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秉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尿嘧啶
  • 4篇嘧啶
  • 4篇高压症
  • 4篇氟尿嘧啶
  • 4篇肝癌
  • 3篇诊治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3篇消化道
  • 3篇门静脉
  • 3篇门静脉高压
  • 3篇门静脉高压症
  • 3篇结肠
  • 3篇静脉
  • 3篇静脉高压
  • 3篇静脉高压症
  • 3篇化道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7篇何秉
  • 12篇程志俭
  • 8篇程明荣
  • 4篇叶桃
  • 4篇徐宏智
  • 3篇高斌
  • 3篇蔡元坤
  • 3篇黄陶承
  • 2篇洪洋
  • 2篇董嘉天
  • 2篇赵加应
  • 2篇顾勇
  • 2篇侯益明
  • 2篇任重
  • 1篇万涛
  • 1篇陈厚祥
  • 1篇李清
  • 1篇武景波
  • 1篇洪晓武
  • 1篇陈骏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全国第十九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5-氟尿嘧啶对肝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体内外肝癌的靶向性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甘草次酸(GA)和壳聚糖(CTS)合成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材料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GA-CTS),并与5-氟尿嘧啶(5-Fu)合成GACTS/5-Fu纳米粒,通过共聚焦实验观察该纳米材料的肝癌靶向性,在原位肝癌模型中的药物分布,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GA和CTS成功合成GA-CTS,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验证。将GA-CTS与5-Fu制备成GA-CTS/5-Fu纳米粒,其粒径为193.7 nm,载药量为1.56%,多分散指数为0.003,并具有缓释的特性,能达到快速释放、稳步释放和缓慢释放三个阶段。GA-CTS/5-Fu纳米粒在体内分布表明,肝脏的5-Fu浓度最高,可见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亦发现GA-CTS/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癌靶向性。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对肝癌细胞有效作用时间明显比5-Fu延长。同时发现GA-CTS纳米粒具有明显对肝癌耐药细胞株抑制作用。结论 GA-CTS/5-Fu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并且具有肝癌靶向性和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徐宏智程明荣王勇何秉
关键词:5-氟尿嘧啶甘草次酸壳聚糖靶向性
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45例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2006年
何秉任重程志俭
关键词:肝脏门脉高压症
Gal-3、TSGF和Hpa水平检测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半乳糖血凝素-3(Gal-3)、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乙酰肝素酶(Hpa)水平检测在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T合并PTC患者105例为HT合并PTC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HT患者55例为HT组,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Gal-3、TSGF和Hpa水平,分析HT合并PTC患者血清Gal-3、TSGF和Hpa水平与HT分期和AJCC分期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HT合并PTC组的Gal-3、TSGF和Hp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HT组(P均<0.05),而HT组的Gal-3、TSGF和Hp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HT合并PTC患者血清Gal-3、TSGF和Hpa水平随着HT分期和AJCC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均<0.05)。术后的HT合并PTC患者血清Gal-3、TSGF和Hpa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HT合并PTC患者血清Gal-3水平与TSGF(r=0.592,P<0.05)和Hpa(r=0.752,P<0.05)水平均呈正相关,而TSGF水平与Hpa呈正相关(r=0.628,P<0.05)。结论 Gal-3、TSGF和Hpa参与了HT合并PTC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对早期诊断HT合并PT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席晨辉何秉程志俭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乙酰肝素酶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行大Braun吻合重建消化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全胃切除术后行大Braun吻合重建消化道患者30例,随访1 a,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病死率、进食量及进食次数,记录RSS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发生情况。术后1 a复查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及Visick分级。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及倾倒综合征发生。RSS综合征1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Visick分级Ⅰ级24例(80%),Ⅱ级4例(13%)和Ⅲ级2例(7%)。术后6个月,28例(93%)白蛋白、血红蛋白、进食量和体质量恢复术前水平,仅2例(7%)体质量下降。结论大Braun吻合重建消化道并发症少,生活质量较高,是全胃切除术后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何秉程明荣程志俭叶桃徐宏智侯益明
关键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胃癌
选择性经盲肠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在保护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盲肠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transcecum tube ileostomy,TTI)在保护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3例有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因素的病人分为TTI组(32例)和造瘘组(31例),TTI组行结肠直肠原发病灶常规手术切除一期吻合后附加TTI,造瘘组行结肠直肠原发病灶常规手术切除附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造瘘引流量、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造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附加手术时间、再手术率、造瘘维持时间及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TI组和造瘘组病人造瘘平均引流量分别为(520±60)mL/d和(630±80)mL/d;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45.2%(14/31);造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4/32)和38.7%(12/31);附加手术时间分别为(25±12)min和(40±24)min;再手术率分别为0和67.7%(21/31);造瘘维持时间分别为(17.6±3.4)d和(117.0±22.5)d;治疗费用分别为(31 500±3600)元和(40 300±3900)元,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附加TTI简单易行,转流肠内容物效果较好,对生活质量影响小,对结肠直肠高危吻合口有保护作用,且无需造瘘回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加应蔡元坤程志俭何秉程明荣
