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茂龙

作品数:86 被引量:653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老年
  • 14篇老年人
  • 9篇痴呆
  • 8篇跌倒
  • 7篇健康
  • 6篇细胞
  • 6篇痴呆患者
  • 5篇预后
  • 5篇阿尔茨海默病
  • 4篇照护
  • 4篇症状
  • 4篇肿瘤
  • 4篇住院
  • 4篇临终
  • 4篇临终关怀
  • 4篇骨折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行为和精神症...
  • 3篇乙烷

机构

  • 71篇北京老年医院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石油集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兵器工业北京...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医学会
  • 1篇北京市化工职...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5篇高茂龙
  • 18篇宋岳涛
  • 12篇白旭晶
  • 9篇吕继辉
  • 9篇陈峥
  • 7篇李沫
  • 6篇李文杰
  • 5篇郝智慧
  • 5篇张翼
  • 4篇邓宝凤
  • 4篇牛侨
  • 4篇刘宁红
  • 4篇母海艳
  • 4篇王进堂
  • 4篇赵小林
  • 4篇梁智林
  • 3篇董海山
  • 3篇梁建峰
  • 3篇杨燕英
  • 3篇李智勇

传媒

  • 7篇北京医学
  • 7篇中国医药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家庭医药(快...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分析及输血时机探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隐性失血量等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老年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根据Gross方程来计算隐性失血量,手术前后HCT、HGB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依据纳入标准,33例病例进入数据库。手术平均出血量为91.52 ml。33例病例术前HCT均值为33.34±4.79,术后第3天最低(26.53±4.49),此后有回升趋势。33例病例隐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最多(790.25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也最高(92.10%),此后开始减少。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HCT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CT术前和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组HCT术后第1天和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第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术后第1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形失血量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HGB、HCT变化值,尤其术后3~5d最为重要,估算出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并给予相应治疗。
赵小林梁智林佟训哲王博杜骁杨波高茂龙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心房利钠肽前体中间片段在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中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心房利钠肽前体中间片段(MRpro-ANP)在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中,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5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以呼吸困难为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分析所有的临床资料,按照入排标准,纳入临床确诊为HFpEF和非心力衰竭两组,分析BNP与MR-proANP对HFpEF的诊断价值,分别做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者对HFpEF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352例分析,平均年龄(73.3±7.4)岁,分为HFpEF组142例和非心力衰竭组210例,年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是发生HFpEF的主要因素,HFpEF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为Ⅱ-Ⅳ级,各级血清BNP与MR-proANP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且两者升高的程度均与NYHA分级程度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MR-proANP对HFpEF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BNP,两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MR-proANP在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中对HFpEF的诊断价值较BNP有优势,两者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诊断。
陈晓丽罗智高茂龙田爱炬王泽宇翁绳凤贾丁冯世兴杨祖芳
关键词:老年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其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7
2021年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住院有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PKP术的189例患者为PKP组,行PVP术的173例患者为PVP组,随访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随访时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2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3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362例患者,PKP和PVP两种术后均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减低,两种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5,95%CI:1.040~1.112,P<0.001),骨密度T值减低(OR=0.576,95%CI:0.351~0.946,P=0.030),骨水泥渗漏(OR=2.284,95%CI:1.200~4.344,P=0.018),术后矢状位Cobb s角过度矫正(OR=1.188,95%CI:1.124~1.255,P=0.009)是OVCF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和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提供效果相当的疼痛缓解率,两种术式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内渗漏)和术后局部矢状位Cobb’s角过度纠正是OVCF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波王庆雷马建华梁智林唐杰赵小林高茂龙
针灸辅助抑酸剂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针灸在辅助常规方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老年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RE患者,根据是否采用针灸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西医疗效评估结果与中医症候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0,P=0.036)。治疗后,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4,P<0.05)。结论针灸在老年RE患者治疗中,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卓春萍王慧明高亚南陈雪丽高茂龙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抑酸剂针灸治疗
