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婧

作品数:30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帕金森
  • 18篇帕金森病
  • 13篇帕金森病患者
  • 13篇病患
  • 7篇抑郁
  • 7篇症状
  • 6篇视觉
  • 5篇视觉空间
  • 4篇抑郁症
  • 4篇抑郁症状
  • 3篇睡眠
  • 3篇综合征
  • 3篇老年
  • 2篇多系统萎缩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预后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生活质量

机构

  • 27篇北京医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9篇何婧
  • 18篇陈海波
  • 12篇苏闻
  • 12篇李淑华
  • 9篇武冬冬
  • 8篇金莹
  • 7篇马欣昕
  • 5篇李凯
  • 4篇刘银红
  • 3篇张耀南
  • 3篇于会艳
  • 3篇刘驰
  • 2篇蒋云
  • 2篇蔡晓杰
  • 2篇陈涓
  • 2篇薛庆云
  • 2篇石磊
  • 2篇崔艺耀
  • 2篇赵鸿
  • 2篇金丽莹

传媒

  • 8篇中国神经免疫...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颈骨折合并抑郁老年男性骨密度和骨代谢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抑郁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探讨抑郁对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北京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排除病理性骨折、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依据老年抑郁量表(GDS)将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分析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连续性变量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组患者BMD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t=5.964、髋部t=2.845,P<0.05)。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血清25(OH)D水平下降(t=3.077,P<0.05),抑郁组血清OC水平低于对照组(t=2.013,P<0.05),而血清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t=2.938,P<0.05),P1N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P>0.05)。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BMD(r=-0.456,P<0.05)、25(OH)D(r=-0.546,P<0.05)、OC(r=-0.215,P<0.05)呈负相关,与P1NP(r=-0.115,P>0.05)相关性不显著,与β-CTX(r=0.372,P<0.05)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水平降低和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升高,抑郁症是低骨密度和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重视老年抑郁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和25(OH)D的检测,及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和有效的抗骨吸收药物治疗。
刘驰石磊石磊何婧赵懋宇张耀南张耀南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抑郁维生素D骨密度
多系统萎缩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多系统萎缩(MSA)是由Graham和Oppen-heimer于1969年首次命名的一组原因不明的散发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黑质、纹状体、下橄榄核、脑桥、小脑及脊髓等部位。早期学者根据患者临床特点的不同将其分为3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纹状体黑质变性(SND)、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和以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Shy-Drager综合征,其共同的病理学标志是在神经胶质细胞胞质内发现以α-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嗜酸性包涵体。
陈海波何婧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磁共振成像功能影像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的损害情况,随着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增加,认知功能下降越明显,在视空间领域这种关联最明显。运动障碍程度越重,抑郁程度越重。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帕金森病的病程长短无关。临床上应...
何婧陈海波蔡晓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
不同类型颅内胶质瘤病二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
2015年
目的报告病理学诊断明确的大脑胶质瘤病和软脑膜胶质瘤病各一例。方法与结果(1)大脑胶质瘤病:男性患者,48岁。临床表现为癫和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广泛性白质病变,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肿瘤细胞和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0%。(2)软脑膜胶质瘤病:女性患者,30岁。临床以颅内高压和癫发作为主要症状。MRI显示蛛网膜下隙和脑室进行性扩大,脑沟和脑裂内多发囊性包裹形成,脑实质浸润,增强后脑膜和囊壁病灶明显强化。肿瘤细胞呈密集不均均分布,胞核异型性明显,小血管增生;GFAP表达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5%。2例患者组织病理学均符合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诊断。以替莫唑胺化疗为治疗原则。结论颅内胶质瘤病头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提示诊断,应尽早行脑组织活检术以明确诊断。
蒋云高平何婧沙成陈涓刘银红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脑肿瘤脑膜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
研究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的损害情况。 研究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29例,正常对照者2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匹配。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总体评价其认...
