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兵
- 作品数:42 被引量:28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全球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川省63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者的追踪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分析造成HIV抗体不确定的可能因素,预测HIV抗体不确定者抗体进展情况。方法对HIV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对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的检测者进行随访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人群,不同带型的检测者在进行复检时阳性率不同。临床期患者抗体滴度很低,确认为不确定时,病毒载量结果却很高。结论处于窗口期感染者、临床期患者以及处于某些特定时期的正常人群等都有可能导致HIV抗体检测出现不确定结果,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病毒载量检测等,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辅助做出准确的诊断。
- 袁丹魏东兵余佳梁姝周更生秦光明刘红露
- 关键词:HIV病毒载量
- 2011—2015年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率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对2011—2015年四川省9个市(州)艾滋病监测哨点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开展新发感染检测,估算该人群HIV-1的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2011—2015年四川省MSMHIV-1新发感染率为5.16%(95%CI:4.65%~5.66%)。根据《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试行)》将9个市(州)分为一类(即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0.1%及以上,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达到500例及以上)和二类(即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0.03%~0.100%,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达到100~500例),二类地区新发感染率为4.24%(95%CI:3.72%~4.76%)。四川省2011—2015年MSM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并存在疫情向二类地区蔓延的可能。
- 杨洪叶黎苏玲刘杨肖琳胡莹魏东兵袁丹周更生刘红露余佳梁姝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1流行病学男男性行为人群
- 四川省2014年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人群和地域分布。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2014年7-9月新报告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血样400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HIV-1 pol和gag基因区,对获得的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比较不同亚型毒株感染者首次随访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结果四川省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有:CRF07_BC(58.22%)、CRF01_AE(29.50%)、CRF08_BC(4.96%)、CRF85_BC(3.39%)、B(2.09%)、C(0.78%)、CRF02_AG(0.52%),以及CRF07_BC/CRF01_AE重组型(0.52%)。毒株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CRF01_AE感染者的基线CD4细胞水平更低。结论以C亚型为骨架的BC重组亚型,在四川省表现出明显的流行优势。提示应结合流行毒株有针对性地提供艾滋病防治工作建议。
- 苏玲杨洪胡莹叶黎袁丹魏东兵周更生余佳刘红露秦光明梁姝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CD4^+T淋巴细胞
- 1例因窗口期输血引起HIV-1感染的调查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明确患者是否由窗口期输血感染HIV-1。方法采集献血者存留样品及患者阳性样品,进行核酸提取、病毒载量检测、PCR及基因测序,对所得结果进行pol基因鉴定,同时用软件MEGA4.1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名献血者中,有1名献血者存留样病毒载量结果为37 000 IU/ml,与患者HIV-1毒株均为CRF07_BC重组亚型,其相似性为100%。结论患者体内的HIV-1毒株为窗口期输血感染。在采供血机构推广核酸检测将更有利于临床输血的安全。
- 袁丹周更生梁姝王棚余佳魏东兵刘红露秦光明
- 关键词:HIV-1窗口期病毒载量核酸检测
- 2009年第1季度四川省报告HIV感染者中新近感染状况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使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方法对四川省(除凉山州外)2009年第1季度新报告HIV感染人群进行检测,分析全省艾滋病新近感染状况。方法收集四川省20个市州2009年第1季度新报告HIV感染病例确证阳性样本,对其进行BED方法检测,计算HIV新近感染的构成比。结果全省20个市州2009年第1季度新报告HIV感染病例中有19.12%为新近感染病例。其中,男性所占比例为77.15%,18~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65.25%,MSM人群所占比例为22.03%。结论四川省2009年第1季度HIV新近感染病例男性远远大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MSM人群感染形式严峻。
- 梁姝魏东兵胡莹袁丹沈圣蒋岩
- 关键词:HIV
- 四川省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例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例耐药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大于1 000 IU/ml进行核酸PCR和pol基因测序,登录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耐药突变情况。结果 1 149例病例中981例(85.38%)小于病毒载量最低检测限,88例(7.66%)病毒载量大于1 000IU/ml,有40例(3.48%)耐药,其中3例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28例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39例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结论四川省目前HIV-1耐药总体程度较低,已出现耐药病例中,NNTRIs交叉耐药较为严重,部分对NRTIs全部耐药。
- 袁丹黄俊赖文红魏东兵梁姝余佳周更生叶黎秦光明刘红露
- 关键词:HIV-1耐药检测耐药突变
