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彦虎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氰基
  • 2篇二氰基
  • 2篇ESR
  • 1篇电子转移
  • 1篇蒎烯
  • 1篇吡喃
  • 1篇光解
  • 1篇光解反应
  • 1篇光氧化
  • 1篇二氢吡喃
  • 1篇反应机理
  • 1篇Α-蒎烯
  • 1篇Β-蒎烯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张宝文
  • 3篇陈景荣
  • 3篇曹怡
  • 3篇魏彦虎
  • 1篇王雪松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感光科学与光...
  • 1篇中国科学(B...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9,10-二氰基蒽/苄基紫精/二异丙基胺体系光解反应机理的研究
1998年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研究9,10-二氰基蒽(DCA)/苄基紫精(BV)/二异丙基胺(DIPA)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自由能变化、荧光猝灭以及ESR实验结果都支持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DCA首先被激发至其激发单重态~1DCA,随后~1DCA与反应底物DIPA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生成活性中间体DCA^-和DIPA^+,当DCA^-在反应中遇到BV时,传递一个电子给它形成BV^+,在整个反应过程中,DCA起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魏彦虎陈景荣王雪松张宝文曹怡
关键词:光解反应
利用ESR技术研究α-蒎烯,β-蒎烯光敏氧化反应机理被引量:6
1999年
本文主要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自旋捕获技术研究9,10二氰基蒽(DCA)敏化α-蒎烯(αP),β-蒎烯(βP)光氧化反应.提供了在乙腈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光氧化反应过程中存在超氧负离子基(O2·)和单重态氧(1O2)的直接证据;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只捕获到1O2;在正己烷中没有捕获到O2·或1O2.ESR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在乙腈中光敏氧化反应的1O2可能来自O2·和反应底物α、β-蒎烯正离子自由基之间的电荷复合(CR)
魏彦虎陈景荣张宝文曹怡
关键词:光氧化蒎烯ESR
利用ESR技术研究二氢吡喃光敏氧化反应机理
1999年
利用自旋捕获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证实了二氢吡喃 (DHP)在乙腈、四氯化碳和正己烷溶剂中 9,10 二氰基蒽 (DCA)或四苯基卟啉 (TPP)敏化的光氧化反应机理 .实验证实 ,在四氯化碳中 ,DCA敏化光氧化反应中的单重态氧 ( 1O2 )反应来自DCA的激发三重态 ,而在乙腈中 ,所发生的单重态氧反应来自超氧负离子基 (O-·2 )与反应底物正离子自由基 (D+·)的电荷重组 (CR) ;TPP敏化光氧化反应 ,在乙腈中有O-·2 的反应 ,它来自单重态氧与底物 (D)的电子转移电荷分离 (CS) ;
魏彦虎陈景荣张宝文曹怡
关键词:ESR电子转移二氢吡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