何婧
关键词:帕金森病
文献传递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的损害情况。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空间翻转能力障碍;其空间翻转能力受损存在分离现象,对自体翻转能力受损,对客体翻转能力相对保留;受试者的空间翻转能力障碍与总体认知情况呈正相关...
何婧李淑华陈海波
关键词:帕金森病
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分析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HNPP)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演变过程,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北京医院基因检测确诊的3例男性HNPP患者,发病年龄(确诊年龄)分别为13(25)、57(57)和20(71)岁,至2020年12月随访时病程18、6和56年。致病基因均为PMP22,呈全基因杂合缺失突变。首发症状为腓总神经麻痹,早期发作后可自行恢复至正常状态;神经电生理改变以易嵌压部位的周围神经传导阻滞为核心特征,同时伴有多发性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远端潜伏期延长,受累神经数量超过临床症状范围;至疾病晚期,发作后症状可持续存在。结论HNPP患者病程早期呈现的神经电生理异常范围超过临床表现的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病程中出现易嵌压部位的周围神经传导阻滞有助于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和腓骨肌萎缩症1A型等疾病相鉴别。
李毅蒋云何婧于会艳王湘刘银红
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神经传导阻滞神经电生理监测
早期帕鑫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
研究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的损害情况。   研究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29例,正常对照者2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匹配。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总...
何婧
关键词:帕金森病视觉空间
文献传递
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平台注册号:NCT03195231)。在国内四家三甲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专病门诊筛选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总分≥13分的PD患者,由四家医院分别进行随机化入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或乌灵胶囊组,分别给予安慰剂或乌灵胶囊3粒(0.33 g/粒)3次/d治疗,疗程12周。主要观察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后HAMD-17总分与基线HAMD-17总分的差值,次要观察疗效指标是治疗12周后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 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总分与基线PDSS总分的差值。结果82例符合入组条件者进入随机化分组,66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其中安慰剂组28例,乌灵胶囊组38例。治疗12周后,安慰剂组HAMD-17总分〔差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0.3,-6.0)分〕、乌灵胶囊组HAMD-17总分〔差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0(-3.0,-8.3)分〕均下降,以乌灵胶囊组HAMD-17总分降低更明显(Z=1.321,P=0.036);安慰剂组PDSS总分〔差值中位数(四分位数)2.0(-2.8,12.8)分〕、乌灵胶囊组PDSS总分〔差值中位数(四分位数)7.5(0,17.3)分〕均增加,以乌灵胶囊组PDSS总分增加幅度更大(Z=1.753,P=0.048)。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乌灵胶囊可以改善PD患者的抑郁症状,亦可以改善睡眠障碍,用药安全性较好。
何婧薛峥顾平王晓平金莹李淑华龙云飞陈海波苏闻
关键词:乌灵胶囊帕金森病抑郁睡眠障碍
老年无症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与脑小血管病综合评分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IADE)与脑小血管病(CSVD)综合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查体或就诊且完成3 T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头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CSVD患者。通过影像学诊断IADE并进行CSVD综合评分。根据有无IADE,将所有患者分为IADE组与非IADE组;依据CSVD综合评分,将患者分为CSVD无-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DE与CSVD总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30例CSVD患者,其中IADE组86例、非IADE组144例,CSVD综合评分无-轻度组157例、中-重度组73例。与非IADE组相比,IADE组患者的脑梗死史〔16例(18.6%)比13例(9.0%)〕、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45例(52.3%)比51(35.4%)〕及CSVD综合评分为中-重度的患者〔36例(41.9%)比37例(25.7%)〕比例更高(均P<0.05)。230例患者中,CSVD综合评分中-重度组IADE患者比例高于无-轻度组〔36例(49.3%)比50例(31.8%),χ2=6.495,P值=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CI)=1.777(1.124~2.808),P=0.014〕、脑梗死史〔OR(95%CI)=15.481(4.565~52.496),P<0.001〕、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OR(95%CI)=0.961(1.003~6.804),P=0.049〕和IADE〔OR(95%CI)=0.037(0.879~2.563),P=0.037〕是中-重度CSVD综合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35.5 g/L)〔OR(95%CI)=0.283(0.114~0.701),P<0.01〕是中-重度CSVD综合评分的保护因素。结论CSVD伴IADE患者在颅内影像表现上全脑受损更明显,且IADE、脑梗死史及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是CSV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蕾董敏刘芳龙云飞何婧于会艳刘银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