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高校
  • 2篇血压
  • 2篇血脂
  • 2篇血脂异常
  • 2篇教职工
  • 2篇高血压
  • 2篇高校教职工
  • 1篇大学生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蛋白治疗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儿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发育
  • 1篇血症
  • 1篇茵栀黄
  • 1篇正常高值
  • 1篇正常高值血压
  • 1篇酸血症

机构

  • 8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博
  • 4篇常玲
  • 4篇卢云涛
  • 2篇刘红军
  • 1篇邱文风
  • 1篇聂颖
  • 1篇孙伟娜
  • 1篇李娟
  • 1篇李素英

传媒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北京某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目前我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3487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血脂、血糖测定,计算血脂异常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我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8.21%,男性患病率为54.3%,女性患病率为45.7%。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发生率增高的年龄段在30~40岁,女性在50~60岁之间。血脂谱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男性以混合型为主,女性以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血脂异常也常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以与肥胖、高血压的聚集尤为突出。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性别、年龄、超重肥胖、饮酒、脂肪肝及高血糖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高达48.21%,应加强对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防治。
刘博常玲卢云涛
关键词:血脂异常
北京某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目前某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3 521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血脂、血糖测定,计算血脂异常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某校21岁以上教职工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7.7%,男性患病率为52.3%,女性患病率为41.7%。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增加最显著的年龄段在40~49岁,女性在50~59岁之间。从血脂异常类型的构成情况看,男性主要表现为混合型占46.0%,女性主要表现为高总胆固醇血症占52.1%。血脂异常也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以与肥胖、高血压的聚集尤为突出。血脂异常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其影响因素不同。结论某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高达47.7%,应加强对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防治。
刘博常玲卢云涛
关键词:血脂异常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极低体重儿重症感染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 IG)治疗极低体重儿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gG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4例重症感染的极低体重儿随机分成IV IG组及对照组,原则都选用同类敏感抗生素,前者加用IV IG,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立即和用药后1周检测血清IgG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IV IG组治疗1周后IgG中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V IG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极低体重儿重症感染时IV IG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刘博
关键词:出生时低体重
高氧对胎儿肺气道及血管发育的影响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高氧对人胎儿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假腺体期胎儿肺组织分别于高氧(95%O2,5%CO2)及正常氧(21%O2,5%CO2)中培养72h,两组又分别同时加入地塞米松(10^-6mol/L),对照组以相同浓度乙醇代替。收获的肺组织分别以细胞角蛋白和CD31确定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出气道厚度、气道占组织百分比、血管距最近气道距离、血管占间质比例。结果空气培养72h,肺结构与新鲜肺组织比较无明显变化;高氧组气道明显扩张,上皮明显变薄,气道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高氧组肺间质毛细血管明显靠近气道(50μm),该组血管所占面积(4.0%)明显小于正常氧(4.2%)和高氧+地塞米松组(5.4%)(P〈0.05)。地塞米松可抑制高氧对肺组织的不良效应。结论高氧导致胎儿肺组织气道简单化及间质血管减少;地塞米松可阻止这些变化,促进肺成熟。
李娟刘博
关键词:高氧肺发育慢性肺疾病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情况、机体的代谢状态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了8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各项指标、肌酐(Cr)水平,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组BMI、TG、LDL-C、Cr明显高于正常组,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有更高的发生率,同时加重了肥胖、血脂异常、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刘博常玲
某高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学生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校园发热学生规范化管理对疫情防控的效果。方法以北京交通大学医院2021年4月15日至2021年12月18日因主诉发热就诊的1082例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发热学生临床症状、诊断、治疗、转诊、转归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82例学生中,女性400例(36.97%),男性682例(占63.03%);年龄15~35岁,其中15~20岁438例(占40.48%),>20~25岁551例(占50.92%);完成两针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者945例,占87.34%,完成三针接种者125例,占11.55%。复测体温有1053例符合发热诊断标准,其中低热697例,占64.42%,中等热315例,占29.11%;合并咽痛者最多(232例,占21.44%)。1082例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1057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42例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847例,占78.28%;1053例发热学生均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最终确诊上呼吸道感染1006例(92.98%),肺炎8例(0.74%),自发性气胸、丘疹性荨麻疹、急性胃肠炎各1例(0.09%)。确诊法定传染病65例,包括乙型流感、水痘、甲型流感、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经积极治疗,发热学生均获得治愈。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发热学生的全程管理是高校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是落实高校新冠疫情防控和其他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制定规范完整的发热学生管理流程,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李素英卢云涛聂颖张新焕田英杰刘红军刘博刘延邱文风景文宝付瑶
关键词:发热大学生
北京某高校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职工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高校4081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统计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评估不同血压水平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情况。结果 21岁以上教职工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2.6%和41.8%,标化率分别为30.38%和38.39%;正常高值血压的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在45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后逐渐降低;高血压的男、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均呈现增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TC是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教职工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加强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关注是早期防治高血压的关键。
刘博卢云涛常玲孙伟娜刘红军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
妈咪爱、茵栀黄联合应用治疗迟发性母乳性黄疸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妈咪爱、茵栀黄联合应用治疗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05例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54)与对照组(n=51)。对照组应用妈咪爱,治疗组妈咪爱、茵栀黄联合应用,观察两组用药后疗效、治愈天数及总胆红素值。[结果]用药后治疗组疗效、治愈天数及总胆红素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妈咪爱、茵栀黄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有显著效果。
刘博
关键词:茵栀黄母乳性黄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