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健男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冬小麦
  • 3篇小麦
  • 2篇冬麦
  • 2篇抑制消减杂交
  • 2篇杂交
  • 2篇消减杂交
  • 2篇抗寒
  • 2篇抗寒基因
  • 2篇基因
  • 2篇分蘖
  • 2篇分蘖节
  • 2篇SSH文库
  • 1篇序列标签
  • 1篇生长习性
  • 1篇生理特性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温度
  • 1篇习性
  • 1篇胁迫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于晶
  • 4篇苍晶
  • 4篇孟健男
  • 3篇曾俨
  • 2篇崔红
  • 2篇牟永潮
  • 1篇张达
  • 1篇李卓夫
  • 1篇王军虹

传媒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生长习性及返青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以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含水量及低温交叉逆境下两个材料的生长习性及返青情况。结果表明,生长习性与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无关,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东农冬麦1号植株均匍匐于地面生长,济麦22均直立于地面生长;返青率与土壤含水量及温度直接相关,含水量在25%左右最适于返青,随着经历低温时间的延长及温度的降低,返青率略有下降,幅度在60%~100%。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温度与返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水量与返青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大田冬小麦封冻前及春季返青前浇灌提供理论依据。
于晶孟健男曾俨苍晶李卓夫
关键词:冬小麦温度土壤含水量生长习性返青率
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分蘖节SSH文库的构建及主要基因的表达模式
低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胁迫因子之一。对小麦应答低温胁迫分子机制的研究是改良小麦低温逆境适应性和抗寒育种的基础。东农冬麦1 号是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返青率大于85%)的强抗寒冬小麦品种,是发...
牟永潮崔红于晶孟健男曾俨苍晶
关键词:冬小麦抗寒基因
PEG胁迫对两种冬小麦苗期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为试材,研究了20%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对其苗期叶片和根部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下降,且东农冬麦1号的相对含水量高于济麦22;两种小麦叶片和根的质膜透性均增大,但东农冬麦1号的质膜透性比济麦22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东农冬麦1号的SOD活性高于济麦22;脯氨酸(Pro)含量明显增加,且东农冬麦1号的含量高于济麦22;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农冬麦1号的含量低于济麦22。各项生理指标综合分析可知,东农冬麦1号比济麦22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孟健男于晶苍晶张达王军虹
关键词:冬小麦PEG胁迫抗旱生理特性
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SSH文库的构建及文库中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被引量:8
2011年
为揭示高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分子机制,在北方寒地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5℃)和越冬期(-25℃)分别对分蘖节取样,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该品种低温胁迫相关基因的cDNA文库。在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30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230条高质量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对该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功能注释,发现文库中基因组成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应对胁迫的基因(如热激蛋白、CS66、Wcor8等)以及参与编码60S和40S核糖体亚基的基因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基因可能与东农冬麦1号的安全越冬有密切关系。对文库中筛选到的2种未知基因和Clp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其表达水平随着温度降低而不同程度升高;在弱抗寒性小麦品种济麦22中,这些基因则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推测这些基因在抗低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牟永潮崔红于晶苍晶曾俨孟健男
关键词:抗寒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