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冬梅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小儿
  • 3篇治疗面神经麻...
  • 3篇神经麻痹
  • 3篇透刺
  • 3篇透刺法
  • 3篇无创性
  • 3篇面神经
  • 3篇面神经麻痹
  • 3篇功能磁共振
  • 3篇刺法
  • 2篇影像
  • 2篇影像特征
  • 2篇正常小儿
  • 2篇髋关节
  • 2篇髋臼
  • 2篇关节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头部磁共振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市中医院

作者

  • 8篇孙冬梅
  • 3篇潘诗农
  • 3篇吴爽
  • 3篇陈志安
  • 3篇赵钧
  • 3篇刘川
  • 2篇郭启勇
  • 1篇王华
  • 1篇张俊梅
  • 1篇林楠
  • 1篇范国光
  • 1篇刘鑫
  • 1篇卢再鸣
  • 1篇范玉颖
  • 1篇刘兆玉
  • 1篇冀旭
  • 1篇卢再明

传媒

  • 2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无创性功能磁共振量化分析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验证针灸透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透刺)和对照组(体针),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主要症状和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量表进行评分,并用无创性功能磁共振量化分析治疗前后口轮匝肌、咬肌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口眼歪斜、面部板滞、畏风恶寒和舌苔薄白症状积分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口轮匝肌、咬肌无创性功能磁共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组织T2值的多回波GraSE序列(T2mapping)]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透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面神经麻痹证候,提高面神经功能。无创性功能磁共振(DTI和T2mapping)未显示出口轮匝肌在治疗前后的显著改变。透刺对肌肉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并在无创性磁共振DTI和T2mapping观测针灸治疗面部疾病上进行初步探索。
赵钧刘川吴爽陈志安赵古月孙冬梅
关键词:透刺面神经麻痹
正常小儿髋臼盂唇3.0T MR影像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应用3.0T MR研究正常小儿髋臼盂唇MR影像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53名4天~14岁正常小儿髋臼盂唇MR表现,按年龄分成4组:0~3岁(A组),4~7岁(B组),8~11岁(C组),12~14岁(D组)。对所有小儿均行3.0T MR髋关节轴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①盂唇的形态分为三角形、扁平形和缺如型三种,其中三角形最常见,占78.29%。②不同年龄组以及髋臼盂唇不同部位间的形态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角形在D组以及髋臼盂唇前部的构成比最高。③髋臼盂唇内的稍高信号最常见于前部。结论正常小儿髋臼盂唇的形态和信号强度具有年龄和部位特征性的变化规律。
孙冬梅潘诗农卢再明郭启勇
关键词:髋关节髋臼磁共振成像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放射诊断学课程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评估依据,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刘鑫刘兆玉潘诗农林楠孙冬梅
关键词:放射诊断学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0TMR影特征分析
目的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小儿常见的四肢畸形,其病理变化复杂,除骨性变化外,软骨及软组织的变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MRI可以清晰显示骨、软骨、肌肉、关节囊、关节内脂肪和关节液,且无辐射损伤.本研究通过分析DD...
孙冬梅
正常小儿髋臼盂唇影像特征与年龄相关性:3.0TMR研究
目的应用3.0TMR研究小儿正常髋臼盂唇发育变化规律,旨在探讨正常小儿髋臼盂唇影像特征及其与年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86髋)正常小儿髋臼盂唇MR表现,年龄:0-14岁,女22例,男27例。本研究按年龄分成4组,...
孙冬梅潘诗农卢再鸣郭启勇
关键词:影像特征年龄相关性TMR
文献传递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头部磁共振成像研究
2008年
目的了解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不同分期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动态变化,探讨MRI在化脑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诊断的化脑患儿中,按头部MRI至少检查2次的标准,共选出9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及不同分期头部MRI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头部MRI检查结果正常,5例头部MRI检查结果异常。依据不同分期头部MRI的动态变化诊断出脑梗死、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脓及硬膜下与硬膜外出血等并发症及合并症。结论MRI不同分期表现能反映化脑患儿头部并发症情况,同时反映出上述病变的发展变化。化脑患儿临床病情轻重与头部MRI结果不平行,其病情严重度评价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头部MRI等进行综合分析。
范玉颖张俊梅王华孙冬梅范国光冀旭
关键词: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磁共振成像
无创性功能磁共振DTI和T2mapping量化分析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针灸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依据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与中医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并用无创性功能磁共振量化治疗前后咬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口眼歪斜、面部板滞、畏风恶寒和舌苔薄白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积分(P<0.05)。治疗前两组间咬肌的DTI中FA值、ADC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后进行比较,FA值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咬肌的中T2mapping(T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后进行比较,FA值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试验观察表明面神经麻痹的针刺治疗中透刺法优于普通单穴针刺法,改变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对肌肉组织也产生积极影响,并在无创性核磁共振DTI和T2mapping观测针灸治疗面部疾病上进行初步探索。
刘川赵钧吴爽陈志安赵古月孙冬梅
关键词:透刺面神经麻痹口僻
基于无创性功能磁共振量化分析口轮匝肌四针八穴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四针八穴透刺法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疗效。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4例传统针刺法。观察组四针八穴透刺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测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面神经系统评分、影像学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面神经系统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口轮匝肌影像学DT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口轮匝肌影像学DTI均有降低,但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口轮匝肌T2mappin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口轮匝肌T2mapping值均有降低,但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针八穴透刺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面神经麻痹症候,提高面神经功能,无创性功能磁共振(DTI和T2mapping)可显示出口轮匝肌在治疗前后改变。
赵钧刘川吴爽陈志安赵古月孙冬梅
关键词:透刺面神经麻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