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作品数:40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矿业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三维超声融合成像可视化技术在引导肝细胞癌热消融精准布针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初步探索三维超声融合成像(3DUS FI)可视化技术在引导肝细胞癌(HCC)热消融术中精准布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3DUS FI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56例HCC患者(59个病灶)。术前采集患者三维超声容积图像并与实时二维超声图像融合配准, 将肿瘤及5 mm安全边界分割标记出来后在三维可视化下进行术前规划并实时引导热消融。术后1个月行增强CT/MRI评估病灶是否消融完全并测量消融边界, 分析消融边界与局部肿瘤进展(LT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术中均可成功配准并三维显示。术后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病灶均达到完全消融。共有37个病灶可依据术后1个月增强CT/MRI评估消融效果和消融边界, 其中32个(86.5%)病灶达到完全消融且消融边界≥ 5 mm。随访期间, 4个病灶发生LTP, 其中3个发生在消融边界<5 mm处, 所有病灶1年和2年的累积LTP率均为7.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热消融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事件。结论 3DUS FI可视化技术引导HCC热消融术中精准布针是可行并且安全的。 孙月婷 郭语清 刘家铭 刘明 丛龙飞 刘保娴 谢晓燕 黄光亮关键词:肝细胞癌 热消融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流灌注的改变 目的:通过CEUS定量分析技术评价HCC接受TACE术后一个月内残余肿瘤血流灌注水平随时间进展的变化情况,研究CEUS及CEUS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价TACE疗效中的价值。材料与结果:从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共61... 刘明 谢晓燕 徐作峰 匡铭 吕明德关键词:HCC 病灶大小 原发性肝癌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在辅助无积水肾结石肾盂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辅助无积水肾结石患者。肾盂置管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无积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超声造影引导下肾盂置管,分别观察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肾盂肾盏、穿刺针、引流管管体及先端显示率,记录造影剂用量、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超声的针尖显示率、肾盂显示率、引流管管体和引流管先端显示率分别为63.64%、36.36%、63.64%和18.18%,超声造影分别为100%、100%、100%和81.82%,两种方法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积水的复杂性肾结石的患者中,超声造影引导置管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程美清 谢晓华 谢晓燕 吕明德 徐作峰 刘明 陈缵安关键词: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肾结石 引流术 超声造影在困难部位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困难部位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造影引导下对24例共31个困难部位(肿瘤边缘与胆囊、肝门部、胃肠、左右门静脉主干或三支肝静脉、下腔静脉距离不足0.5 cm)的恶性肿瘤行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12月进行增强CT及超声造影随访。根据RECIST判定标准评价局部疗效,根据超声造影早期增强程度评估病灶血供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范围1~46个月。增强CT显示术后1、3、6、12月总有效率分别为0%、7.7%、21.1%及54.6%。超声造影显示术后1、3、6、12月富血供病灶所占比例分别为89.7%、50.0%、36.8%及27.3%。无严重并发症及粒子植入相关死亡发生。【结论】超声造影在困难部位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能安全有效地引导放射性粒子的植入,对肿瘤局部疗效的评判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吕鉴尧 刘明 田文硕 徐明 邓琅辉 刘保娴 谢晓燕关键词:超声造影 放射性粒子 植入治疗 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的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热消融局部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原发于结直肠癌的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局部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比较了原发于结直肠癌的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rcinoma,MLC)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 刘明 黄光亮 谢晓燕 刘广健 徐作峰 郑艳玲 梁瑾瑜 陈勉妮 吕明德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热消融治疗 结直肠癌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热消融 疗效比较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HCC行TACE前后血流灌注的改变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 刘明 徐明 周路遥 黄光亮 匡铭 吕明德 谢晓燕关键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文献传递 结直肠癌的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热消融局部疗效比较 刘明 谢晓燕 黄光亮 刘广健 徐作峰 郑艳玲 梁瑾瑜 陈勉妮 吕明德关键词:肝肿瘤 热消融 超声引导 Cool-tip针道烧灼模式消融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了解Cool-tip针道烧灼模式在离体猪肝的作用特点,比较针道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不同消融时间下的消融灶范围,为临床制定消融方案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采用针道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在离体猪肝消融2、4、6、... 李晓菊 徐明 林满霞 庄博文 刘明 刘保娴 张晓儿 卢颖 谢晓燕关键词:离体猪肝 文献传递 结直肠癌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热消融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热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liver carcinoma,MLC)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局部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比较热消融治疗MLC69例108个病灶,HCC70例92个病灶的局部疗效、并发症和安全边缘。结果MLC组与HCC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0%和91.3%(P=0.44),局部进展率分别为13.0%和14.1%(P=0.81),中位局部进展时间分别为7.5个月和3.6个月(P=0.36),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和2.9oA(P=0.68)。安全边缘相同时,MLC组和HCC组的残留率和局部进展率相近。MLC组内,安全边缘≤0.5cm亚组残留率远高于安全边缘〉0.5cm亚组(P〈0.001);HCC组内,安全边缘≤0.5cm亚组局部进展率高于安全边缘〉0.5cm亚组(P=0.03)。结论热消融治疗MLC和HCC局部疗效相似,其治疗肝肿瘤安全、有效。安全边缘达到0.5cm对减少肿瘤残留和局部进展非常重要。 刘明 黄光亮 谢晓燕 刘广健 徐作峰 郑艳玲 梁瑾瑜 陈勉妮 吕明德关键词: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Cool-tip 不同升温模式下凝固范围和温场分布的离体及动物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比较 Cool-tip 不同升温模式(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的凝固范围和温场分布特点,为进行小范围、精准的肝内血管阻断提供参考依据,并初步探索 Cool-tip 阻断活体犬肝血管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采用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在离体猪肝消融2、4、6、8 min,测量消融灶最大切面的长径、短径,每种模式每个时间段重复实验3次;在两种模式的消融时间均为4 min 的条件下,测量射频针裸露段针尖、中点、末端附近组织温度,重复实验3次。动物实验:选用2只比格犬,采用烧灼模式对每只动物进行1次肝内血管阻断,以超声造影评估肝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1周后解剖取出犬肝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体外测量消融2、4、6、8 min 时的消融灶体积,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分别为(101±041)cm3对(295±074)cm3,(147±033)cm3对(503±106)cm3,(229±049)cm3对(923±253)cm3,(270±024)cm3对(1589±077)cm3,烧灼模式的消融体积显著小于标准消融模式(均 P 〈005),且随着消融时间的增加,两者的回归系数差值逐渐加大。烧灼模式下最高温度出现在射频针尖,峰值平均944℃,平衡期稳定于约70℃;标准消融模式下最高温度出现在裸露电极的中点,温度周期性波动于70℃-100℃。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烧灼模式能够阻断活体犬肝血管,使相应区域的肝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结论 Cool-tip 烧灼模式和标准消融模式的凝固范围和温场分布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烧灼模式在肝内血管阻断方面可能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晓菊 林满霞 谢晓燕 徐明 庄博文 刘明 吕明德 黄蓓 刘保娴 张晓儿 卢颖关键词:温场 血管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