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建强

作品数:61 被引量:732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历史地理
  • 41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2篇博物
  • 42篇博物馆
  • 10篇展览
  • 7篇教育
  • 7篇博物馆学
  • 7篇陈列
  • 6篇收藏
  • 4篇文化
  • 4篇文物
  • 4篇博物馆展览
  • 3篇现代博物馆
  • 3篇博物馆观众
  • 3篇博物馆教育
  • 3篇博物馆展示
  • 2篇展品
  • 2篇社会
  • 2篇历史陈列
  • 2篇记忆
  • 2篇观众
  • 2篇馆藏

机构

  • 46篇浙江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杭州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物报社
  • 1篇山西博物院
  • 1篇苏州博物馆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48篇严建强
  • 2篇梁晓艳
  • 1篇史吉祥
  • 1篇徐玲
  • 1篇杨瑾
  • 1篇曹兵武
  • 1篇胡群芳
  • 1篇周婧景
  • 1篇潘守永
  • 1篇俞敏敏
  • 1篇杨志刚
  • 1篇梁吉生
  • 1篇郑奕
  • 1篇王思怡
  • 1篇石金鸣

传媒

  • 21篇中国博物馆
  • 5篇自然科学博物...
  • 3篇博物院
  • 2篇东南文化
  • 2篇自然博物
  • 1篇文物世界
  • 1篇浙江学刊
  • 1篇中原文物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浙江档案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国际博物馆
  • 1篇上海科技馆
  • 1篇上海科技馆馆...
  • 1篇科学教育与博...
  • 1篇博物馆管理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化与世界博物馆运动被引量:2
1994年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为核心,包括受其影响而出现的社会组织形式,经济发展,价值体系乃至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全面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有关的社会变革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生产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
严建强
关键词:博物馆工作公共博物馆传统农业社会社会组织形式博物馆学
论收藏视域拓展对博物馆文化及展览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博物馆源于人类的收藏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收藏的主体、动机和观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收藏的范域经历了从经典到平凡、从可移动向不可移动,从物质向非物质,从过往向现生的拓展式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走向,包括博物馆社会使命的拓展、博物馆类型的丰富、博物馆展览要素的多元化以及组织方式的复杂化。了解这些变化,对我们理解当代博物馆的性质与使命,理解博物馆展览的特征及其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严建强邵晨卉
关键词:收藏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展览
论博物馆展示设计方案的判断与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能否对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质量进行客观和中肯的评价,从而遴选出高质量的设计方案,是保证展览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博物馆展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展示设计方案的质量评价不应该完全依赖评价人员个人偏向,而应当建立一套能保证展览品格与质量的评价系统。本文从设计对传播目的的实现、增加参观驱动、安全与可持续、以及性价比诸方面,提出了保证设计方案质量需思考的相关问题与原则。
严建强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
论博物馆的传播与学习被引量:51
2009年
博物馆属于非正式教育机构,以具有空间形态的视觉形象为传播载体,其传播和学习的目的主要通过观众对展品的观察来实现。实物展品的解读,主要通过"语境化"和"组合化"等方式进行,前者指将展品放置在传播目的一致的框架位置中,从而使展品自叙与故事线相关的文化内涵;后者则采用组合的方式,通过概念性还原,使展品内涵得以彰显;非实物展品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1、借助于"情景再现"进行"现象还原";2、借助于"教具化模型"进行分析与阐释;3、借助于视频影像进行连续和深度的叙述;4、借助于互动装置进行操作与体验,等等。多渠道的传播使博物馆学习具有空间性、视觉化、体验感及多种媒体综合作用的特点。
严建强
关键词:非正式教育博物馆
文化解读与历史陈列的个性化被引量:16
2000年
严建强
关键词:博物馆古代文物陈列
梦魇与恩惠——关于历史价值的断想
1993年
由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历史学家们聚集在一起,写下了《生动的往事》这本集子。很明显,他们已经认识到,仅凭“历史教导我们……”的百宝箱和一大堆精确得无可挑剔的历史事实,历史学是无法获得拯救的。要正当地为历史辩护,必须深刻地揭示历史与人类基本生存的密切联系,揭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历史与人。
严建强
关键词:历史价值历史事实教导狄尔泰
满足更广泛的需求——博物馆分众教育的实践被引量:9
2014年
公共博物馆时代降临后,怎样为公众提供服务,一直是博物馆考虑的重点。从早期的“藏展浑一”,到阿卡西斯博士的“二元配置”,再到目前多样化的分众教育,体现了博物馆在社会化方面的不懈努力。分众化改变了将观众视为单一统一体的做法,将市场细分理论引入博物馆,依据亚观众人群的特点与需求,安排展览的内容与传播方式,使博物馆展览同时呈现出各种笑容。这一实践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严建强周婧景
关键词:博物馆分众教育
博物馆展示中的时间因素及其变化被引量:15
1998年
严建强胡群芳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博物馆陈列现代艺术折衷主义文化相对主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关于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与博物馆关系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9
201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传统文物概念三度空间的物质性,所以社会接受时不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观念层面,都遇到一些障碍,同时也导致了实践领域的混乱。为此,我们用"可以被感官感知"代替"三度空间的物质属性"作为文化遗产的定义要素,以此克服上述的认同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是借助人的现实行动呈现的,我们对其感知必须符合"在地"和"即时"的要求,这使其在博物馆展览中遇到了现场呈现与感知的难题;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展览后,不仅促进了博物馆反映区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使展览触及社会精神与心理层面,而且还对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提出了深度阐释的要求,并由此成为推动博物馆履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使命的重要助力。
严建强邵晨卉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
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被引量:41
2004年
面临计算机网络这个快速便捷,大容量和个人化的传播媒体,如果仍单纯从传播和认知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展示的功能,博物馆将面临被取代的危险。只有把信息传播与以实物为核心的三维形象体系所营造的现场感结合起来,博物馆才会保持自己独特的魅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博物馆展示应将体验感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严建强
关键词:博物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网络浏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