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锋

作品数:47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儿童
  • 10篇小儿
  • 8篇患儿
  • 7篇细胞
  • 7篇哮喘
  • 6篇疗效
  • 5篇尘螨
  • 4篇综合征
  • 4篇肺炎
  • 4篇粉尘螨
  • 3篇滴剂
  • 3篇血症
  • 3篇炎症
  • 3篇舌下
  • 3篇舌下含服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机构

  • 45篇海南省人民医...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海南省妇幼保...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5篇廖锋
  • 16篇冯小伟
  • 11篇向伟
  • 10篇陈实
  • 10篇曾霞
  • 7篇王灵
  • 6篇吴少皎
  • 6篇赵秀英
  • 6篇孙嵩
  • 5篇陈冰
  • 5篇陈玉雯
  • 4篇阙利双
  • 4篇谢跃琦
  • 3篇张笃飞
  • 3篇蔡露良
  • 3篇何小解
  • 3篇易著文
  • 3篇吴明
  • 3篇符生苗
  • 2篇何庆南

传媒

  • 10篇海南医学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脏器损伤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损伤。方法对42例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用药治疗结果对比。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脏器损伤为血液系统23.8%、神经系统21.4%、泌尿系统28.6%、肝脏系统19%、关节16.6%,治愈33例,治愈率78.6%,好转6例,好转率14.3%,疗效差2例,占4.8%;死亡1例,死亡率2.3%。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脏器损伤是一过性的,治疗效果好。
庞学问廖锋张运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
醒脑静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儿救治过程中应用醒脑静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儿的救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0—2012年间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患儿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82例患儿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9%(77/82),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4%(82/96),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液LDH和CRP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孙嵩廖锋
关键词:醒脑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疗效分析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00例变应性哮喘儿童,按父母知情同意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98例,对照组202例。观察组患儿予以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并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年。期间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期间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4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27.67%,大于对照组的111.79%,观察组的呼气峰流速PEF(%)为117.38%,大于对照组的106.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5%(174/185),高于对照组的82.01%(15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喘息,控制哮喘,显著提高肺功能的FEV1和PEF指标,而且应用方便、安全性高,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曾霞陈实廖锋冯小伟王灵吴少皎邢琼波
关键词:粉尘螨滴剂糖皮质激素儿童哮喘肺功能疗效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被引量:47
2013年
目的 评估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122例3~ 14岁粉尘螨过敏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按就诊年龄分为学龄前期组(≤6岁,59例)和学龄期组(>6岁,63例),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SLIT至少2年,并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研究.评估学龄前与学龄期组患儿免疫治疗前及治疗半年、1年和2年的哮喘日间、夜间症状、鼻部症状评分以及用药评分变化.同时收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SLIT半年、1年、2年后,学龄前期组患儿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0.3±0.5、0.0±0.1、0.0±0.0)与学龄期组患儿(0.3±0.4、0.0±0.1、0.0 ±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0.613、0.000,P均>0.05);学龄前期组患儿的哮喘夜间症状评分(0.2±0.5、0.1±0.3、0.0±0.0)与学龄期组患儿(0.2±0.4、0.1 ±0.3、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6、-0.486、0.000,P均>0.05);学龄前期组患儿的鼻炎症状评分(1.4±0.9、0.4±0.5、0.1±0.3)与学龄期组患儿(1.3 ±0.9、0.5±0.6、0.2±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4、-1.166、-1.075,P均>0.05);学龄前期组患儿的鼻炎用药评分(1.6±0.8、0.0±0.0、0.0±0.0)与学龄期组患儿(1.7±0.7、0.0±0.0、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5、0.000、0.000,P均>0.05).2年SLIT后,学龄前与学龄期组患儿大部分不再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 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学龄前与学龄期患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0,P>0.05);主要表现为轻度肠胃不适和皮疹,学龄前期组患儿以腹泻居多,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学龄前与学龄期组粉尘螨过敏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2年SLIT均能获得显著疗效;提示对年幼儿开展S
陈实王灵廖锋曾霞邢琼波陈冰林小珍
关键词:粉尘螨
小儿药物性血尿45例临床分析
2002年
焦云廖锋
关键词:小儿药物性血尿合理用药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ARF)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病房收治的96例由各种病因导致ARF并且应用NIPPV治疗的患儿,按照治疗结果分为NIPPV成功组和NIPPV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IPPV成功组61例,NIPPV失败组35例。治疗成功率为63.5%(61/96)。成功组NIPPV治疗1h后PaCO2与治疗前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败组NIPPV治疗1h后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IPPV治疗结果有关的6个变量是间质性肺疾病、神经源性肺水肿、上机前PaCO2、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和上机1h后的PaCO2。经去除各因素之间相互混杂的影响,仍然与NIPPV治疗结果有关的变量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和上机1h后PaCO2。结论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及上机1h后的PaCO2水平是NIPP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张笃飞廖锋曾霞蔡露良马志超孙嵩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小儿
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C)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TS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29例TSC患儿,随访时间为4个月~5年。有癫痫发作者占93.10%,主要表现为婴儿痉挛13例,强直性发作5例,强直-阵挛性发作5例,部分运动性发作2例,失神发作2例;智力障碍者19例,占65.52%,其中轻度10例,中重度9例;癫痫发作仍存在的患儿,其中重度智力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合并孤独症行为者亦增多。患儿头颅CT、MRI及脑电图检查有异常。结论:TSC神经系统损伤以癫痫发作和智力损伤为主,加强对TSC患儿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能是TSC患儿智能改善及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手段。
庞学问廖锋黎君翔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癫痫智力低下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9例临床观察
1998年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病毒性脑炎中常见的一种。国内有关小儿HSE的报道仍不多见。1993年8月~1995年8月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扩增技术对病房中疑似为脑炎的124例患儿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检测,发现HSE19例(15.3%),现报告如下。
郭德兴李瑞花方荫槐王芳斗廖锋李永秋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儿童
高压氧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高压氧组脑电图好转率为55.2%,高于对照组的35.7%;高压氧组头颅MRI改善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20.0%;高压氧组总伤残率为18.3%,低于对照组的35.0%,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愈率,降低其后遗症发生率及伤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赵秀英阙利双陈实冯小伟廖锋李玲向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脑炎高压氧
海南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融合基因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256例儿童ALL初诊时的资料,采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检测43种融合基因,分析不同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以及各常见融合基因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免疫分析、初诊白细胞计数、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33天微小残留(MRD)。结果融合基因阳性率40.6%(104/256),其中ETV6/RUNX1共61例(23.8%),E2A/PBX1共18例(7.0%),BCR/ABL1共8例(3.1%),MLL重排共11例(4.3%),SIL/TAL1共6例(2.3%)。各融合基因组免疫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E2A/PBX1、BCR/ABL1、MLL组主要的免疫分型为普通B细胞ALL,SIL/TAL1组全部为T细胞ALL。各融合基因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岁为MLL基因阳性率最高(100%),1~10岁为ETV6/RUNX1基因阳性率最高(64.5%),大于10岁为BCR/ABL基因阳性率最高(37.5%)。各融合基因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以白细胞低于50×109/L为主;泼尼松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泼尼松试验结果优于MLL、SIL/TAL1组;诱导33天MR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组优于BCR/ABL、MLL组。不同融合基因阳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最高,MLL基因阳性组最低。结论海南省256例儿童ALL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为ETV6/RUNX1,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患儿治疗效果最好。
吉训琦廖锋冯小伟陈玉雯孙嵩张凝陈泽福陈婷婷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儿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