中期照护对老年患者智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中期照护对老年患者智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和中关村医院急性期病房经治疗达到急性期出院标准的≥65岁老年患者1087例,按患者和家属意愿分成观察组(445例)和对照组(642例)。观察组在中期照护机构进行临床、康复和护理治疗2周。对照组不进行中期照护。对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出院、中期照护入院、中期照护出院、其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评分,对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出院、其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ADL和MMSE评分,比较2组患者生活能力和智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出院、中期照护入院、中期照护出院、其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的ADL和MMSE评分分别为(32±15)、(33±14)、(29±13)、(27±12)、(27±12)分和(22±8)、(22±8)、(24±7)、(24±7)、(24±7)分,对照组急性期出院、其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ADL和MMSE评分分别为(27±14)、(26±13)、(25±13)分和(25±7)、(25±7)、(25±7)分。急性期出院时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随访6个月、12个月时,2组ADL和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期照护有利于老年患者智力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白旭晶陈峥宋岳涛高茂龙刘向国
关键词:老年患者智力
1,2-二氯乙烷致中毒性脑病中神经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1,2-二氯乙烷染毒后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的脑皮质细胞,分为设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和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染毒后神经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在荧光显微镜下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细胞核由亮绿色变为桔红色,胞体胀大甚至消失;在透射电镜下染毒组神经细胞的细胞核核膜溶解消失,染色质聚集深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肿胀,崩解,且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甚至消失;各染毒组神经细胞活力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二氯乙烷可以导致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并且有剂量依赖关系,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细胞破坏程度越大。
王静王丹高茂龙牛侨
关键词: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体外实验神经细胞
北京市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服务需求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利用和需求情况。方法从不同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抽取480例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质量、服务需求和利用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29份(89.38%)。在不同人群对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沟通的需求上,男性选择需要及很需要208例,女性选择需要及很需要201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7.184,P<0.05)。疾病信息需求上,养老院及社区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68例,综合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4,P<0.05)。服务需求上,养老院及社区医院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79例;综合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69例,不同机构患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有统计学差异(χ^2=17.219,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对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沟通的需要程度高于男性。综合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对所患疾病信息的需求和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高于养老院及社区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
白旭晶宋岳涛杨璇高茂龙
关键词:临终关怀医疗恶性肿瘤
北京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北京市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并依据所得数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被调查的446名老年人中,了解临终关怀服务者占23.9%;②老年居民生活不能自理者主要选择居家照料(46.4%)、养老院(32.7%)和护理院(15.9%);③老年居民希望就近就医者占72.0%,希望上门服务者占17.5%;④老年人希望最佳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在社区者占53.3%,在综合性医院者占22.9%,在独立临终关怀机构者占21.1%,在老年护理机构者占2.7%。结论①临终关怀机构不完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②亟待确立临终关怀的服务标准。
白旭晶高茂龙宋岳涛
关键词:临终关怀老年居民
多学科整合式管理模式在老年病人的医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峥王玉波宋岳涛郑曦刘丽君吕继辉刘晓红邓宝凤黄勇军刘运湖李翔蔡郁王慧媛高茂龙
该项目属于老年医学领域,该研究是在老年病的管理中,针对老人病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问题和影响因素,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组成由老年病医师、康复师、护士、心理师、营养师、临床药师、个案管理者、社会工作者、...
关键词:
关键词:医疗护理老年病治疗
糖尿病教育护理师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护理师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由糖尿病教育护理师对7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教育前及教育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73例糖尿病患者对总热量、主食量、副食量、油量、蔬菜量、吃水果时间的饮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4%,97.3%,98.6%,98.6%,98.6%,95.9%,均显著高于教育前的26.0%,78.1%,68.5%,42.5%,58.9%,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3.31,12.25,20.17,39.09,29.12,14.73;P〈0.01);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胰岛素种类的知识知晓率为64.4%,显著高于教育前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9,P〈0.01);教育后患者记录监测日记、记录特殊事件、每周测血压、每3个月复查HbA1C、定期检查眼底、定期检查血脂及肝肾功能的自我监测知晓率分别为91.8%,98.6%,98.6%,98.6%,98.6%,98.6%,均显著高于教育前的32.9%,24.7%,46.6%,39.7%,50.7%,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9.34,52.07,36.10,41.09,33.11,30.11;P〈0.01)。结论糖尿病教育护理师在糖尿病教育中对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张爱军马宗娟高茂龙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知晓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