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娟
- 作品数:48 被引量:45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兰州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从学科导向变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重视实训教学改革,尤其是招生量较大的财务管理专业,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计仍停留在传统ERP系统阶段,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更新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构建多模块的实训课程体系。
- 马英娟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实训课程
- 走向良好规制——我国药品广告规制制度的解读与反思被引量:4
- 2007年
- 药品广告规制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将我国目前"分工合作"的规制架构进行改良,有赖于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上多方面的提高与成熟。实现药品广告的良好规制任重而道远。
- 马英娟
- 关键词:药品广告规制全方生命安全分工合作
- 再论全国人大法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的位阶判断——从刘家海诉交警部门行政处罚案切入被引量:19
- 2013年
- 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的区分是宪法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限的基本分工,不宜作为二者法律位阶判断的依据。立法机关的地位、立法程序的限制、立法权的性质、规范内容的重要性、法律的民意基础等标准也无法对二者法律间的关系给出逻辑一贯、令人信服的说明。因此,需要回归法律位阶理论的本源,结合效力理由关系标准进行判断:如果全国人大的法律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的立法依据和效力理由,则二者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否则,二者属于同位阶关系。
- 马英娟
- 关键词:法律位阶基本法律
- 行政法自学举要(上)
- 2002年
- 马英娟
- 关键词:行政主体资格行政应急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优先权
- 监管与经济激励:中国行政法学面临的新课题被引量:26
- 2007年
- 针对建设市场经济和兑现入世承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双重挑战,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就给行政法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行政法学科关怀的重心不能仅停留在司法审查层面,还应关注监管政策形成实质层面的问题;行政组织法的讨论也不能仅限于传统行政部门,还应对政府监管机构这一特殊行政组织做出回应;行政行为理论应更加重视经济激励型的监管形式;而行政程序理论则面临着从强调“形式合法性”向重视“实质合法性”转型的问题。
- 马英娟
- 关键词:政府监管行政法学
- 论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被引量:7
- 2004年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宪法第13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明确了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重申了私有财产权的内容及界线应当符合法律;增加了征收补偿条款。从而形成了人权价值基础之上的由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
- 马英娟
-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人权保障公共利益补偿条款
- 社会稳定的法律机制初探
- 2002年
- 马英娟姚骥
- 关键词:法律机制国家司法机关权力配置法治经济权利保障机制审判监督
-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被引量:24
- 2009年
- 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非常复杂,涉及参与方式、参与者的选择和参与强度等多维度的问题。按参与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书面评论、听证会和咨询委员会三种。其中,听证会和咨询委员会这两种参与方式都会涉及"谁有权参与"的问题。一般来讲,参与者的选择应遵循"均衡性"的要求。按照"审慎性民主"的要求,公众意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大多仅起到咨询、参考的作用,行政机关必须考虑公众意见,并在最终决策时说明采纳或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但决定权仍属于行政机关。
- 陈军平马英娟
- 关键词:公众参与
- 政府监管的理性选择--以“电子监管网事件”为中心的探讨
- 本文围绕“电子监管网事件”,对“政府何时监管”、“如何监管”以及“怎样促进理性监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本文指出,只有在市场机制、私人秩序、法庭诉讼都不能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监管可以解决,且监管所获得的收益能够证明...
- 马英娟
- 关键词:产品质量政府监管收益管理绩效评价
- 独立、合作与可问责——探寻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之路被引量:16
- 2015年
-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期"以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为主、卫生部门为辅"的食品卫生管理体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卫生部门领导、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混合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多部门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实现了从"食品卫生管理"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转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更加科学,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与可问责性受到重视;食品安全监管权的配置逐步完善,从"分段监管"为主转向主要按"品种"划分监管权限;日益强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重视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治理。
- 马英娟
-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监管