- 四川省≥50岁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50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流行毒株亚型、人群和地域分布及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成都、泸州、达州、内江、广元5个市州采集2017年3—5月新报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0岁HIV-1感染者的血样235份,扩增HIV-1 pol基因区,对获得的190份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毒株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地域分布特征。序列提交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位点分析。结果四川省≥50岁HIV-1感染者的流行毒株亚型为CRF01AE、CRF07BC、CRF08BC、B亚型和CRF85BC。毒株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男性感染者的毒株亚型在非婚非商业和非婚商业两种不同感染途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9,P=0.028)。190例中,原发性耐药突变率为5.8%;泸州地区的原发性耐药比例最高,为9.7%。尚未发现具有双重耐药或多重原发性耐药突变的患者。结论四川省≥50岁年龄组感染的HIV-1主要毒株有独特的流行态势,应加强对HIV毒株的监测,掌握主要流行亚型和耐药毒株的流行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防治。
- 苏玲叶黎刘扬邹家风王顺东罗水斌侯雪琴袁丹杨洪魏东兵周更生余佳刘红露梁姝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
- 2014年四川省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了解成都、绵阳、达州、乐山和宜宾HIV/AIDS在治患者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对以上地区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年龄≥15岁的HIV/AIDS患者进行血浆HIV病毒载量(VL)及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效果及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亚型毒株间耐药突变规律。结果 4 087例符合调查标准,其中VL<400拷贝/ml 3534例(86.47%),VL>1 000拷贝/ml 510例(12.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所在地区、年龄、传播途径及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VL>1 000拷贝/ml患者样本中,389例(76.27%)核酸扩增阳性并获得基因序列,189例(48.59%)发生耐药突变,主要导致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治疗方案、治疗前CD4水平及感染CRF_01AE亚型毒株对耐药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耐药突变序列中,部分位点耐药突变率在CRF_01AE和CRF_07BC两种亚型毒株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成都、绵阳、达州、乐山和宜宾地区HIV/AIDS患者中,地区、年龄、传播途径及治疗时间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病毒抑制失败患者中,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水平及感染不同亚型毒株是耐药的因素影响;CRF_01AE和CRF_07BC亚型毒株比较,前者更易发生T69、M184、V75、Y181突变,而后者更易发生Q58、A71突变。
- 袁丹叶黎龚芳红罗德维杨红吴薇黄晓玲曾亚莉杨洪苏玲魏东兵梁姝刘红露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
- 2011-2015年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交叉督导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工作质量,查找影响确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提高确证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市州确证实验室对辖区内初筛实验室管理质量。方法制定交叉督导现场考评表,2011-2015年每年组织专家组对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现场考评,采用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2011-2015年确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5年分别有24、26、27、29和36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接受现场考评,分别有11家(45.83%)、18家(69.23%)、21家(77.78%)、17家(58.62%)和25家(69.44%)获得优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变量是实验室运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硬件管理、抗体检测规范性、外部对照和质控图、试剂耗材管理(P<0.05)。结论2011-2015年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整体运行良好,各实验室能正常的开展工作,基本满足了四川省艾滋病确证检测工作的需要。但仍需在硬件管理、抗体检测规范性、外部对照和质控图和试剂耗材管理等方面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为今后四川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水平提高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 叶黎袁丹梁姝余佳杨洪苏玲刘红露周更生魏东兵裴晓方
- 关键词:艾滋病督导
- Beckman Coulter三色荧光抗体干粉试剂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应用评价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三色荧光抗体干粉试剂(CD3/4/8)(Beckman Coulter,简称BC干粉试剂)应用于两种流式细胞仪(BD FACSCalbur和Beckman Coulter FC500)获得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检测结果的比较,从而评估其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2015-11/12期间在四川省收集的198份HIV阳性静脉全血,以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配套BD三色荧光抗体试剂(CD3/4/8)(简称BD试剂)作为参考方法,对BC干粉试剂在两种仪器上获得CD4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BC干粉试剂在FACSCalbur、FC500流式细胞仪上获得CD4计数与参考方法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95;平均偏差分别为-7个/μl(LOA:320.7~297.0个/μl)、5个/μl(LOA:180.3^-171.0个/μl);将CD4计数结果按≥500、350~500、200~350、<200个/μl进行分层,BC干粉试剂在两种仪器上的检测结果与参考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31,P>0.05)、(χ~2=0.527,P>0.05);BC干粉试剂在两种仪器上获得CD4结果与参考方法无统计学差异(t=1.044,P>0.05)、(t=0.769,P>0.05);BC干粉试剂在两种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的结果的平均偏差为-7个/μl(LOA:313.0^-326.6个/μl)。1~53号样本用BC干粉试剂分别在FACSCalbur和FC500流式细胞仪上重复检测1次,相同机型复检结果与第一次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6,P>0.05)、(t=0.235,P>0.05)。结论 BC干粉试剂应用于FACSCalbur和FC500流式细胞仪获得CD4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检测重复性较好。
- 叶黎周更生杨洪袁丹苏玲余佳刘红露魏东兵梁姝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