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敏 作品数:22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3D DSA-MRI融合图像观察大豆纹动脉的应用 探讨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融合图像(Imag... 关敏 乔宏宇 黄立安 史长征 王向宇关键词:豆纹动脉 三维血管造影 图像融合 血管病变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2 2018年 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前循环卒中,桥接血管内治疗是首选方案。目前仅有少量研究报道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如出血转化、医源性栓塞、动脉夹层、血管痉挛、原位血栓形成、腹股沟穿刺并发症等。本文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进行了综述分析。 杨冰 关敏 乔宏宇 张玉生 徐安定关键词:卒中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性治疗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球囊栓塞性介入方法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mous fistula,TC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例行球囊栓塞性手术治疗的TCCF患者,其中男17例,年龄(32.3±5.4)岁;女4例,年龄(40.6±5.8)岁。观察患者围术期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后,20例TCCF患者成功应用可脱球囊栓塞术,1例在进行可脱球囊栓塞术失败后采用覆膜支架成形术。在行栓塞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所有患者TCCF得到完全闭塞。随访结果显示1例出现复发症状,总治愈率为95%。结论可脱球囊栓塞性手术能有效治疗TCCF,是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张红 关敏 李承志 张艳 罗良平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治疗性 颈内动脉夹层并发远端栓塞所致青年卒中1例 2018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6岁。主诉因"被发现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15分"就诊于基层医院。患者3 d前曾有颈部按摩史及溜冰摔伤史,于2017年6月14日下午14时有左眼视物不清,未引起重视,18时被房东发现跌倒在房门口,不能言语,伴右侧肢体无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出血,经天河卒中区域急救网络平台转诊至我院。 杨冰 董大伟 关敏 乔宏宇 张玉生 徐安定关键词:夹层 青年卒中 鼻咽癌相关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2例报道 2025年 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血管闭塞(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是鼻咽癌患者的少见并发症,且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了2例鼻咽癌相关性AIS-LVO患者,其中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出血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闭塞,经血管内治疗后颈内动脉复通;另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颈内动脉复通。本文对这2例鼻咽癌相关性AI S-LVO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鼻咽癌合并脑动脉闭塞提供借鉴。 林英泽 王舒泓 徐炳东 杨丹萍 关敏 张玉生关键词:鼻咽癌 血管内治疗 DSA相关的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应用进展 目的 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的作用。如CT和MRI的出现的出现,首次让神经科医生在不用打开头颅的情况下对颅内病变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但不同的影像技术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于是出现了多模式的影像融合技... 关敏 王向宇 乔宏宇 徐安定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观察兔急性缺血性横纹肌溶解症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兔后肢急性缺血性横纹肌溶解症(RM)模型在不同b值下MR DWI中ADC的变化。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3只,手术结扎一侧后肢动脉,制成后肢急性缺血性RM模型(模型组),以未结扎侧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GE Signa 1.5T超导MR扫描仪,行DWI扫描,先取b值为0,之后分别取b值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及1000s/mm2,测量各b值下模型组及对照组股外侧肌的ADC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300s/mm2及b>800s/mm2时,模型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0≤b≤800s/mm2时,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b值增加,ADC值逐渐下降,DW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CNR下降,b≤600s/mm2时图像质量较好(CNR>5)。结论 DWI可用于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RM;对于兔后肢急性缺血性RM模型,b=400、500s/mm2时DWI图像质量良好,ADC测值较准确,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病变肌肉的水分子扩散能力。 张红 史长征 王晓白 关敏 熊斐 罗良平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症 扩散磁共振成像 脑干梗死患者24h后基底动脉支架取栓成功康复1例 2017年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头痛、行走不稳6 d于2015年7月28日入院。7月22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晕,嗜睡,行走不稳,当时未及时处理,第2天头痛加剧伴恶心呕吐,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检查示“脑干梗塞”,后行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病情渐进加重,28日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79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36/75mmHg,车床推入病房。营养中等。 杨伟 王红 关敏 牟志伟 陈辉煌 李淑青 陈卓铭关键词:基底动脉 脑干梗死 鼻胃管 大脑前动脉 导管溶栓术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作为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失败时的补救方法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失败患者,采用经患侧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腓动脉逆行穿刺导丝开通闭塞血管,再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血管开通后下肢缺血症状即刻得到改善,患肢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增加[(0.83±0.17)vs(0.31±0.12),P<0.01],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可以作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顺行导丝无法开通时的一种补救方法,可明显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 张艳 李承志 关敏 张红 王晓白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影像学损害与血流灌注不匹配脑梗死患者发病6~24 h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不匹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在发病6~24 h行颅内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发病24 h内入院,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为颅内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ACI患者,且有脑缺血DWI/ASL明显不匹配[(ASL-DWI)/ASL≥20%]。按入组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非手术组行积极内科治疗;手术组在积极内科治疗基础上在发病6~24 h行颅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和发病72 h时颅内出血情况。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手术组15例,非手术组9例。发病3个月手术组mRS为1.0(1.0,2.0)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mRS 4.0(1.5,4.0)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3,P=0.041)。手术组预后良好(mRS≤2)患者(12例)数量明显多于非手术组(3例)。发病72 h时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发生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颅内大血管闭塞ACI患者发病6~24 h有DWI/ASL不匹配时行血管内治疗可明显改善3个月的临床预后,可能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徐炳东 吴正懂 麦鸿成 关敏 乔宏宇 徐安定 张玉生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缺血半暗带 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