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家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98 H指数:6 供职机构: 遂宁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大块或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困扰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由于受限于自体骨量,无法满足大段或大块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并且需要2次手术,存在术后感染、疼痛和其他风险。同种异体骨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临床骨移植替代品,仍然潜在免疫排斥、慢性炎症等风险。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应具有广泛的来源、类似于自体骨生物力学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等优点。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 Grane[1]首先提出了骨组织工程的概念,极大地促进人工骨的系统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和α-半水硫酸钙(α-CSH)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近年来被广泛研究。β-TCP的降解速率较新骨形成速度还是较慢的;对α-CSH晶体形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降解速率,但仍比新骨形成的速度快。二者复合是否可使其降解速率与新骨生成速度趋于一致?本文就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兰家平 张智关键词:Β-磷酸三钙 人工骨材料 骨移植替代材料 Β-TCP 大段骨缺损 胫骨横向骨搬移截骨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器械,具体公开了一种胫骨横向骨搬移截骨器,包括截骨钻头、截骨定位组件和伸缩机构;所述截骨定位组件包括下方的截骨导板,和固定连接在截骨导板上方的定位板,所述截骨导板和定位板均呈长方形环状;所述截骨导板... 兰家平 李磊 王志强 王述红 温洋 张旭林文献传递 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指征、减压融合技术及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 2000年4月至2011年11月行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节段或以上)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多节... 兰家平 汤逊 徐永清 周田华 石健 崔轶 向启利 蔡芝军 赵庆凯 杨晓勇 赵采花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 后路 文献传递 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施行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必要时辅助对侧椎板间小开窗减压。术前腰椎Cobb角24.2°±9.6°,腰椎侧凸角21.2°±8.8°,VAS评分(8.4±1.9)分,JOA评分(11.3±4.2)分。评价术前、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的矫正及维持情况,根据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死亡、瘫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术口愈合不良、术后神经症状等经积极处理后均得到治愈。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减小至9.2°±4.5°,腰椎前凸角增加至33.8°±8.6°,矫正率分别为61.9%、37.2%,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JOA评分分别为(2.8±1.5)分、(27.8±4.5)分,改善率分别为66.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必要时辅助对侧椎板间小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安全,脊柱畸形的矫正和维持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令人满意。 兰家平 汤逊 徐永清 李阳 汪凡栋 张智 郑佳状 冉茂波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 腰椎管狭窄 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DS)的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确诊为DS的42例患者,进行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5年,平均4年,对比术前、术后随防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ODI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中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四项指标明显好转:术前、术后1年、末次随访患者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37.2±4.8,24.3±4.4,20.1±5.7,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7.3±6.1,36.2±5.0,37.0±4.7,冠状面平衡(mm)分别为28.3±3.7,11.8±3.1,6.9±2.8,矢状面平衡(mm)分别为72.1±8.1,52.3±5.9,43.3±7.5,VAS评分(分)分别为7.3±2.1,2.0±0.5,2.1±0.8,ODI指数(%)分别为55.4±4.8,27.5±6.3,19.7±8.8,JOA评分(分)分别为11.9±2.9,25.3±2.7,23.1±2.4。各项指标术后1年、末次随访检测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侧凸角度不大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损伤的发生。 兰家平关键词:短节段固定 退变性腰椎侧凸 中期疗效 跟骨冠状位加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器械,具体公开了跟骨冠状位加压装置,包括手柄、转轴和夹杆,两个手柄分别与两个夹杆相连,手柄在连接处交叉并用转轴实现转动连接;还包括两个弧形夹片和紧固线,所述弧形夹片外侧通过复位连接机构连接在对应夹杆... 兰家平 李磊 王志强 王述红 温洋 张旭林文献传递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中青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中青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或掌侧、背侧、掌背联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25例中青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术前完善腕关节X线检查及CT平扫+三维重建,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手术治疗。5例采用闭合复位;20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其中单纯背侧有限切开4例,单纯掌侧有限切开7例,掌侧联合背侧有限切开9例。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0~20周。针道浅表感染3例,给予局部换药后治愈;早期部分克氏针松动3例,进一步随访未发现脱出;1例开放骨折术后出现伤口深部感染,经换药等处理后伤口延迟愈合。均无外固定架松动及医源性骨折等发生。根据腕关节Dienst et al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对于中青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灵活选择闭合撬拨复位或掌侧、背侧、掌背侧联合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多枚克氏针内固定,创伤小,复位好,固定可靠,可取得较好疗效。 刘东 兰家平 阳波 米宁 罗斌 苏登 李磊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器 有限内固定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联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10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7例腰骶段结核。男5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6岁。病程5~21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有腰骶部疼痛、下肢单侧或双侧放射性疼痛、肌力及浅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L_(5)、S_(1)病变,符合结核病变表现;腰骶角16.4~28.5°,平均18.6°。红细胞沉降率为28~105 mm/1 h,平均61 mm/1 h。手术前后联合四联抗结核治疗。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70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术前3例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术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取骨区疼痛,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纳差,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3.4~34.2°,平均28.6°;根据Bridwell标准,5例植骨达Ⅰ级骨融合、2例Ⅱ级骨融合;未发生植骨块移位及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骨融合,腰骶段稳定性重建及畸形矫正维持良好。 兰家平 汤逊 徐永清 王述红 张智 郑佳状 汪凡栋 陈宇 蔡奇霖 冉茂波 刘元彬关键词:腰骶段结核 前路手术 自体骨 植骨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术中放疗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术中放疗(IORT)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文献,并手工检索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论文,检索IORT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1401篇文献,有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篇为随机对照试验,4篇为队列研究,2篇为病例对照研究;IORT组共313例,对照组共3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ORT组总生存时间优于对照组(Z=4.15,P<0.0001,RR=2,95%CI 1.05~2.94)。因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率、并发症情况均无完整数据,故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 IORT可能提高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提高局部控制率,有效缓解疼痛,安全性较好,但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唐仕敏 兰家平 王述红关键词:胰腺肿瘤 术中放疗 局部晚期 META分析 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指征、减压融合技术及固定节段的选择。 方法200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联合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节段或以上)治疗46例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65~81岁,平均70.2岁;病程4年6个月~13年,平均6.4年。X线片示腰椎Cobb角(26.7 ± 10.0)°,腰椎前凸角(20.3 ± 8.8)°;腰椎CT及MRI检查示3节段狭窄24例,4节段狭窄17例,5节段狭窄5例。共165个狭窄节段,分别位于L1、 2 12个,L2、3 34个,L3、4 43个,L4、5 45个,L5、S1 31个。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29分法评价疗效。 结果术中13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相应处理后未出现严重感染。术后4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缓解;8例切口愈合不良,给予换药、充分引流、清创缝合,均治愈。无死亡、瘫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2个月。患者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麻木症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随访期间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均未见螺钉切割、松动、断钉、断棒及固定节段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减小至(9.8 ± 3.6)°,腰椎前凸角增大至(34.1 ± 9.4)°,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6.935,P=0.000;t=15.233,P=0.000)。末次随访时VAS、ODI及JOA评分分别为(3.2 ± 1.2) 分、35.5% ± 14.0%和(26.6 ± 5.7)分,均较术前的(8.0 ± 2.2)分、60.8% ± 13.3%和(12.9 ± 3.4)分显著改善(t=19.857,P=0.000;t=16.642,P=0.000;t=15.922,P=0.000)。 结论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联合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兰家平 汤逊 徐永清 周田华 石健 崔轶 向启利 蔡芝军 赵庆凯 杨晓勇 赵采花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 后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