规应用于胸心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评估.本试验手术前后采用多种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张六伢谢宗涛顾丹凤王志强
关键词:高龄低肺功能肺功能锻炼食管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