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建德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技术条件
  • 1篇院校
  • 1篇天地之心
  • 1篇统计学
  • 1篇朱熹思想
  • 1篇历史维度
  • 1篇阶级
  • 1篇阶级划分
  • 1篇课程
  • 1篇课程改革
  • 1篇建国
  • 1篇建国初期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方式
  • 1篇高职
  • 1篇高职院校
  • 1篇SPSS

机构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河北工业职业...

作者

  • 5篇于建德
  • 2篇赵玉兰
  • 2篇张永林
  • 1篇朱石平
  • 1篇郑宝成

传媒

  • 1篇职教论坛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劳动保障世界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改革被引量:2
2012年
SPSS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统计学课程的认识。本文以全新视角总结了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改革经验,力图将SPSS作为教学要素融入课程改革中,重新构建统计学课程框架、课程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载体。同时探讨了当前统计学课程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张永林郑宝成于建德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改革SPSS
历史维度下王弼朱熹思想的差异——以“复见天地之心”分析
2020年
从社会史角度,从具体思想内容作为着手,以“复见天地之心”为切入点,分析王弼和朱熹思想差异。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出发,王弼和朱熹形成了各自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于不同历史定位,王弼“无”的本体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质与朱熹的“生生不息”的“理”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质不尽相同,阐释王弼和朱熹不同人生态度和不同的时代理解,由此分析两人思想的差异。
于建德赵玉兰朱石平
关键词:天地之心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0年
新时期,思考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即过度市场化对医疗理念的冲击;医疗卫生制度变迁中,作为动力的竞争激励机制使改革目标难以实现,形成路径依赖;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制度本身就有诺斯悖论存在。由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树立医疗卫生制度的公益性理念,并形成制度保障;矫正竞争激励机制,协同各利益主体,建立完善的政府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的立法和监督机制。
于建德赵玉兰
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教学方式的变革被引量:4
2012年
信息技术给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带来巨大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变革的理论基础,全新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三大问题。力图以学生职业成长的"体验之旅"为主线,结合高职教育出现的新界面,在教和学两方面做一些探索。
张永林于建德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论阶级划分对于建国初期中共政权建设的意义——基于邢台市的分析
2019年
通过邢台市的阶级划分进程,运用福柯的社会学理论来分析中共政权的建设是如何开展和运作的,阐释民众在阶级划分中思想变化。即通过空间划分、时间进程、权力网络层次、检查等形式把党的政策贯彻到民众中,使民众由不理解到自觉拥护,从而达到我党政权建设的目标。
于建德李泽月
关键词:阶级划分建国初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