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内镜支架治疗后再手术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内镜支架治疗后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两家医院36例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行内镜支架治疗,观察内镜支架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对30例患者内镜支架治疗后接受再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血清ALB水平变化、肿瘤周围组织病理变化、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吻合口一期吻合率、近端肠造口率、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和术后生存率等指标,与同期30例急诊手术组患者比较。结果 33例放置内镜支架成功,成功率91.7%,支架治疗后6-12小时肠梗阻缓解,血清CRP明显下降,血清ALB升高,肠管扩张明显缓解,肿瘤周围组织黏连水肿消退。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P分别为(26.3±9.5)mg/L和(133.4±25.2)mg/L;血清ALB分别为(34.6±6.1)g/L和(28.4±5.8)g/L,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3.3%(22/30)和36.7%(11/30);吻合口一期吻合率分别为81.8%(18/22)和36.4%(4/11);近端肠造口率分别为46.7%(14/30)和80.0%(24/30);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0.7±4.3)个/例和(6.4±2.5)个/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3±1.6)天和(5.6±2.2)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4/30)和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内镜支架治疗能迅速解除梗阻,再手术时全身情况和肿瘤局部环境明显改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升高,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疗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加应蔡元坤沈强程志俭何秉程明荣柴宇啸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结肠镜检查手术后并发症
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的诊治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收治有阑尾炎手术病史的小肠扭转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17~59岁,中位年龄36岁。阑尾切除术病史2~15年,中位时间5年。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 h至6 d不等,平均35 h。诊断为小肠扭转10例(62.5%),小肠梗阻4例(25.0%),误诊为肠穿孔2例,误诊率为12.5%(2/16);16例小肠扭转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其中扭转<360°为5例,扭转>360°为11例。粘连束带形成部位:距回盲部<15 cm有11例,距回盲部>15 cm或者在空肠的为5例。手术方式:经单纯减压复位术5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术11例,切除肠段40~300 cm,均行小肠I期吻合,未发生肠瘘,其中保守治疗超过72 h的病例,均发生肠坏死,行肠段切除。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早期诊断尤为重要,B超定位下抽腹水,观察腹水性质,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何秉程明荣董嘉天汤承辉叶桃武景波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
一种乳糖酸化甘草次酸壳聚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糖酸化甘草次酸壳聚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乳糖酸化甘草次酸壳聚糖材料是选用壳聚糖作为载体,甘草次酸和乳糖酸作为配体,通过N-酰化反应,合成的甘草次酸和乳糖酸共修饰的壳聚糖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乳糖...
程明荣何秉洪洋黄陶承顾勇
文献传递
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5例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对45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改良Sugiura手术的情况.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吻合口漏1例,无吻合口狭窄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
何秉高斌程志俭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胃静脉曲张外科手术
文献传递
重组质粒pIRES—GM—CSF—IL-21的构建及其治疗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疗效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lRES—GM—CSF—IL-21,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肝癌H22细胞接种于小鼠肝左叶,成瘤后,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尾静脉注射重组质粒plRES—GM—CSF—IL-21、plRES-GM—CSF、plRES—IL-21、plRES和PBS,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以及GM—CSF和IL-21的抗肿瘤效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结果H22组、H22/Neo组、H22/GM—CSF组、H22/IL-21组和H22/GM-CSF—IL-2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分别为(1.591±0.280)g、(1.489±0.155)g、(0.603±0.223)g、(0.583±0.290)g和(0.303±0.323)g,H22/GM—CSF—IL-21组、H22/IL-21组和H22/GM-CSF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H22组和H22/Neo组(P〈0.01),H22/GM—CSF—IL-2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H22/GM—CSF组和H22/IL-21组(P〈0.05)。与H22/GM—CSF组和H22/IL-21组比较,H22/GM—CSF-IL-21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2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H22组和H22/Neo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2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H22/GM—CSF组和H22/IL-21组比较,H22/GM-CSF—IL-21组小鼠脾脏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而H22组和H22/Neo组小鼠脾脏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重组质粒pIRES-GM—CSF-IL-21对小鼠肝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能促进小鼠体内IFN-γ和IL-2的分泌,增强脾脏中NK和CTL细胞的活性,其效果优于单一GM—CSF或IL-21基因治疗。
程明荣李清洪晓武叶桃何秉程志俭徐宏智查兵兵
关键词: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1Γ干扰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