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介绍双钩套扎针经腹壁穿刺技术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对25例小儿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前彩超均可探及阑尾回声,阑尾直径0.6~1.5cm。男15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8.5岁。病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6例。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右下腹横纹穿刺,在同一穿刺点经腹壁分次带入结扎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远端、以及阑尾系膜,然后电钩离断并取出病变阑尾。结果25例患儿均采用该技术成功切除阑尾。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36±5.69)min。全部患儿术后6~12h可自行下床活动;术后1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流食。住院2~6d(平均3.5d)。经1~6个月随访,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可消除单纯经脐部操作的筷子效应,是治疗不包裹阑尾炎又一选择性技术。
- 刘雪来费川张永婷刘琳孙驰方燕彬杨晓锋李索林
-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腹腔穿刺
- 腹腔镜技术诊治小儿腹股沟疝的演化被引量:57
- 2016年
- 本综述介绍了小儿腹股沟疝疾病的特点,较详细的总结了腹腔镜技术诊治该病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一种目前临床常用的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方法,优化内环闭合技术,提高小儿腹股沟疝的诊治水平。
- 刘琳李索林
-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检查儿童
- 针式抓钳与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对比研究用针式抓钳(45例)和双钩套扎针(47例)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表明,针式抓钳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双钩套扎针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式抓钳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小儿非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比双钩套扎针辅助术式操作更加便捷。
- 张创李索林刘雪来孙驰杨晓锋刘琳方燕彬
-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小儿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颈动脉狭窄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备受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重视。目前,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首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也是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之一,尤其对于CEA高风险患者,CAS为最佳治疗手段。CAS具有侵入性较小、患者不适感更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ISR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缺血性卒中复发等临床事件密切相关。作者就CAS术后ISR形成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李中中苏旭东刘琳刘晓云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内再狭窄缺血性卒中
- 水分离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外结扎术被引量:4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使用双钩套扎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结扎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582例763侧小儿腹股沟疝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内环体表穿刺,一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在同一路径,借助水分离技术环绕疝缺损腹膜外套扎内环。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经皮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其中401例行单侧内环结扎术,181例行双侧内环结扎术。48侧巨大疝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遮盖修补术,15例网膜粘连或滑动疝在脐旁置入另一操作钳辅助完成。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分别为(10.6±2.2)min和(13.8±2.4)min。无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574例随访6~30个月,平均9.6月,1例复发,2例鞘膜积液,3例线结肉芽肿形成。结论采用双钩套扎针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疝环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脐窝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值得选择的技术。
- 李索林费川张永婷刘琳李萌
- 关键词:腹股沟疝单孔腹腔镜
- 老年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一例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诊治、预后。方法分析1例老年期起病M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68岁起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值111.1μumol·L-1,头颅MRI示脑萎缩和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T2高信号,颈椎MRI示颈髓内条片状长T2异常信号,轴位局部呈倒“V”字形,血尿代谢筛查提示MMA。结论MMA老年起病罕见。对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伴多系统多部位损害的成年患者,同时血Hcy增高时,应想到MMA可能。血尿代谢筛查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 肖蓓蕾袁冬娟王丽琴刘琳温雅田新英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晚发型
-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合并人疱疹病毒6A脑炎一例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人疱疹病毒6A脑炎临床少见,均可致死,两者合并感染更为少见。本文分析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合并人疱疹病毒6A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合并人疱疹病毒6A脑炎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活动障碍、癫痫发作,先后2次脑脊液二代测序均检测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及人类疱疹病毒6A,头颅MRI示中脑左侧份、脑桥左侧份、右侧基底核区、丘脑DWI弥散受限信号,予以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综合治疗后,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后逐渐加重,且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及人疱疹病毒6A感染脑炎的临床表现均复杂多样,两者合并感染极为少见,且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多种药物(如喷他脒羟乙磺酸盐、米替福辛、氟康唑、氟胞嘧啶、磺胺嘧啶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更昔洛韦、西多福韦及膦甲酸抗HHV-6感染)联合治疗至关重要。
- 袁冬娟姜虹肖蓓蕾刘琳温雅蒋晋博郑禄禄田新英
- 关键词:脑炎
-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被引量:37
- 2014年
-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股沟疝的标准治疗方法,经典手术是通过1.5 ~2 cm下腹横纹小切口开放进入腹股沟,解剖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剥离横断疝囊完成高位缝扎;尽管手术技术成熟,损伤精索结构和疝复发的几率不高,但仍无法进行对侧隐性疝的评估,不能避免异时疝的发生.腹腔镜技术以不解剖腹股沟精索结构从而避免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可观察对侧内环情况并能同时关闭对侧鞘突未闭、以及更准确诊断少见的直疝和股疝等优点而得到认可.
- 李索林刘琳
-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精索血管小儿经典手术
- 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改良和介绍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27例小儿非包裹性阑尾炎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正中切口放置30°腹腔镜,脐旁切口放置操作钳,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右下腹横纹穿刺,在同一穿刺点经腹壁分次带入结扎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远端,结扎阑尾系膜,电钩离断并取出病变阑尾。结果 2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5~45 min,(31.0±3.5)min。术后1~3 d恢复排气并进流食。术后住院3~6 d,平均4.5 d。经1~6个月随访,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阑尾切除方法,不但保留了之前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本身的安全、简便特性,而且降低手术配合难度和疲劳感,使操作更加灵活和流畅,为治疗非包裹性阑尾炎增添了一种术式选择。
- 刘雪来张永婷费川孙驰方燕彬刘琳杨晓锋李索林
-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单孔腹腔镜联合经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MRKHS)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7年12月我们对25例MRKHS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通过脐部trocar置入腹腔镜,在直肠和尿道之间分离穴道放置Tri Port,游离切取带血管蒂的乙状结肠肠段,经会阴穴道游离牵出降结肠,远端置入钉钻头荷包缝合固定后送还腹腔,经直肠插入腔内圆型吻合器端端吻合结直肠,再将带血管蒂的移植肠段经穴道拖出成形新阴道。结果 25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2.6±13.3) min,住院时间(7.5±0.7) d。术后1例盆腹腔积血再手术引流;1例术后新阴道放置支撑磨具穿透后壁及直肠前壁再手术修补直肠,重新截取回肠代阴道成形术;1例术后新阴道肠管迟发坏死脱落保守治疗待其上皮修复。21例随访6~36个月,重建阴道正常且均具有良好的性行为功能。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为MRKHS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行的无可见瘢痕的手术方法。
- 田渤涛李索林石彬孙驰刘琳杨晓锋张永婷
-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