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
- 作品数:39 被引量:243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同层CT动态增强在肺孤立结节外科治疗中的价值(附42例报告)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同层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孤立结节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的 42例肺孤立结节病变的临床资料 ,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前后CT增强值的变化 ,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研究相关性。结果 :肺癌和肺炎性结节显著强化 ,肺结核球和肺错构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肺癌和肺结核球在 85s和 13 5s时间段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同层CT动态增强对肺孤立性结节的鉴别极有价值 ,CT动态增强中应重视淋巴结的观察 。
- 朱亚彬储成凤徐秋贞杨明刘志勇吴熹杨丹宁姚青
- 关键词:肺孤立结节外科治疗肺癌肺结核球
- 肺结节同层动态增强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采用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 ,评价其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直径≤ 4cm的肺孤立性结节 4 3例 ,先确定结节中心层面行薄层平扫 ,再经静脉注入碘剂 10 0ml,行肺结节的同层系列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 肺炎性结节强化净增值 >6 0HU ,肺癌性结节强化净增值为2 0~ 6 0HU ,肺结核瘤和肺错构瘤结节强化净增值 <2 0HU。结论 (1)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的鉴别价值较大 ;(2 )同层动态CT增强中延迟时间的选择可把握在 5分钟以内 ;(3)同层动态CT增强中兴趣区的测量以强化明显的区域为主 ;(4)同层动态CT增强中应重视观察淋巴结。
- 储成凤徐秋贞杨明邓钢陈峰朱亚彬姚青张俭孟爱芳龚建新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淋巴结肿瘤
- 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肺结节性病变增强CT后行三维血管重建成像 ,分析结节处血管表现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3 6例肺结节中 ,2 6例三维血管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其中 2 2例为恶性结节 ,18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粗 ,2例可见血管穿过结节 ,2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4例为良性结节 ,结节处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①三维血管重建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血管穿过结节是恶性结节的可靠征象。②三维血管成像对位于中外带肺野的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
- 杨明储成凤刘斌徐秋贞朱亚彬姚青张俭孟爱芳
- 关键词:三维重建肺结节
- 心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心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的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 2例原发于心MFH的相关临床资料 ,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2例MFH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与体征。肿瘤细胞常排列呈席纹状 ,形态多样 ,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圆形、卵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 ,并有不等量的多形性巨细胞及炎细胞。瘤细胞vimentin、CD6 8、Lysozyme和α AT(+)。电镜下瘤细胞呈梭形 ,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溶酶体、中间型微丝和少量脂质。结论 原发于心的MFH极为罕见 ,是一种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的高度恶性肉瘤 ,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
- 刘萍姚青石群立周晓军张建民孙桂勤马恒辉吴波郑晓刚盛春宁
- 关键词:MFH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文献复习纤维母细胞微丝
- 同层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同层 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的4 2例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 CT动态增强扫描前后 CT增强值的变化 ,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比较。 结果 肺癌和肺炎性假瘤显著强化 ,肺结核球和肺错构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肺癌患者 CT动态增强扫描在 85秒和 135秒 CT值与其它病变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 同层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术前应常规进行 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淋巴结进行观察 。
- 朱亚彬储成凤徐秋贞杨明刘志勇吴熹杨丹宁姚青
- 关键词:肺孤立性结节肺癌病理检查
- 前列腺肿瘤高密度allelotype初步分析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PIN )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技术提取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各 10例的DNA ,然后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 ,对 2 2条常染色体上的 382个微卫星标志位点进行高密度allelotype分析。 结果 10例原发性前列腺癌在染色体 1p、1q、2 p、2 q、6q、8p、8q、10q、11q、13q、16p、17p等部位存在高频杂合性缺失 (LOH )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则在染色体 2 p、2q、6q、8p、10q、1q等区易检测到LOH。结论前列腺癌患者 2 q14、8p12~ 2 1、10 q2 3~ 2 4、13q14等区域存在高频的LOH ,位于这些区域的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
- 王照明黎永祥张建民姚青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杂合性缺失抑癌基因
- 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被引量:34
- 2005年
- 目的 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72例SPN患者 ,先行薄层 (3~ 5mm)平扫 ,再静脉注射对比剂 (优维显 ) 10 0ml后 ,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 ,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 ,并对其中 36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 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6 0HU ,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 ;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为 2 0~ 6 0HU ,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肺结核结节以轻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2 0HU ,动态曲线呈平坦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 :恶性肺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 ;良性肺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 (1)动态CT增强扫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2 )动态CT增强中追加三维重建 ,亦有利于SPN的定性诊断。
- 储成凤杨明刘斌徐秋贞杨小庆朱晓莉朱亚彬姚青陈峰张俭
- 关键词:动态CT肺结节SPN血管异常三维重建成像
- 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鼻NK /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总结 1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标记情况 ,并随访 10年。结果 :鼻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征为溃疡坏死组织背景中及其深部存在密集的异型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具血管侵袭性 ,免疫组化显示表达CD3ε、CD45RO、CD5 6、Pf和GrB。 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46.1%和 5 3 .8%。结论 :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时要密切结合临床 ,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肿瘤临床分期及生长状态与预后有关。
- 姚青何杰钱宏郭庆明魏晓莹
- 关键词: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临床病理特点CD56CD45RO
- 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为临床创面修复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实用的永久覆盖物。方法取健康活杀小猪断层皮片,经特殊处理去除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制成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将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移植于SD大鼠深度创面及临床2例深度烧伤切痂创面。结果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均未见真皮基质排异反应,临床2例皮片全部成活。动物实验组皮片成活率(88.76±2.40)%,对照组皮片成活率(90.01±1.7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1.62,P>0.05)。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成功后皮片无明显瘢痕增生,外观与周围皮肤相近。结论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物是一种较理想的创面永久覆盖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王磊谭谦宁官森林鹤邹忠桃姚青潘银根
- 关键词: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
- 前列腺癌中E-钙粘素、p16及雌激素受体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研究前列腺病变中E-钙粘素、p16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探讨基因过甲基化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前列腺全切术标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3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10例,有随访记录的PCa 2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钙粘素、p16和ER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在PCa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0%、25%和65%。非恶性病变(BPH和HGPIN)很少发生DNA过甲基化。结论:PCa的发生及进展与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密切相关,检测甲基化状况对HGPIN与PCa的鉴别诊断可能有辅助作用。E-钙粘素和ER基因过甲基化可能提示预后差。
- 姚青何晓松张建民何杰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E-钙粘素P16雌激素受体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