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考
- 作品数:45 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常德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
- 雷鸣夏先考吴建华侯小琴周权杨丽
-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影响及其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159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将CHD患者分为阴性组、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根据SYNTAX评分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CHD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各研究对象血清Hcy浓度。结果感染组血清Hcy浓度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的加重,血清Hcy浓度升高,阴性组、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间比较,血清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CHD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Hcy浓度也增加,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比较,血清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Hcy浓度,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 雷鸣夏先考吴建华夏丹妮汤兰桂周权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SYNTAX评分
- 头孢他啶等新判断标准下肠杆菌的耐药监测与比较
- 2011年
-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等新折点下的耐药监测,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双纸片增效法进行ESBL筛选及确证试验。琼脂稀释法进行敏感率测定。结果新规则下总体耐药率升高,其中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67.0%,但与ESBL阳性规则下的耐药率比较:一部分不能使用的头孢他啶、氨曲南敏感率显著提高,其耐药率分别为55.2%和50.2%。结论多重耐药模式确证以前的规则不可靠。新规则下三代头孢等耐药率上升使临床大量求助其他类型药物,给感染控制提出巨大挑战。
- 关学芳夏先考林立中
- 关键词:头孢他啶CLSIESBL
- 血清ET、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检测评估冠心病动脉血管硬化病变程度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检测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硬化病变程度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本院收治132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的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成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另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将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析血清ET、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UAP组、AMI组(P<0.05),UAP组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SAP组血清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显著高于UAP组、AMI组(P<0.05),UAP组血清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单支病变组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三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血清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显著高于三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清ET、重组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硬化病变程度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 林立中吴建华夏先考
- 关键词:内皮素冠心病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检测及其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某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微生物生化、药敏试验卡,超广谱β-内酰胺酶试验卡及纸片扩散法对32例大肠埃希菌标本进行ESBLs检测,并对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3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过确认试验,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8株,检出率为25.0%。药敏试验耐药率高,敏感性较高的只有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关学方陈洁杨翠云夏先考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药敏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声形态及血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稳定性以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知情同意者206例,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HP感染组和HP非感染组;同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HP感染患者分为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ies,CCA)、颈动脉分叉处(the bifurcation of carotid arteries,CB)及颈内动脉起始段(intemal carotid arteries,CCI)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观察颈动脉形态、斑块的有无及斑块的回声,并检测所有受试者血脂水平,分析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稳定性以及血脂代谢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感染组CCA-IMT、CB-IMT及CCI-IMT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类型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9,P=0.0003),在HP感染组中,不稳定性斑块占43.09%,而HP非感染组中,不稳定性斑块仅占26.51%;HP感染组血清TC、LDL、TG水平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P感染患者中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组在TC、TG、HDL-C、LDL-C四个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增加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促使脑梗死风险增加,且还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雷鸣夏先考汤兰桂杨丽郑睿东张洪鑫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血脂
-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
- 目的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及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 ipase A2,Lp-PL...
- 雷鸣夏先考汤兰桂夏丹妮周权
- 动态监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判断慢性肝病预后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胆碱酯酶 (ChE)活性对慢性肝病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速率法检测 1 0 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ChE活性 ,动态监测 1 5 9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 ,并按血清ChE活性变化的情况分组观察其预后转归。结果 各组慢肝患者血清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hE活性正常患者(Ⅰ组 )除极少数发展为肝硬化 (4 / 93)外 ,多数预后良好 ;血清ChE活性一过性降低但最终恢复正常的患者 (Ⅱ组 )除少数转归肝炎肝硬化 (3/ 5 1 )、极个别发展为重症肝炎死亡 (1 / 5 1 )外 ,其他预后都比较好 ;血清ChE活性持续减低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的患者 (Ⅲ组 )多数预后不良 ,血清ChE活性长期低于 30 0 0U/L的患者病死率极高 (8/ 9)。结论 血清ChE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对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
- 吴建华夏先考
- 关键词:动态监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慢性肝病预后
- 烧伤患者L-型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谢小毛夏先考罗志军杨翠云陈昌菊张承德
- 关键词:烧伤微生物学伤口感染药物耐受性药敏试验
-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调查被引量:1
- 2000年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与多种消化道疾病及胃癌密切相关[1],当Warren[2]等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该菌后,引起了医学科学工作者高度重视,相继多种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病源?..
- 夏先考车世友唐家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