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血清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HBV感染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测定
  • 1篇电极法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1篇重庆市急救医...
  • 1篇自贡市第三人...

作者

  • 11篇吴英
  • 5篇杨明胜
  • 2篇应红
  • 1篇廖群
  • 1篇徐凤
  • 1篇俸家富
  • 1篇王瑛
  • 1篇祁苏凌
  • 1篇谬海燕
  • 1篇廖海燕
  • 1篇李科
  • 1篇饶万楷
  • 1篇刘兴
  • 1篇马珍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检验进修...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速率法与电极法测定血浆碳酸氢根的比较被引量:3
2003年
杨明胜吴英
关键词:速率法电极法血浆静脉血
HBV感染常见血清学模式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感染常见血清学模式出现的概率及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一步法对4 516例肝脏疾病患者进行检查。结果HBV感染标志物检出率为73.2%,5项血清学指标中抗-HBc的检出率最高,模式以HBsAg、HBeAb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小三阳)为多见,占51.4%;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次之,占31.7%;HBsAg、HBeAg和HB-cAb三者同时阳性(大三阳)占21.5%。在小三阳中又以肝癌的检出率为最高(占45.7%),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26.3%、23.8%、22.9%和13.4%。此外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在肝癌患者中多见(占18.6%),在肝硬化中也较多见(占10.6%),大三阳以急性肝炎为最多见(占16.2%);约25.1%的患者5项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感染常见血清学模式中抗-HBc的检出率最高,模式以HBsAg、HBeAb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小三阳)为多见,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次之,HBsAg、HBeAg和HBcAb三者同时阳性(大三阳)再次之,这3种模式与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有一定关系。
吴英马珍李科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学模式HBSAG肝硬化
尿白蛋白测定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1998年
吴英俸家富
关键词: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4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杨明胜祁苏凌应红王瑛徐凤吴英谬海燕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
550例HBV6种感染模式与肝功能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新药受试者HBV感染情况,探讨HBV6种感染模式的肝功能状况,为乙型肝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50例受试者试药前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5项,用速率法检测血清TBiL,ALT,AST,γ-GT,GLO5项。结果新药试验者HBV感染以"小三阳"为主,占52.9%,大三阳次之占28.2%,"大三阳"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三阳"组与其他各模式之间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550例乙型肝炎新药受试者HBV感染全部阳性,以"小三阳"和"大三阳"模式最多,6种感染模式肝功能异常率明显增高,尤以"大三阳"为最,1,3模式和"小三阳"次之。
吴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功能不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3种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试剂的评价
2008年
目的对浙江东瓯、德国Autec、南京威特曼3种AFU试剂的评价,为选择AFU试剂提供依据。方法比较3种试剂的精密度、准确性以及抗坏血酸、肝素钠、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对测AFU的干扰能力。结果3种试剂的批内、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彼此相关系数为0.9159、0.9288、0.9824,回收率为98.3%~101.1%,线性达224u/L,维生素C大于或等于0.238mg/mL、Hb≥0.5g/L对AFU产生负干扰,肝素钠对AFU≥10IU/mL产生正干扰,威特曼试剂受这些干扰物的影响较其他两种试剂小;胆红素小于或等于135.7μmol/L对AFU没有干扰,甘油三酯小于或等于6.60mmol/L时,东瓯和Autec试剂不受干扰,而甘油三酯大于或等于4.80mmol/L时,威特曼试剂受影响较大。结论3种试剂在抗干扰能力上有明显差异,正常血清标本均能获得满意结果。
吴英饶万楷
关键词:Α-L-岩藻糖苷酶试剂
脑损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与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为探讨肌酸激酶(CK)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在脑损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使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速率法测乳酸脱氢酶,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79例脑损伤性疾病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研究发现:脑损伤后5天内,患者血清CK及LDH总活力显著升高(p<0.05);CK—MB、CK—BB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降低直至恢复正常;LDH同工酶LDH_1、LDH_2、LDH_3、LDH_5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有显著性变化,24h内LDH_1、LDH_2、LDH_3显著下降(p<0.05),LDH_5显著升高(p<0.05).血清CK及同工酶、LDH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对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吴英
关键词: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脑损伤
同一患者HBV标志物2天内变化的分析
2003年
杨明胜吴英刘兴
关键词:HBV标志物HBV感染乙型肝炎前带现象肝功能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监测凝血象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凝血象在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中的表现及变化。方法 采用CA5 0半自动凝血仪对 86例初诊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中凝血象进行检测。结果  86例患者初诊时 ,Fg 5 8例大于正常参考范围 ,APTT 2 2例小于正常参考范围 ,另有 2例PT、1例TT、7例APTT大于正常参考范围 ,7例Fg小于正常参考范围 ,提示大多数初诊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极少数患者有纤溶亢进倾向 ;8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也发现多例凝血象异常。结论 监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凝血象的变化 ,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 ,缩短恢复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明胜吴英应红
关键词:凝血象
三种常见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蛋白谱特点
2006年
目的分析3种常见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蛋白谱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标志物,双缩脲法检测总蛋白,溴甲酚绿法(BCG)检测白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血清蛋白组分。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各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各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cAb(+)组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组血清蛋白各组分相比较,Alb呈显著降低(P<0·05);α1、α2、β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γ球蛋白呈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总蛋白、白蛋白联合检测可全面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谱的变化特征,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廖群吴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