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民

作品数:28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胶质
  • 7篇胶质瘤
  • 6篇细胞
  • 6篇化瘀
  • 6篇活血
  • 6篇活血化瘀
  • 5篇中医
  • 4篇中药
  • 4篇肿瘤
  • 3篇蛋白
  • 3篇肿瘤干细胞
  • 3篇瘀方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3篇脑肿瘤
  • 3篇脑肿瘤干细胞
  • 3篇化瘀方
  • 3篇化瘀中药
  • 3篇活血化瘀方

机构

  • 2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作者

  • 26篇刘建民
  • 15篇黄良文
  • 11篇胡鹏
  • 7篇戴先才
  • 5篇袁淮涛
  • 4篇陈为
  • 3篇孙鸿
  • 3篇朱文锐
  • 3篇朱文瑞
  • 3篇朱旭红
  • 2篇程新旺
  • 2篇刘建仁
  • 2篇郭兴荣
  • 1篇吕玉波
  • 1篇黄慧玲
  • 1篇程华丽
  • 1篇朱旭红
  • 1篇陈雷雷
  • 1篇石尧
  • 1篇赵冬梅

传媒

  • 3篇新中医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生物医学转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细胞瘤相关潜在基因及免疫浸润分析
2024年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筛选星形细胞瘤的相关核心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星形细胞瘤表达数据集GSE70231和GSE138999,采用RStudio分析后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网站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后导入Cytoscape筛选核心基因。利用Sangerbox平台分析核心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和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最后,利用RStudio对数据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RStudio分析共1261个DEGs;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位于质膜和细胞质,参与化学突触传递和蛋白质结合等过程,与突触囊泡循环通路和胰岛素分泌通路相关。Cytoscape筛选出3个核心基因,分别是SNAP25、SYN1、SYT1。Sangerbox分析显示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核心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别,并且高表达的核心基因整体生存相对较好。免疫浸润分析发现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程度较高,而不同免疫细胞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SNAP25、SYN1、SYT1可能在星形细胞瘤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星形细胞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雷丽巧刘建民邓知敏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生物信息学核心基因
选择性低温对犬脑缺血性损害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
目的:建立经脑室低温液灌注选择性脑低温模型。观察这种选择性低温对犬脑缺血性损害后的保护作用,以及低温时机对脑保护效果的影响。 方法:家犬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即时低温组(A组,n=6),延时低温组(B组,n...
刘建民
关键词:脑缺血脑水肿脑室灌注脑缺血性损害脑保护
文献传递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14年
血瘀证与血液的高黏状态密切相关,而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气滞血瘀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理阶段及其整个发病过程。活血化瘀中药有改善肿瘤患者血瘀状态的确切作用,因而其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并用于抗肿瘤转移,其作用可能机制在于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等方面。但是,改善患者血瘀状态是否能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尚存争议,在某些肿瘤及肿瘤转移的某些环节上可能有促进肿瘤转移作用,对这一问题需要警惕。
黄良文刘建民袁淮涛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药抗肿瘤转移
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遗忘型MCI患者海马旁回DTI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干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观察其对本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入选的27位aMCI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13人)与对照组(14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及入组后1年开始口服多奈哌齐,持续服用3年。所有受试者在入组时的基线状态及其后的3年里每年行头颅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其海马旁回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两组患者测得的FA值在基线状态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3年与基线状态时相比,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01)。对照组测得的FA值在第2年的观察点相对于实验组就出现显著性下降加快(PL=0.023;PR=0.005)。结论及早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aMCI,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
程新旺刘建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胆碱酯酶抑制剂扩散张量成像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凝胶预防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静滴甘露醇时,A组用七叶皂苷钠凝胶在穿刺静脉表面皮肤上方外敷,B组用浸有50%硫酸镁的纱布在穿刺静脉表面皮肤上方湿敷,C组不用任何方法。结果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静滴20%甘露醇时用七叶皂苷钠凝胶能有效的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何燕刘建民赵冬梅程华丽
关键词:静脉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甘露醇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评价
2011年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老年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做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涤痰化淤、补肾健脾中药治疗,疗程为3周,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3.9%;治疗组的脑复张度为(76.2±1.5)%,对照组脑复张度为(42.7±2.4)%;2组治疗有效率及脑复张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涤痰化淤、补肾健脾中药结合西医治疗老年性硬膜下积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刘建民郭兴荣黄良文戴先才朱文瑞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老年中西医结合
从《医林改错》血瘀说辨治脑瘤
2024年
探讨《医林改错》的辨治思想在脑瘤中的应用。明晰脑瘤生理病理与脏腑的关联,以便针对不同证型特点进行脏腑论治探讨;重视气血损伤对脑瘤疾病过程的影响,注重调理气血平衡;把握脑瘤的病证特点,善用血瘀病机辨治,灵活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
邓知敏雷丽巧洪森楷刘建民
关键词:《医林改错》王清任血瘀脑瘤
广东省中医人才类型需求的调查分析
2012年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了广东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人才类型的需求和中医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结果显示广东省中医卫生人力资源总量配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速度较快,但人力资源分布不均,高学历和科研创新型人才不足。用人单位未来3年对高学历中医人才和科研创新型人才需求高。
朱旭红刘建民
关键词:中医人力资源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展望被引量:3
2021年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对当前学院制教育模式弊端的补充,在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实践,并且在育人理念上已逐步达成了统一。然而在书院制发展进程中面临"硬件条件、师生融合、管理体制"等三大因素的局限,成为各类大学学院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发展瓶颈。针对当前书院制推广实施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创新开展以"互联网+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构想,以期丰富现代书院制建设理论内涵,为现代大学书院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朱旭红陈滢滢刘建民
关键词:中医教育
XRCC1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瘤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其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XRCC1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瘤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收集本院入院的89名患有脑胶质瘤的病例和89名未患肿瘤的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XRCC1基因多态性对脑胶质瘤发病风险的影响以及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中脑肿瘤家族史和遭受过电离辐射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GA基因型的研究对象,患脑胶质瘤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携带GG基因的研究对象[OR(95%)=1.53(1.03~3.68)]。携带AA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脑胶质瘤的风险也高于GG基因型的个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1.46(0.95~3.46)]。[结论]XRCC1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该研究能为脑胶质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刘建民孙鸿黄良文胡鹏戴先才
关键词:胶质瘤XRCC1基因多态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